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激進洪流下的文化空間選擇——淺談魯迅古籍藏書輯錄的血脈承續與發展

2015-04-17 14:23:52
關鍵詞:文化

葉 菁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江蘇南京211189)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學術界思潮迭起,動蕩紛紜的時期,“西學新知”和“傳統國粹”在激進的洪流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張力,也面臨巨大的考驗。“多元鼎力,自由論難,以理服人……新文化運動確實沖擊了傳統文化,但這個沖擊是中國文化新生的契機而不是它的終結。在現代社會,文化是多元的,中國文化只有接受除舊布新的洗禮才能適應這一格局。”[1] 280-281學術轉型的洪流中涌現出了許多名師大家,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贊成新思潮的碰撞下要遵循“國粹之精華”。

而以“先鋒”、“旗手”、“啟蒙者”為后世頌揚的魯迅則在他的文化選擇中,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文化偏至論”,并向著“明哲之士”的目標不斷摸索和實踐。“此所為明哲之士,必洞達世界之大勢,權衡校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施之國中,翕合無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2] 51對于“西學新知”和“傳統國粹”,魯迅的態度是兼容并蓄而明朗果決的,順應大時代的潮流,他采取排除糟粕,雜糅菁華的方式,回歸經典和啟蒙,通過對古籍藏書的輯錄和整理超越啟蒙,挽救“固有之血脈”。這一點與時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王國維、陳寅恪殊途同歸。魯迅漂泊其一生,在空間的轉移中尋找著根植于骨髓的文化血脈,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后在紹興、南京、東京、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生活,他感受著不同的文化空間,博采各地文化眾長,遵循著各地的文化特點,搜羅古籍藏書并輯錄校勘,外部的生存空間和文化淵源在魯迅古籍藏書輯錄中產生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空間的轉移將他傳承的文化血脈影響至祖國的大江南北,城市空間、學術文化和古籍整理的貢獻相互影響,相得益彰。

一、“言性命必究于史”:紹興地方志、野史輯錄與浙東學派的傳承

以紹興、寧波為代表的浙東學派在明清時期形成了文化繁盛的現象,寧波的范欽和天一閣,山陰的鈕石溪和世學樓、祁承鄴和澹生堂等都是世代藏書的杰出代表。浙東人民有著大禹、勾踐一般砥礪治邦的剛烈精神,他們以藏書為家族事業,并在朝代的變遷輪轉和自然環境的陰晴雨雪間摸索著藏書和輯錄的經驗教訓,世代傳承。文化的繁盛使史書中記錄的古代會稽的人物事跡、山川地理、名勝傳說屢見不鮮。魯迅在《會稽郡故書襍集》序言中統計:“載筆之士,相繼有述。于是人物山川,咸有記錄。其見于《隋書》《經籍志》者,雜傳篇有四部三十八卷,地理篇二部二卷。五代云擾,典籍湮滅。舊聞故事,殆尟孑。后之作者,遂不能更理其緒。”[3] 32不同于其他地域的藏書家,浙東藏書家注重小說、傳奇的收集,如祁承鄴的澹生堂藏有明清傳奇達800余部。古今小說、傳奇的輯錄為魯迅后期整理《古小說鉤沉》和《會稽郡故書襍集》,編寫《漢文學史綱要》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浙東學派主張史學,是清代學術中最為重要的一支。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介紹浙東學派的史學特征時說:“清代史學極盛于浙,鄞縣萬斯同最稱首出,斯同則宗羲弟子也;唐以后之史,皆管家設局分修;斯同最非之,謂:‘官修之史,倉猝成于眾人,猶招市人與謀士中之事。’以獨立成名史稿,論者謂遷、固以后一人而已。其后,斯同同縣有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獻學’者宗焉。會稽有章學誠,著《文史通義》,學識在劉知幾、鄭樵上。”[4] 147浙東學派的史學思想并不如正統的官修史籍,而是更注重地方特色,挖掘神話、傳奇、野史等。如章學誠編纂了《和州志》《永清縣志》《亳州志》《湖北通志》,將《文史通義》中將方志提上了如“列國史”的重要高度。章太炎通過《訄書》《論國粹無阻于歐化》等文章宣傳自己的思想,用古文經學宣傳革命。如此重視史學,尤其是浙東學派倡導的民間野史,對魯迅的古典文獻輯錄有著重要的影響。魯迅曾在雜文中自述道:“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涂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了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5] 17“倘其咿唔日久,對于舊書有些上癮了,那么,倒不如去讀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須是野史;或者看雜說。……‘官修’而加以‘欽定’的正史也一樣,不但本紀咧,列傳咧,要擺‘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說什么。據說,字里行間是也含著什么褒貶的,但誰有這么多的心眼兒來猜悶壺盧。至今還道‘將平生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還是算了罷。”[5] 138魯迅師承章太炎,抓住章太炎的精髓,猶注重浙東史學的地域性研究,將研究集中在古典文獻的輯錄和整理中,他輯錄的《會稽郡故書襍集》中包括:謝承《會稽先賢傳》、虞預《會稽典錄》、鐘離岫《會稽后賢傳記》、賀氏《會稽先賢象贊》、朱育《會稽土地記》、賀循《會稽記》、孔靈符《會稽記》和夏侯曾先《會稽地志》八種。前四種記載古代會稽的人物事跡,后四種記載古代會稽的山川地理、名勝傳說。所錄佚文大都輯自唐宋類書及其他古籍,并經相互校勘補充。[3] 33此外,他輯錄了謝承《后漢書》、謝沈《后漢書》、虞預《晉書》都是取各家精華,加以辨偽和補遺。

除了對史書的直接輯錄外,魯迅還根據各類史書輯錄整理出人物軼事,他據唐代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唐代張守杰撰《史記正義》、唐代韋昭撰《三國志·吳書》、《太平御覽》等十幾部古籍輯錄而成《志林》;據唐代杜佑《通典》、鄭玄《后漢書》、宋代羅泌《路史余論》等輯錄而成《廣林》;據《四庫全書總目》雜家類,明抄《說郛》殘本記錄的考史論文為主的筆記《云谷雜記》;以及《魏子》《任子》《范子計然》等。魯迅在正史或者歷代古籍類書中輯錄出的“人物、野史和雜記”,都在其整理下成為上古以來有關歷史、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傳說和史事的精華之作,發揚了浙東學派將考證學向“人”和“野史”轉向的學術希望。

在近代轉型期間,紹興雖因其地理位置的封閉,在接受外來文化影響時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從傳統中突破”的文化特征一直影響著魯迅的文脈承續。對于故土的濃郁不舍之情,在魯迅的輯錄和序跋中深切地體現了文化根系的發達。魯迅在《〈會稽郡故書襍集〉序》時說道:“諸書眾說,時足參證本文,亦各最錄,以資省覽。書中賢俊之名,言行之跡,風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遺,舍此更不可見。用遺邦人,庶幾供其景行,不忘于故。第以寡聞,不能博引。如有未備,覽者詳焉。”[3] 32他絲毫不掩蓋對家鄉的贊美之辭。

二、“不堪流俗,非薄湯武”:北京古籍搜集的學術之本與嵇康之氣

“北平的學者們所想援以掩護自己的是古文化,而惟一大事,則是古物的南遷,這不是自己徹底的說明了北平所有的是什么了嗎?但北平究竟還有古物,且有古書,且有古都的人民。”[6] 432這段文字是魯迅在1934年上海生活時寫下的,雖那時新文化運動已經進入后期,但魯迅卻仍留戀著在北京的古物與古書,北京的生活在魯迅整個古籍整理與輯錄的生涯中是最為重要的一段。

1912年,魯迅在到達北京的幾天后,住進紹興會館,魯迅在這里開啟了他大量收集古典文獻的旅程。安靜的空間給魯迅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給他深刻的反思文化之根帶來溫床,他利用在北京文化聚集中心的優勢,不斷往返琉璃廠、古籍店購買各類經典文獻,充分利用發達的城市空間資源。

與收集整理古籍息息相關的是魯迅百轉千回的琉璃廠被魯迅稱為:“京師視古籍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7] 32琉璃廠是文人學者向往之地,早在1912年,魯迅就寫信給許壽裳詢問“北京琉璃廠書肆有異書不?”不管魯迅在北京的住處如何變更,琉璃廠都是他活動的固定地方。魯迅在日記中記錄了很多前往琉璃廠、廠甸購買書籍的經歷。1915年1月16日記云:“下午至留黎廠官書局買仿蘇寫《陶淵明集》一部三冊,直四元。”[7] 1271915年1月17日記云:“往留黎廠買《觀自得齋叢書》一部二十四冊,直五元。”[7] 1271915年1月30日記云:“下午至留黎廠買《說文系傳校錄》一部二冊,一元。《隨軒金石文字》一部四冊,二元四角。”[7] 128詩意的棲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魯迅在北京生活的孤獨和作客他鄉的無助之感,所以逛逛書攤是他最大的樂趣。“書攤中有一類貨色零散、殘缺的,當時習慣叫做‘冷攤’,魯迅卻常關注。1923年舊歷正月初六日記記道:‘又在小攤上得《明僮欱錄》一本,價一角。’正是從這種冷攤上買到的,魯迅特別記明‘小攤’二字,多少表現了意外收獲的喜悅,這類‘淘舊書’的樂趣,是可遇不可求的。”[8]在琉璃廠,有很多著名的書肆,如直隸官書局、師古齋、慶云堂、富晉書店等。魯迅重視收集碑帖、畫像、拓本等,在北京編纂了《嵇康集》《百喻經》《寰宇貞石圖》《俟堂專文雜集》等等。

北京在五四和新文化運動期間面臨著政治文化的動蕩,處于大潮興起的中心點,琉璃廠、廠甸等古籍藏書聚集的城市文化空間是魯迅在文化旋渦中尋找的傳統本根,北京這個京味十足的城市空間接受了他,他也將自己的故鄉意識和尋根文脈落地在此。他編輯的《古小說鉤沉》《會稽郡故書襍集》《嵇康集》將京城與故鄉、中心與邊緣的文化交匯融合,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財力保護傳統文化,為后期多元化的學術轉型開始了先鋒的嘗試。

魯迅將許多精力投入到他的啟蒙導師嵇康和《嵇康集》的考證中。《嵇康集》校正本以明代吳寬叢書堂鈔本為底本,在1913年至1924年間幾經校訂。先后作有《嵇康集》跋、《嵇康集》逸文考、《嵇康集》著錄考、《嵇康集》序、《嵇康集》考。涉及到的版本有:《隋書》《經籍志》:《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唐書》《經籍志》:《嵇康集》十五卷。《新唐書》《藝文志》:《嵇康集》十五卷等27種。幾乎涵蓋了歷朝歷代關于《嵇康集》的輯錄。魯迅考卷數和名稱、考目錄及闕失、考逸文然否。彰顯了魯迅的文獻之功以及對嵇康浩然之氣的尊敬和習得。嵇康柳樹下打鐵見鐘會依然不改手中的事,無需作揖讓座。嵇康面對朋友的妻子被朋友的哥哥奸污,而寫下了怒目而斥的《與呂長悌絕交書》。嵇康的《廣陵散》絕曲終了依然氣定神閑、傲骨不改。魯迅把嵇康的剛正不阿的骨氣和愛恨分明的感情繼承而來,“敢于與傳統對抗,敢于菲薄禮教”,敢于向舊制度無情批判和攻擊的他們具有歷史內在的聯系。嵇康的憤世嫉俗讓魯迅蒙上了一層蒼涼的孤獨感。從孔子到王陽明,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世致用思想一直影響著整個學術界,成為知識分子的坐標。在學術轉型期階段,傳統儒家思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時期知識分子的文化選擇極具關鍵。狂飆激進的時代,以陳獨秀為首的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在追求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學時引領政治風暴和學生運動,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社會效應。身處于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魯迅并沒有落俗套于禮教,但也不像陳獨秀一樣單純的思想灌輸和政治的狂飆激進,他尋求自己人格上的獨立,展現了“立人”、“立國”的思想,追宗溯源,腳踏實地。啟蒙思想并非只從西方的尼采等人感化,從魯迅對于古籍文獻的整理和輯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直面國民劣根性、直面人這一個體的思想是從嵇康得來。

三、“杜門攤書,重加勘定”:廈門、廣州孤獨中的古籍整理之新

1926年8月,魯迅離京赴廈門大學任教。在廈門僅一年卻是魯迅所說的孤獨、無聊、失望的一年。魯迅這樣描述廈門的生活:“一所很大的洋樓里,除我以外,沒有別人。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嗽。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9] 18孤獨和無聊鑄就了心性的沉淀和反思,在廈門和廣州的這幾年中,魯迅對過去進行了重大的反思和懷疑,在革命高潮策源地的廣州的城市文化空間中冷眼旁觀,完成了兩部重要的學術著作:《漢文學史綱要》和《唐宋傳奇集》。

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對中國古典文獻的整合正顯示出了他處在時代和文化選擇“中間物”的作用,魯迅長期擔任“中間物”的角色,文化的個性和選擇對于中華民族的文脈傳承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取今復古,別立新宗”的文化偏至論是轉型時期或者青黃不接的躊躇階段最鮮明的文化準則。革命的漩渦中,魯迅能在孤獨失落中挽救中國傳統文化散發出的異樣光芒,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廈門、廣州輯錄整理的《唐宋傳奇集》。

五四之后,學術界有了更現代化的研究思路,藝術氣質和文學色彩成為研究古典文學的重要一環,在中國文學史領域中,魯迅和鄭振鐸都有著創新精神,他們開始重視小說、唐宋傳奇的收集,“饜于詩賦,旁求新途,藻思橫流,小說斯燦。而后賢秉正,視同土沙,僅賴《太平廣記》等之所包容,得存什一。顧復緣賈人貿利,撮拾彫鐫,如《說海》,如《古今逸史》,如《五朝小說》,如《龍威秘書》,如《唐人說薈》,如《藝苑捃華》,為欲總目爛然,見者眩惑,往往妄制篇目,改題撰人,晉唐稗傳,黥劓幾盡。夫蟻子惜鼻,固猶香象,嫫母護面,詎遜毛嬙,則彼雖小說,夙稱卑卑不足廁九流之列者乎,而換頭削足,仍亦駭心之厄也。”[3] 140魯迅雖自嘲這不是主流之列,但文筆之間流露出他對唐宋傳奇搜集整理的急切之心和重視程度。《唐宋傳奇集》是魯迅在廣州中山大學教學時編輯而成,具有別立新宗的重要意義。大革命開始時期,廣州是先進思想和行動融合的策源地。魯迅感受到的是革命帶來的政治形勢和市民精神狀況的巨大改變,廣州人雖多具有革命的熱情和決心,但是久而養成的廣州人愛好喝茶似的安定的生活習慣造就了他們較大的從眾心理,而非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青年人在學術上也漸漸失去了扎實讀書,嚴謹求學的耐心,魯迅從自身做起,遵循著做學問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追蹤原典的原則,在輯錄了本子之后進行學術研究,形成了《〈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學術研究的扎實可靠來源于對古籍文獻的輯錄和整理。這部學術著作中,輯錄了明刊本《文苑英華》;清黃晟刊本《太平廣記》,校以明許自昌刻本;涵芬樓影印宋本《資治通鑒考異》;董康刻士禮居本《青瑣高議》,校以明張夢錫刊本及舊鈔本;明翻宋本《百川學海》;明鈔本原本《說郛》;明顧元慶刊本《文房小說》;清胡珽排印本《琳瑯秘室叢書》等,在廣州革命風起云涌的時候,魯迅“杜門攤書,重加勘定”。

魯迅對唐宋傳奇所做的整理校勘主要集中在:(1)對作者身份的考證。如對《周秦行紀》是否為牛僧孺撰寫展開討論。最終取材于《郡齋讀書志》《少室山房筆叢》《資治通鑒考異》等得出結論“今李氏《窮愁志》雖尚存(《李文饒外集》卷一至四,即此),讀者蓋寡;牛氏《玄怪錄》亦早佚,僅得后人為之輯存。獨此篇乃屢刻于叢書中,使世間由是更知僧孺名氏。時世既遷,怨親俱泯,后之結果,蓋往往非當時所及料也。”[3] 110。如對《升平源》作者的考證,“疑此書本不著撰人名氏,陳鴻吳兢,并后來所題。二人于史皆有名,欲假以增重耳。今姑置之《東城老父傳》之后,以從《通鑒考異》寫出,故仍題兢名。”[3] 100(2)對作品流傳歷史的考證,如《柳毅傳》中,魯迅介紹了后人采用的情況,“柳毅事則頗為后人采用,金人已摭以作雜劇(語見董解元《弦索西廂》);元尚仲賢有《柳毅傳書》,翻案而為《張生煮海》;李好古亦有《張生煮海》;明黃說仲有《龍簫記》”[3] 89。(3)版本優劣的比較。如通過語言文字的存留來評判《迷樓記》的好壞,“明鈔原本《說郛》一百卷,雖多脫誤,而《迷樓記》實佳。以其尚存俗字,如‘你’之類,刻本則大率改為‘爾’或‘汝’矣。世之雅人,憎惡口語,每當纂錄校刊,雖故書雅記,間亦施以改定,俾彌益雅正。宋修《唐書》,于當時恒言,亦力求簡古,往往大減神情,甚或莫明本意。然此猶撰述也。重刊舊文,輒亦不赦,即就本集所收文字而言,宋本《資治通鑒考異》所引《上清傳》中之‘這獠奴’,明清刻本《太平廣記》引則俱作‘老獠奴’矣;顧氏校宋本《周秦行紀》中之‘屈兩箇娘子’及‘不宜負他’,《廣記》引則作‘屈二娘子’及‘不宜負也’矣。無端自定為古人決不作俗書,拼命復古,而古意乃寱失也。”[3] 127-128

魯迅對唐宋傳奇的輯錄和評價延續了古人志怪小說、傳奇文章的研究,更將其系統化、史料化,既承續了傳統,更為同時代的研究學者和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1939年11月,臺靜農在《魯迅先生整理中國古文學之成績》中說道:“唐宋傳奇,固非載道之高文,向不見重于文苑。綴文之士,不過視為古典,篩其詞藻而已,以致散見類書中,無人加以整理。清代學者校勘輯佚之風雖盛,然皆視為小道,不關經史,無人注意及此。又書估貿利,撮拾雕鐫……往往妄制篇目,改題撰人,本來面目,割裂不可復辨;甚至輾轉翻刻,訛誤削奪,不能卒讀。先生是集,則將一切紛誤,廓而清之。末附《稗邊小綴》一卷,先生言此不過‘會集叢殘’,聊存舊聞’,其實多精心之考證。”“考證撰者之生平、糾正撰人之誤題、改正篇名之亂題、關于故事之淵源及后來之影響等四項,說明《稗邊小綴》的精彩珍貴地方,十分充實有價值。”[10]

《漢文學史綱要》是魯迅1926年在廈門大學擔任中國文學課程時編寫的講義,題為《中國文學史略》,次年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授同一課程時又曾使用,改題為《古代漢文學史綱要》。魯迅的這部講義顛覆了傳統書籍目錄的編排體系。在談到編寫這部課程時他說:“別人我不論,若是自己,則曾經看過許多舊書,是的確的,為了教書,至今也還在看。因此耳濡目染,影響到所做的白話上,常不免流露出它的字句,體格來。但自己卻正苦于背了這些古老的鬼魂,擺脫不開,時常感到一種使人氣悶的沉重。就是思想上,也何嘗不中些莊周韓非的毒,時而很隨便,時而很峻急。孔孟的書我讀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和我不相干。大半也因為懶惰罷,往往自己寬解,以為一切事物,在轉變中,是總有多少中間物的。”[2] 285這種突破傳統思維,重視個性選擇、文學水平的方式可謂難能可貴,編寫歷史的同時無不展現出魯迅的性格特征。整部《漢文學史綱要》,無不透露出魯迅對老莊、屈原、宋玉的推崇。他在老莊篇中介紹:“生當周季,漸有繁辭,而敘述則時特精妙。”“然文辭之美富者,實惟道家。”[11] 364屈原及宋玉篇中介紹:“戰國之世,言道術既有莊周之蔑詩禮,貴虛無,尤以文辭,陵轢諸子。”[11] 370對此魯迅從不吝惜贊美之情,因而在梳理漢文學史時著墨甚重。編寫時,魯迅極注重參考書的版本選擇。他在課堂上為學生推薦參考書目包括:《尚書正義》(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唐孔穎達)、《經義考》(清朱彝尊)、《支那文學史綱》(日本兒島獻吉郎)、《詩經研究》(謝無量)、《老子》(晉王弼注)、《莊子》(晉郭象注)、《史記》、《漢書》、《子略》(宋高似孫)、《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楚辭集注》(宋朱熹)、《文心雕龍講疏》(范文瀾)、《支那文學之研究》(日本鈴木虎雄)、《楚辭新論》(謝無量)、《楚辭概論》(游國恩)、《全秦文》(清嚴可均輯)、《中國大文學史》(謝無量)、《全漢詩》(丁福保輯)、《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史記探源》(崔適)……將其珍藏多年的文獻知識傳給后世,汲取善本和精良注本,不僅推薦古人研究成果,更不吝推薦同時代諸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等作品。

四、“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上海殖民情境下的歷史小說解構

1928年,魯迅最終選擇了上海,將過去近幾十年來的文學積淀和文化血脈得以傳承和繼續。上海的多元文化使魯迅不再選擇詩意的棲居,而是站在時代的浪尖,用犀利的筆去戰斗。弄堂、咖啡館、書店、電影院……這些殖民情境下的城市空間開始扭轉魯迅根植于心的傳統文化認知,他要去適應,去融入世俗空間。魯迅所居住的景云里云集著茅盾、葉紹鈞、周建人等一批文人,可以說魯迅在這里的生活是不寂寞的,“弄堂的左右相連、前后相鄰、距離過分的貼近,也消彌了人與人之間由于保持適當距離帶來的美感。人們致力于和平相處和平凡瑣碎的庸常生活的維持。在這里人是能體會到一種不甚緊密的團結,有種融于大眾的情感。”[12]這一階段,他一如既往地去書店這一鐘愛的城市空間中,1928年到1935年的魯迅日記中記錄了他前往內山書店達500次之多,但購書的類型大多集中在西方、日本、俄羅斯的文藝理論、文藝著作或美術作品。魯迅的古籍藏書輯錄在上海看似是一個斷裂的階段,實質上是他將古籍藏書輯錄中呈現的血脈承續進行內化和實踐的重要階段。中國傳統文化所代表的古典書籍和西方現代文化所代表的文藝作品在上海這個殖民境地下被魯迅聯結起來,在創作中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解構和擔憂。

在西方文化沖擊的近代都市,魯迅對中國的古典文化資源情有獨鐘,他對古代神話小說的重構,形成了文集《故事新編》,寄托了他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對西方文化的批判汲取的精英知識分子責任。他通過對神話英雄人物的解構來消解人們的偶像崇拜,讓偶像也可以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的甚至說起了英文。承續著野史、雜記、神話、傳奇等魯迅輯錄整理的文獻瑰寶,《故事新編》中涉及的古典文獻及野史、雜記舉部分列表如下表1[13]。

表1

《奔月》中,原本射日的英雄后羿成了一個“妻管嚴”。《非攻》中的墨子經他的描寫,也成了穿舊衣、草鞋、背破包裹、吃窩頭就咸菜的農民。他這種形象讓人有了一種平民哲學家的親切。《理水》中的大禹經他的描寫,成了不修邊幅,席間不穿襪子露出大腳底的猛人。“在古人‘弄筆增趣’的地方,魯迅加入了深刻的歷史諷刺,他把古人拉到現代氛圍里,讓讀者以現代的眼光透視古人:他把某些現代人的笑角放到古代的環境里,讓讀者進行古今的比較,從而得到一種歷史的理性的升華。”[14]

在時代的轉型中,文人學者作為知識分子展開了前途摸索和文化選擇的大討論。魯迅不僅要幫扶愛護后進的年輕人,還要以犀利的筆觸抵抗那些可能存在的國民蛀蟲。這一時期他不再如前期投入大量精力在古籍文獻整理輯錄上,而是選擇創作《故事新編》來寄托知識分子的擔當。他的《故事新編》從精英知識分子到世俗空間,將曾經的英雄置入民間。在這部文集中,他不只是主推一個或者兩個傳統的思想,而是將諸子百家都拿來“調侃”創作。這對傳統文化的顛覆不是為了摧毀或者諷刺“廟堂文化”,而是要重塑時下民間文化,激活現代性力量,使廣大讀者改變偶像創造時代的理念,要相信自己能夠改變時代和自我的命運。這是“取今復古,別立新宗”思想的實踐。

五、結 語

魯迅古籍藏書輯錄依照城市空間的特點和轉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城市在此已經不僅僅成為人們生存的物質空間,更多的是文化吸收和傳播的孵化器,魯迅在漂泊的一生中行走自如,不斷適應著城市思潮和形態的變化,也以自我的努力和影響塑造著一個個城市近代學術轉型中的標桿,這其中的動力和堅持則正是魯迅對傳統文化的眷戀、珍視和努力。回望魯迅對中國近現代學術轉型期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可以看到,他沒有拋棄傳統文化,將本有的孤獨悲憤的個性轉化成對整個民族國民劣根性的挖掘和療救,將本有的民間性本土性的文化轉化成具有共同價值的大眾文化。魯迅的古籍藏書輯錄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固有之血脈”,其嚴謹的學風、學術體系的分類、推成出新的創造精神為文壇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甘泉。

[1] 袁偉時編著.告別中世紀——五四文獻選粹與解讀[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魯迅.魯迅文集·卷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 魯迅.魯迅文集·卷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 魯迅.魯迅文集·卷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 魯迅.魯迅文集·卷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 魯迅.魯迅日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

[8] 錢理群.魯迅和北京、上海的故事(上篇)[J] .魯迅研究月刊,2006(5).

[9] 魯迅.魯迅文集·卷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0] 王國良.魯迅輯錄整理中國古典小說之成績[J] .魯迅研究月刊,2000(10).

[11] 魯迅.魯迅文集·卷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2] 阮蘭芳.論殖民情境下的魯迅都市書寫[D] .青島大學,2004.

[13] 韋力.魯迅古籍藏書漫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14] 楊義.魯迅文化血脈還原[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尤物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语少妇高潮| 91色在线观看| a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二十一页|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久久熟女AV|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不卡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欧美精品二区|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日本午夜三级|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9cao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亚洲小视频网站|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亚洲第一成年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91在线精品|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国产网站黄| 538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综1合AV在线播放| 91娇喘视频|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天堂|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欧美精品在线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