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娜 李 星
從醫學人文視角反思醫患關系
吳靜娜①李 星①
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嚴重沖擊著醫療服務市場。為了緩和醫患矛盾,需要重拾醫學人文精神。醫學人文精神的第一要義是人本,直接體現是關懷,基本要求是堅持公益性,關鍵是把握人文與科學的平衡。貫徹落實醫學人文精神,一要從源頭重視醫學人文精神,二要理論實踐相結合,三要使醫學人文精神相關措施可操作。
醫學人文 醫患關系
為了緩和醫患矛盾,保護醫患雙方的利益,各項醫學相關的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但醫患關系矛盾在和諧的社會背景下顯得愈加突出[1]。在國家頒布的醫院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醫院管理者制定各種制度、流程,要求醫務人員遵守制度,規范流程。但是再嚴謹的流程,再規范的制度,也抵擋不了醫患關系的緊張化。
傳統醫學,即人文主導型的醫學,在其主導下的醫患關系,醫者關懷患者,患者敬畏醫者,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資源,十分重視醫療實踐的倫理價值,強調醫療活動以病人為中心,把病人視為一個整體的人,而不是“損傷的機器”。在診療過程中,貫穿著尊重病人、關懷病人的思想,主張建立醫患之間的合作關系,將“醫乃仁術”作為醫學的基本原則。如今,重拾醫學人文精神,對于緩和緊張的醫患關系可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應用于醫學界是倡導當前大背景下的所有醫務人員所應該追求完善的人生價值觀。
1.1 醫學人文精神的第一要義是人本 在醫學活動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將此理念內化于臨床實踐工作中。我國自古就有“醫者父母心”之謂。唐代偉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一書的序言中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泵绹t生特魯多(E.L.Trudean)的格言是: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務人員在診斷、治療病人的全過程中,總是懷著一顆以人為本的心。將疾病融入到人體這個整體中去,符合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需求?;颊卟皇呛唵蔚膯蝹€生物體,而是身心統一的社會實體,在其治療上,不能機械地針對某一病灶,而是強調心理上的健全與社會協調?;颊呔歪t過程中,強調內因、心因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綜合。以人為本的關鍵是在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藥物、設備治療的同時進行綜合治療和心理治療。
1.2 醫學人文精神的直接體現是關懷 醫患關系是一種信任與被信任,尊重與被尊重的情感關系,需要情感的交流與溝通,而關懷正是架起是醫患溝通的橋梁。醫療服務中醫學人文關懷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患者軀體的關懷,二是對患者心理的關懷,三是對患者生命的終極關懷。醫療服務中實施醫學人文關懷要做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最大限度地予以滿足。
患者在就診過程中,身體上的疾病已經使患者及其家屬情緒低落,而缺少人情味的診治過程只會更加影響醫患間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傳遞,由此引發的醫患矛盾已經成為影響整個社會醫療環境的禍源。在實際工作中,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遠遠超過了醫療事故。醫務人員在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環境中,難以對患者的心理、精神、行為方式等方面予以整體關注。更多關注的是運用技術進行的觀察、判斷和治療,而缺乏理性、全面的辨證思維和綜合思考。要發揮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來緩沖、稀釋意外死亡誘發的可能的醫患沖突,尤其是突發性死亡后醫療糾紛。例如,首次接觸患者和其家屬時,用熱情主動的服務、善解人意的用語、細致入微的關照來贏得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取得家屬的信任,尤其對一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要實事求是地告訴家屬病情的復雜性,現代醫學的局限性,疾病的突發性、意外性、猝死性,利用首因效應[2]來求得家屬理解,為意想不到的死亡創造良好的溝通基礎,減少因為溝通欠佳埋下的醫療糾紛隱患。
1.3 醫學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公益性 調查顯示,患者和醫務人員的視角都反映出“看病貴”和“看病難”問題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兩大主要原因[3]。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立醫院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公益性,通過控制成本、合理診療、提高效率等惠民利民方式,真正解決患者實際困難,并在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框架下,進一步嘗試更多新的體現公益性的醫療服務模式和方法,實現公立醫院的真正價值。
醫學人文精神的人本、關懷,是建立在醫療機構公益性的基礎上。公益性是公立醫院本質屬性所要求,“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新醫改對公立醫院的要求。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公立醫院“逐利”現象日益嚴重,部分員工不能抵御物質生活的誘惑,滋生了唯經濟利益論的錯誤思想,與“以人為本”的醫學人本精神背道而馳。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意識逐漸淡化,使得部分醫務人員經濟利益至上思想嚴重,缺乏動力,不求進取,隨之產生了工作懈怠、損害患者利益、以權謀私等趨利行為,“人本”“關懷”就成了一句空話。
1.4 醫學人文精神的關鍵是把握人文與科學的平衡 醫學學科的每一次進步與飛躍,離不開人本與科技的較量與融合,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醫學科技都是基于盡量減輕病人的痛苦,取得好的觀察測量結果,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F代臨床上的許多有創的檢查方法,也必將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推動下,被新的、效果更好的檢查方法代替。然而不斷更新的診療技術導致了醫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室,而不是聆聽病人的陳述和與病人交談?,F代醫學試圖以技術去消解醫學的非技術維度,如醫患關系,這是行不通的。
2.1 從源頭重視醫學人文精神 我國的醫學教育必須盡快實現醫學與人文的融合貫通,構筑相應的醫學人文訓練模式[4]。醫學院校的學生從跨進校門的第一步,就肩負著神圣的醫學使命,不僅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更需要貫徹學習醫學人文關懷相關教材,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教育學、衛生法學等學科。醫學院校要進一步開展醫學人文關懷教育,幫助醫學生、醫務人員和各類醫療衛生工作者建立和豐富現代醫學模式的知識體系,把醫學人文關懷根植于廣大醫務人員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實踐中。
2.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醫院管理人員,首先要重視醫學人文精神,將學習醫學人文精神制度化、程序化,組織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醫療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其核心是關懷,把對患者的關懷作為一切醫療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將醫學人文關懷體現到每項實踐操作中:如在醫務人員接診過程中,要做到微笑服務、熱情接待、耐心傾聽、適時沉默,要做到語言真摯、溫和親切、通俗易懂、用語禮貌,耐心介紹病情和檢查,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多表達對患者的同情,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動作輕柔等。
2.3 要使醫學人文精神相關措施可操作 醫學人文精神的操作性,醫院優美、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輸液時提供的設計合理的支架,免費提供開水及輪椅、平車等代步工具等,從患者踏入醫院第一步開始就可逐步有所體驗。優化就診流程,規范護士言行,醫護人員要儀表端莊、舉止優雅得體、談吐文明禮貌、態度謙虛和藹。
要將醫學人文關懷融入人才評價體系,如在執業醫師考試、職稱晉升考試等考試中,加入心理學、倫理學、語言學、哲學、法學等體現人文科學的考題,使醫務人員重視醫學人文關懷,這對提高醫務人員人文素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實際操作中,將醫學人文關懷的具體措施分解為若干可量化指標,把醫務工作者的態度、言語表達以及表情動作等作為考核醫務人員臨床實踐的重要標準。
1 杜艾樺.和諧醫患關系多維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1,24(12):65-66.
2 張明星.重視細節管理體現人文關懷[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28(12):910.
3 束雅春,彭志行,薛明新,等.患者與醫務人員不同視角下醫患關系的認知調查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180.
4 鄒長青,趙群,孫海濤.醫學教育之人文思考——從“工具理性主義”到醫學人文的融合[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211.
·本文編校 李 敏·
2014-11-05)
①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 常熟市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