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 吳勝春, 張 進, 余樹全
(浙江農林大學 a.環境與資源學院; b.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浙江 臨安 311300)
?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農林院校環境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實踐
陳 斌a, 吳勝春a, 張 進a, 余樹全b
(浙江農林大學 a.環境與資源學院; b.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浙江 臨安 311300)

以創建浙江農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例,系統闡述中心建設的理念與思路、管理體制、主要建設內容及初步成效等方面的內容。著重探討立足于地方農林大學的實際情況、有效依托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并結合農林特色開展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一些經驗和心得,并藉此為其他地方高等院校尤其是農林院校籌辦環境類實驗教學中心提供借鑒和參考。
農林院校; 環境; 實驗教學中心
浙江農林大學是一所涵蓋經、法、文、理、工、農、醫和管八大學科門類的省屬農林類大學。其中,環境學科的建設經歷了一個由無到有、由弱漸強的發展歷程。2000年先后成立了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兩個本科專業,隨后建立了環境工程實驗室;2006年以后,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同時環境工程專業被評為浙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環境工程實驗室也順利地升級為校級環境類實驗教學中心;經過5年建設和實踐,2010年環境工程實驗室成功晉升為浙江省本科院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回顧中心的發展過程,主要是緊密依托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并結合本校特色學科專業,闖出了 一條創建具有農林特色的環境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新路子。目前中心主要服務于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農業資源利用、林學、園藝、風景園林、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和城鄉規劃等22個專業。
通過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修正教學理念和思路,即堅持以生為本和培養學生時間能力為主。理順管理體制,即明確中心主任、副主任、實驗室主任和實驗技術員的分工和職責。提高實驗室和儀器的利用率,通過開放式實驗室模式,為學生進行第二課堂實驗實踐提供空間和儀器設備。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障,制定了安全事故預案等。
中心堅持以生為本,以提升學生的理論、實踐和創新能力為理念[1];以培養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高和具有創新精神的農林環境類應用型人才為目標[2];以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相互銜接、系統全面的實驗教學體系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提升學生環境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同時引領學生領會教師教學的意圖,積極參與和配合教師的實驗操作要求,更好地完成實驗教學任務[3]。
中心堅持正確的發展思路,并通過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健全運行機制、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創新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儀器設備運管和加強安全與環境等全方位的創建,使中心在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為輸送面向21世紀且有地方農林特色的環境類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心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設有環境監測與分析、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化工原理、微量元素、生態氣象和精密儀器等8個實驗室;校內教學實習基地有精工實習、水質監測、生態修復植物種植3個,校外實習基地11個;還有地質土壤標本室1個(中心組織結構見圖1)。

中心主任由學科帶頭人兼任,負責全面工作。1名副主任負責中心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另1名副主任負責儀器設備及校內外生產實習基地等工作。各實驗室分別有實驗室主任負責,并配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實驗課程為該課理論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共同負責。
中心遵循學校實驗室相關管理規定和辦法,結合實際進行了完善,確保生態高效的為師生和社會服務。首先出臺安全衛生管理、實驗開放管理、實習開放管理、畢業論文開放管理、學生實驗守則、儀器設備管理、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藥品管理與使用、有毒有害品管理、廢液分類回收管理、常規事故應急預案和檔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和辦法。其次每年制定建設項目,保證資金的落實和有效使用。最后,中心與校其他實驗室的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
3.1 優化實驗教學體系
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驗類型入手,全方位優化實驗教學體系[4-5]。我們將原本實驗課程與理論教學都有各自教師授課的體系,調整為主講理論課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共同負責該實驗課程的建設,使理論教學人員無縫對接。另外,充分把握11個專業的實驗課程的特性和共性,按教學內容分為基礎實驗和專業基礎實驗并統籌安排,使實驗課程設置更趨科學性和系統性。將實驗類型分為演示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實驗三類,使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由淺入深、從簡單到綜合、循序漸進地得到鍛煉和提高。
實施多方位、開放式和多元模式的實驗教學方法[6-7]。強化學生入學教育和進實驗室前相關規章制度學習,讓他們從多方位了解中心及實驗室情況。同時,結合農林環境類專業特色,以開放式實驗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全過程,主要有兩種方式:① 必修式的實驗,學生預習—寫預習報告—預習報告面批—實驗前講解實驗技術要領與注意事項—開展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分析實驗結果;② 綜合探究式的實驗,學生根據要求—自主選擇、設計具體的實驗題目與內容—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教師審閱修改—制定合理的實驗方案—開放時間進行實驗—小組討論—撰寫實驗報告;③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采取統一模式、開放模式和導師模式等多元模式開展實驗教學。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等,將現代化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實驗教學內容更為生動活潑,可視性強,激發學生的興趣[8-9]。目前已經為多個(列出具體的專業)實驗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實驗理論授課、設計實驗論證和實驗總結討論等。中心還制定相應機制,鼓勵教師用自編教學課件授課,集腋成裘,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各個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推動課程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利用國家級精品課程“土壤學”、省級精品課程“環境科學概論”、校級精品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微生物概論”等環境類優質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在網上預習實驗、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繪制實驗曲線圖譜和撰寫實驗報告等。另外,利用已經簽約的13家產學研校外實習基地,供學生實踐實習,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在實際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開放運行機制
3.2.1 開放運行
為了更好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室由原來的半開放式模式逐步轉向為開放式模式。開放式模式的改變極大程度激發了實驗室的利用率,增加開放實驗14門、增加實驗項目60項和擴大面向專業11個。并打破了原有半開放式模式時間和空間壁壘,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提供有效保障[10]。
3.2.2 監督考評
中心制定和完善了符合實際的教師崗位考核辦法。考核內容主要有定性、定量兩方面,考核結果與評優、聘崗、晉升及當年工作量酬金相掛鉤[11]。定性考核主要有:德、勤、績、能。定量考核主要有:實驗教學工作量、實驗教學準備工作量、實驗教學建設和改革、實驗教學效果、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儀器設備的管理運行維護、實驗室安全衛生、文章獲獎成果等。考核采用分剃度制度,即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由實驗室主任考核,實驗室主任由分管中心副主任考核。考核程序主要有:個人填寫考核表、小組評議、中心考核、反饋和復評和上報歸檔等。
3.2.3 質量保證
如明確中心主任負責制,專人負責每個實驗項目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增加儀器臺件數。劃分實驗室功能,最大化利用實驗教學資源。整合隊伍資源,發揮實驗教學人員積極性。規范實驗教學人員定崗、聘任、考核和管理制度;還進行新進教師崗前培訓等。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心有專兼職實驗人員41人,其中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29人。具有碩士學位及以上40人,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17人,高級職稱人員占59%,碩士學位以上人員占97.5%。中心從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兩支隊伍的職稱與年齡結構入手,通過“內培外引”方式建設實驗教學隊伍[12],如支持年輕教師參加學歷提高教育、崗前培訓、實驗技術培訓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等;引進有志于實驗教學的高職稱高學歷人員。
3.4 建設網絡信息平臺
建立實驗教學中心門戶網站,最大化的豐富網絡資源供師生學習和交流[13]。網站上有中心概況、規章制度、師資隊伍和儀器信息等基本情況;也有實驗電子教材、多媒體課件和實驗課程操作視頻等網絡資源,并鏈接精品課程的網站;公開研究項目、成果、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最新動態;還設有師生答疑平臺等。實驗教學中心鏈接網址為http://ese.zafu.edu.cn。
3.5 強化儀器設備管理
目前中心有197臺/超萬元儀器,儀器設備總值達900多萬元,儀器設備完好率100%。儀器購置經費有校實驗室建設經費、學科經費和個人科研經費組成。中心根據功能用途給各實驗室配置相應儀器及數量,合理分配資源并最大限度提高儀器利用率。
(1) 完善管理制度與措施。中心結合實際情況還完善如儀器操作使用規程、儀器性能指標定期校驗制度、儀器借用程序及手續、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管理規則及收費辦法和長期閑置報廢與報損儀器處理辦法等制度;還采取要求賬、物相符,配件、說明書等保存齊全;大型儀器設備和特種設備專人專管,特種設備人員持證上崗等措施。
(2) 重視維護和維修。儀器設備維護維修由實驗室技術人員負責,實驗室主任負責監管。經費每年由校統一劃撥至中心,各實驗室向中心提出經費使用書面申請。大型儀器設備維修與較大的維修項目單獨立項向學校申報。
3.6 開展安全與環境教育
實驗室的安全工作是高校開展教學科研的基本保障和培養現代化人才的戰略需要[14-16]。中心的安全管理體制合理、職責明確。即中心主任牽頭、實驗室主任總抓、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教師負責。實驗室規劃布局合理,地處在一、二樓且為獨棟實驗室;通風順暢、警示標志明顯;有防火、防盜和防爆措施齊全;針對環境類實驗還增加防菌、防毒氣和三廢處理等安全設施。還制定了相應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要求各實驗室做好日常隱患排查。定期對師生進行安全環境教育,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自2006開始,中心每年承擔全校2個專業,共計2 600余人的實驗教學任務,年均實驗教學工程量5萬多人時。近3年學生參加各級項目102項,發表論文42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多項。其中2013年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劉暢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劉東哲發明專利授權;2012年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聶國鋒等7人獲國家二等獎、顧雯靜等7人獲國家三等獎,第六屆浙江省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謝成浩等5人獲省三等獎,浙江省第八屆“挑戰杯”美麗家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劉東哲等7人獲省三等獎。
近3年中心承擔科研項目近90項,經費合計2400多萬元。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收錄近40篇。獲得國家級林業科技三等獎2項、省級二等獎10項、三等獎4項。出版專著8部。授權專利12項。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級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3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各層次人才8人。創建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各1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主持召開國際會議1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80多人次。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在創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堅持正確的改革理念和思路,走出了有地方農林院校特色的環境類實驗教學新路,并為其他地方農林院校環境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建提供借鑒。
[1] 方 強,錢 瑜,楊柳燕.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新能力培養方式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2):107-109.
[2] 強 虹,池勇志.農林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1):15537-15539.
[3] 劉光虹.環境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9):252-254.
[4] 付慶玖,韓 振.高等教育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6):14-16.
[5] 李 軼,李明弟,姜愛民,等.創新實驗開放教學體系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9):142-144.
[6] 王云平.國外大學實驗室管理及其對國內開放實驗室的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3):149-151.
[7] 高明松.借鑒日本高校實驗室管理經驗,加強我國高校開放實驗室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1):114-116.
[8] 魯逸人,劉憲華,季 民,等.環境學科學生自主創新實驗能力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4):152-154.
[9] 崔 芳.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實驗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40-144.
[10] 聶秋林.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7):103-105.
[11] 王 武.加強中心內涵建設 發揮示范輻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3):123-125.
[12] 花向紅,縐進貴,許才軍,等.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85-87.
[13] 高立民,楊繼清,羅 鳴,等.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平臺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2):116-119.
[14] 武曉峰,聞星火 .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1(8):81-84.
[15] 魏鐘波,沈 萱,裴大平.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3):246-248.
[16] 姜 虹.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及其建設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3,32(8):68-70.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the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CHENBina,WUSheng-chuna,ZHANGJina,YUShu-quanb
(a.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 b.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fice,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11300, China)
Based on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AFU), the paper elaborates systematically center construction with 4 four aspects such as concept and idea, management system, the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It discusses emphatically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construction and the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t effective depends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thereb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s
2014-12-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201229);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Q12D03001);浙江省2010年本科院校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浙教辦高教2010.183號);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網絡管理平臺創建(2013110051)
陳 斌(1982- ),男,浙江奉化人,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實驗教學管理與科研工作。
Tel.:0571-58602244;E-mail:mingfeng@zaf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5)11-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