楊曉蘭 周培根 李 瑛 路定珍
新醫改下的醫院急診能力建設與管理探討
楊曉蘭①周培根①李 瑛①路定珍①
文章結合武進人民醫院急診能力建設工作實踐,從加快推進急診急救人才梯隊建設;通過加強學習型專科建設提高科研能力與水平;創建覆蓋全區的緊急醫療救援系統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針對下一步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對急診的投入;進一步提高承擔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進行探討。
急診能力 人才隊伍 ??平ㄔO
我院急診醫學科作為常州市臨床重點???,積極搶抓機遇,堅持多科合作,努力構建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危重監護康復的急診急救手術監護康復一體化急診新模式的醫療體系,不斷加強急診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急救水平,為挽救生命提供及時、安全、有效、快速的綠色通道。在此我們結合我院急診醫學科的工作實踐,談談綜合醫院急診科的能力建設與管理。
1.1 我院急診醫學科基本情況 我院急診醫學科從2000年以前的占地面積不足80 m2、搶救設施設備陳舊、搶救技術落后、人員結構老化、急診醫師不固定(靠各科輪轉支援),每年急診診療約8 000人次、僅能從事“轉運站”功能的一個小科室發展到如今擁有本部與南院一體化管理的兩個急診醫學科(同時在南院成立急救創傷中心)。目前,我院急診醫學科搶救設備先進,搶救技術全面,是一個擁有100%在崗固定的急診專業醫師52人的獨立型臨床一級學科。2009年,急診醫學科成功創建為常州市臨床重點專科,2013年又以總分199分的全市最高分通過市級臨床重點??茝驮u,該科室多次被評為醫院優秀科室,2012年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為了適應現代急診發展的需求,該科在特聘急救專家岳茂興教授的指導下,提出將搶救現場前移,構建快速反應、有效救護的救治理念。急診醫學科擁有一支經過急診醫學專業培訓的高素質醫護人員隊伍,擁有標準手術室兩間(配套相應的手術設備),搶救室內設搶救單元9個,重癥監護病床(ICU)15張,急診住院病床37張,留觀床位14張。配備有裝備先進并可開展損傷控制性手術的流動便攜式ICU急救車、AutoPulse自動心肺復蘇系統、手掌式血氣分析儀、多功能監護儀、除顫儀、體外起搏儀、心電圖機、呼吸機(含便攜式)、有創及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麻醉深度監測儀、電子降溫毯、洗胃機、吸引器、CRRT等等。急診服務涵蓋內、外、婦、兒、耳鼻喉科、眼科、口腔、血管介入等,全天候實行24小時不間斷服務,醫輔科室緊緊圍繞醫院急診,開通綠色通道服務。2013年,我院急診診療人次達12萬以上(平均每年以20%~30%的幅度快速增長),業務收入達到7 461萬元,急診搶救成功率高達98%(ICU為85%)。特別是在2010年突發性群體性鄭陸氯氣泄漏中毒事件搶救過程中,同時搶救患者140多例,其中年齡最大的90歲,最小的僅出生7天,實現搶救成功率100%,無1例患者死亡。
1.2 加快推進急診急救人才梯隊建設 醫護人員是急診醫學科最重要的人力資源[1]。一是引進急診急救方面高尖端人才,推動急診醫學科發展。2007年,在區委區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領導的不懈努力下,我院急診醫學科引進了著名航天急救外科專家、神舟一號至六號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岳茂興教授,岳教授在普通外科、ICU、急救外科、特種醫學及航天特發事故緊急救治等領域有很高的造詣,他的加盟促進了醫院急診醫學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急診急救危重病人搶救水平的不斷提升。7年來,岳教授帶領急診醫學科的同仁們不斷創新,獲科技成果獎21項。其中江蘇省新技術引進獎2項;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7項。科研立項9項,其中國家863、973計劃項目各1項。并撰寫著作7部,岳教授也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會主任委員,同時在我院創辦了《中華衛生應急》雜志,并擔任總編,醫院對編輯部進行專項基金投入建設。急診醫學科的工作不僅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認可,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該科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在全國進行推廣,同時,可喜的是,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也決定成立災害醫學委員會,由岳教授擔任主委。
二是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急診醫學科團隊的綜合素質。急診醫學科作為一個跨多學科專業的臨床一級學科,一方面醫院不斷鼓勵有一定臨床經驗、熱愛急診事業、有高度責任感、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的青年醫生從事急診工作,穩定急診醫療隊伍。另一方面抓好科室醫務人員在職教育,全面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根據學科發展,每年選送醫生外出進修深造,同時每年引進碩士4~5名研究生,并要求新入科的年輕醫師必須經過相應的輪轉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方可上崗。經過近10多年的培養,急診醫學科的人才梯隊逐漸完善。同時,鑒于急診工作的重要性和風險性,我院在獎金績效分配、職稱晉升、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如對急診外科醫生開放手術權限和住院系統,專門設有急診病房,可以收住一定的亞急診病人,進行擇期手術,提供醫護人員發展平臺,穩定人才隊伍建設。
1.3 通過加強學習型??平ㄔO來提高科研能力與水平 一是加強急診醫學科的專業培訓??剖覈@著“急診、急救、危重癥救治”這個重點,進行急救理論和相關技術的專門訓練,在培訓途徑和形式上,堅持外出進修與在職培訓相結合,參加學術交流與請院內外專家講課并舉,著力在崗位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上下功夫。每年安排1~2名醫生和護理骨干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大醫院學習深造,使知識更新與國內外接軌。院內每周進行全科業務學習和病歷討論,營造學習氛圍。同時,我院作為武進區衛生系統的龍頭醫院,承載著突發事件中的醫療救治及院內后續進一步重癥救治、康復治療的重任,我院急診醫學科通過舉辦急診的適宜技術培訓班,定期對武進各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進行急診新觀念、急救基礎知識、心肺復蘇技能操作等現場急救知識培訓,加強農村鄉鎮衛生院及基層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的急診技能培訓。
二是不斷提升自身??铺厣椖克?。我院急診醫學科在創傷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等危重癥臨床救治、“信息化、網絡化、整體化、環環相扣無縫隙連接現場救治”新模式、嚴重膿毒癥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救治、危險化學品中毒傷員救治研究、自動心肺復蘇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創了大劑量VitB6聯用20AA氨基酸救治創傷凝血功能障礙新療法,首創狹窄空間事故應急救援關鍵技術應用,首研便攜式鄉村醫師急救包、急救箱及瞬鋒急救切割器在急救中的臨床應用,首研柴黃參祛毒固本新藥等等,并將這些技術在全國進行推廣。
三是科研水平實現新突破。急診醫學科在岳茂興教授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創傷救治、膿毒血癥、中毒等開展一系列的科研與新技術引進工作?!禡ODS中西醫結合診治降低病死率的研究》獲2009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創建急救新模式新理念及創建流動便攜式ICU病房研究》獲2010年常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創建急診新模式及急診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獲2010年武進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流動便攜式ICU急救車的研制及其應用》獲2010年武進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急性及遲發性化學性肺水腫的臨床救治》獲得2012年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急性及遲發性化學性肺損傷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救治》榮獲2012年度常州市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氨銛y式“瞬鋒急救切割器”在突發事故及創傷急救中的臨床應用”及“農村突發事故醫學應急救治平臺關鍵技術應用”兩大創新項目被江蘇省列為2013年度“江蘇省城鄉基層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參與編著了《急診入門》《逃生寶典——災害現場自救互救》《珍愛生命——災害逃生500問》系列圖書。
1.4 創建覆蓋全區的緊急醫療救援系統 由于武進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州“120”急救系統不能全面覆蓋武進區。2009年3月,在我院的努力下,由區應急辦牽頭,區衛生局、安監局、公安局等部門參加,建立了農村緊急醫療救援網絡,該網絡作為常州“120”邊緣輻射區域的一項補充,對危重病(傷)員實施“就近可及、方便病人、快速反應、救治有力”的現場搶救和轉送途中的醫療救護。該網絡由6個急救站點組成,每個緊急醫療救援駐點,由相應片區的鄉鎮衛生院的救護車和醫護負責,負責本片區范圍內的急診醫療及應急任務。該醫療救援系統納入了常州市“120”急救調動指揮系統,統一標識,統一配置裝備,統一調度,實現集有線、無線、計算機網絡、衛星定位于一體的現代化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真正做到院前院內無縫隙連接,縮短救護半徑,真正打造了15分鐘急救圈,這樣使得急救人員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有效救治,合理分流病人,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確保急救傷病員能得到及時救治。我院主要負責急救技能培訓,同時也參與到各個急救點的院前急救工作中,真正做到了區、鄉、村三級農村急診救治全覆蓋。
同時我院將1輛流動便攜式ICU投入到緊急醫療救援中,在該急救車上具備救命性手術功能及自動心肺復蘇功能,真正做到“醫療與傷員同在”,將救命性的外科處理等延伸到事故現場,有效降低危重傷員的死亡率及傷殘率,也提升了緊急醫療救援的水平。
2.1 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我院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加快人才開發、科教興院步伐。一方面要繼續加大高尖端人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人才引進,充實急診急救人才隊伍,特別是要加大引進像岳茂興教授這樣的高端人才。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在引進人才方面的獎勵及激勵政策,增加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真正實現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加強急診醫學科現有人才的培養,切實提高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的急救水平。鼓勵在職醫護人員進行碩士、博士等在職學歷的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同時,在醫院考評體系、績效激勵機制等政策上,院領導將全力以赴為急診醫學科醫務人員排憂解難,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外出學習進修、晉升聘任職稱、獎金發放等政策上繼續給予大力支持與扶持,并適當向急診醫務人員傾斜。讓我院急診醫學科逐步形成中青年技術人員挑大梁的急診急救隊伍。
2.2 進一步加大對急診的投入 目前,我院急診醫學科由南院和本部兩個部分組成,南院是2012年啟用的,其基礎設施完備,條件良好,功能齊全。而本部是由武進展覽館改建而成,急診醫學科的基礎設施建設差,不管是建筑面積,還是就醫條件都與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其過道狹窄、垂直交通擁擠,不符合快速轉運與搶救的要求。為此,院領導審時度勢,決定對現有急診醫學科投入約6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的改擴建工作。一方面在新建的綜合外科病房大樓中拿出3層樓的面積,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重點??频臉藴市陆?,真正建設成集急救、急診、手術、EICU、康復一體的現代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急診醫學科來滿足患者醫療需求。
2.3 進一步提高承擔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 醫院作為突發事件中提供醫療救援和心理服務的關鍵場所[2],在突發事件的應對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醫院急診醫學科首當其沖。面對不斷變化的突發事件,加強急診醫學科建設,提高醫院應對突發事件醫療救治的能力,是加快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一方面醫院應建立專門應對突發事件醫療救治的應急管理機構,包括應急領導小組、應急辦公室、醫療護理部門、后勤部門等,并對各個部門的權力職責做出明確規范。建立相關多學科的醫療專家救治小組,負責院內病人的會診及排查,指導臨床救治工作;同時也建立了一支各個學科組成應急院前醫療小分隊,做到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具有較高現場救治能力。一方面醫院急診醫學科在多次突發性群體公共事件醫療救治中積累豐富經驗,不斷探索研究出適合不同情況的救治方案與措施,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應急應對能力。
1 于學忠,郭樹斌.關于建立急診質量控制體系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7, 23 (2): 128-130.
2 蘇寶鋒.醫院危機管理策略[J].中國衛生資源,2009,12(1):32-33.
·本文編校 程福珍·
2014-10-10)
①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常州市 21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