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3)
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要求以多種方式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之匹配的是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再是以期末的一張試卷的分數(shù)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水平,而是更加注重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過程考核”,把平時訓練作為評定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重視平時學習,重視能力培養(yǎng)而非應付期末考試。筆者以《社交禮儀》課程為例,分析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設計與實踐。
《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改革,降低了期末考核所占的比例,體現(xiàn)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 “過程考核”,并且考核有具體的評分標準,具體設計如下:總評成績?yōu)榘俜种?,設計為:平時成績(30%)+筆試測試成績(30%)+期末禮儀節(jié)展演(40%)。
平時成績由大作業(yè)成績(10%)+考勤表現(xiàn)(10%)+實踐實訓(10%)三部分構成。
大作業(yè)分為兩種:專題類個人大作業(yè)和實訓類小組大作業(yè)。
1)專題類個人大作業(yè)具體要求如下:
一學期給學生布置1次5000字左右的大作業(yè)。每個學生分配一個禮儀專題,具體要求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課程專題內(nèi)容整合(1000字左右),二是相關專題補充材料整合(2000字左右),三是相關專題案例(1000字左右),四是相關案例分析(1000字左右)。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利用各種資源,在整合材料的同時,鍛煉學生運用禮儀的能力。評分要求是根據(jù)書面大作業(yè)各項的完成情況,綜合評定給分。此類大作業(yè)逐漸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淘汰了,根據(jù)課程特點,更加注重實訓類小組大作業(yè)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實訓類小組大作業(yè)具體要求如下:
每個小組分配5個禮儀實訓項目,全體成員一起完成,提交大作業(yè)實訓報告,報告中包括3張及以上照片,并將實訓時拍攝的錄像刻錄成光盤一起上交。照片和錄像作為作業(yè)完成得佐證材料。設計目的是鍛煉學生運用禮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評分要求是根據(jù)每個實訓項目報告的撰寫和光盤中圖片和錄像綜合評定給分,滿分為100分。大作業(yè)最終得分是5個實訓項目得分的加權平均分,將小組成績統(tǒng)計到每個組員的大作業(yè)成績中。此類大作業(yè)在近2個學期的教學改革中實施,學生反應效果良好,真正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禮儀實際應用能力,體現(xiàn)“禮儀生活化,生活禮儀化”。
考勤表現(xiàn)成績的評定不僅根據(jù)學生是否出勤,而且要考核課堂上是否投入課程,例如學生來上課了,但是上課時間玩手機或者睡覺,這樣只能算是出勤來了,但是出勤表現(xiàn)不好。具體設計如下:
平時成績中的考勤表現(xiàn)分數(shù),每個同學的基礎分數(shù)為80分。在此基礎上執(zhí)行以下加分和減分制度。
1)請假扣分細則以及請事假要提交禮儀應用報告:
課前班長、團支書負責清點班級人數(shù)、匯報班級請假人數(shù),請假者必須有學院出具的請假條,否則視為曠課。曠課者一次扣20分;請病假者不扣分,請事假5次以上者(含5次)一次扣5分。并且凡請事假者,返校后必須提交一份請假當時所處環(huán)境下的一份體現(xiàn)禮儀應用的報告,用來抵所缺學時。否則,按照請假一次扣5分處理。報告撰寫特別優(yōu)秀者(字數(shù)2000字以上并且含相關照片3張以上),酌情在個人平時成績的考勤表現(xiàn)成績中加分。如有特殊情況請事假,不再此條規(guī)定內(nèi),例如,回家探病等,此類情況請事假不扣分,不用提交報告。請事假參加車展、辦理出國手續(xù)、領取獎學金、學生會迎新生等要在學期末提交報告。
2)加分細則:
個人加分細則包括:禮儀生活化者(課堂表現(xiàn)文明禮貌)一次加3分;上臺展示并表現(xiàn)較好者一次加2分;回答一般問題者一次加2分,回答高難度問題者一次加5分,回答錯誤但是“錯誤答案”起到了“拋磚引玉”作用者一次加1分。小組加分細則包括:小組上課積極回應,小組每人一次加2分;小組整體坐前排,小組每人一次加2分;小組展演有創(chuàng)意,小組每人一次加3分到5分不等。
3)減分細則(設計為個人和小組兩個方面):
個人減分細則包括:上課玩手機者一次扣5分,上課手機鈴聲響者一次扣3分,上課不認真聽講者一次扣2分,包括睡覺、看其他課外書、看手機等。小組減分細則包括:小組內(nèi)有遲到者,小組全體扣2分。
實踐實訓根據(jù)學生實踐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情況擬定分數(shù)。設計有實訓計分卡,實訓時給學生記錄分數(shù)。
根據(jù)近幾個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一學期分為3次小組大實訓和1次個人禮儀實踐。全學期的實訓成績個人得分是以3次小組大實訓和1次個人禮儀實踐的成績加權平均。1次禮儀實踐以個人的“我身邊的禮儀之美”個人禮儀報告評定分數(shù)。小組大實訓以小組成績記入每個組員的個人成績中。大實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禮儀展示,課后撰寫實訓報告,每次小組大實訓成績分數(shù)評定設計為自評分、他評分、師評分和報告分四個方面成績的加權平均。
筆試測試成績(30%)將在課程期末展演前進行。筆試成績以百分制計算。筆試測驗的內(nèi)容為3道大題,一是分析舉例題(共30分),二是情景分析題(共30分),三是禮儀實訓題(共40分)。這種主觀試題更適合禮儀課程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而且能檢測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試也是公文文書禮儀實踐檢驗的一部分,是對學生的書面禮儀部分的考核。
期末禮儀展演是對全學期“過程考核”教學改革的實踐檢驗。學生以實訓小組為單位,進行禮儀自編情景劇的展示。通過這種展演的形式,真正實現(xiàn)“禮儀生活化,生活禮儀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改革。設計目的是全員參與,不僅是給上臺展示的同學評定分數(shù),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分工表,例如有的學生負責劇務,負責舞臺布置或者打掃衛(wèi)生等等,讓學生體驗團隊中分工協(xié)作的快樂。分數(shù)的評定不僅是展演當天的表現(xiàn),還要結合彩排分數(shù)。在正式展演前,讓學生自行彩排,完成彩排報告。展演當天的分數(shù)按照自評、他評、師評和展演報告撰寫四個方面評定。展演以小組成績記入每個組員的個人成績中。期末展演成績示例如下:

表1
綜上所述,《社交禮儀》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設計目的不僅是讓好學生脫穎而出,而是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實行全學期的“過程考核”,不僅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包括了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質(zhì)培養(yǎng)。
[1]林靜.高校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及實現(xiàn)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9):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