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偉林 翁繼軍
西北油田外輸系統管網共有38條,如果現場沒有標識牌,巡線人員很難及時、準確地將現場情況描述清楚,很容易出現誤操作。給它辦個“身份證”,這下就簡單了。
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氣運銷部輸氣隊擔負著西北油田分公司745.1公里油氣外輸管道的巡檢維護任務,共有管線38條,管線流程復雜。面對油氣管道點多、線長、面廣、巡檢路況“坎坷”等復雜環境,巡檢員工始終堅持“油氣管道延伸到哪里,巡護工作延伸到哪里”的工作要求,用自己的行動,頑強地守護著塔河油田動脈管網的平安。
“何師傅,你這些天看上去顯得挺疲憊,面色也很憔悴,是不是在管線上拔樹苗、幫別人種樹苗累的,要多注意身體呀。”3月8日中午,看著剛巡完管線回來吃飯,一身泥土,工鞋也已破舊不堪的巡護工何文國,巡護站站長付友春關切道。“沒事,我身體好著呢,我有個綽號,叫累死兔子,你忘了嗎?”說完,何文國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多年的管線巡護活兒,讓何文國練就了一雙好腳板,別看他已快50歲了,小伙子跟他一塊巡線,一天下來都累得直叫喚,他卻一點事沒有。

□ 對管線周邊的村民進行管線法制宣傳。翁繼軍 攝
3天前,在巡至重質原油管線17號樁處時,發現有人將樹苗栽到管堤上,他毫不猶豫就走上前去制止。可是,對方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換地方栽。何文國也不含糊,拿出手機說:“老板,如果你不拔掉這些樹苗,我就讓派出所的民警來處理了,你這是在違法。”說完,何文國就準備撥電話。見何文國動真格的,負責人無奈地說:“好,我把樹苗拔掉就是,你給我幾天時間行不行。”見對方愿意拔掉樹苗,何文國說:“老板,我這也是為你負責,你在管線上種樹,萬一出問題,是會要人命的。你看這樣好不好,給你3天時間,3天后我要看你行動。”那天,何文國不放心,還先幫他們拔了一些樹苗。
何文國在茫茫戈壁灘的千里管線上已經奔忙了8個春秋,每條管線,每個樁號,他閉上眼睛都能找見。
巡護站里像何文國這樣的巡護工還有很多,他們多年如一日的守護這些管線,像照顧親人一樣,都對管線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長年的顛簸勞頓,讓巡護站好幾個師傅都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可他們沒有一個人產生要離開巡護站的想法。
在茫茫戈壁灘,順著游龍一樣的管線每走一段不長的路,便可看見赫然挺立的醒目的標識牌、警示牌和溫馨提示牌。這是輸氣隊精心設計制作的管線“身份證”,并且每年進行梳理、細化和分類。
據巡護站站長付友春介紹,這些標牌就像一個個路標,一旦發生事故,巡護人員能夠準確明了地描述事發地點。他們每年都去現場進行確認,將每條管線的輸送介質、起止點、管徑大小、投用時間、危害因素等內容一一標注清楚。同時,考慮到管線經過的維吾爾族村莊比較多,標牌都使用雙語,方便維吾爾族同胞閱讀。“西北油田外輸系統管網共有38條,如果現場沒有標識牌,巡線人員很難及時、準確地將現場情況描述清楚,很容易出現誤操作。我們給它上個‘身份證’,這下就簡單了。”付友春自信地說。
油氣管道深入民族村莊,沿線經常發生違章占壓、施工、種樹等威脅管道安全的事件。由于和當地居民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協調處理難度極大。為此,輸氣隊和當地政府溝通,由政府推薦一名維吾爾族同胞作為兼職巡護員,除了兼職對部分管道進行巡護外還協調處理油地關系。輸氣隊還與部分村莊結成幫扶對子,節日期間慰問困難群眾,送去必需的生活用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把油田的溫暖帶給管道沿線的群眾,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平安管道、和諧管道的建設中來。每到民族團結月,管線巡護員還在管道沿線為當地百姓拍攝全家福,并向贈送他們印有維漢兩種文字的“管線保護知識”和印有報警電話的水杯。他們還到田間地頭給老百姓發放管道保護法宣傳單,在當地的市集上發放宣傳撲克等,宣傳管道保護法律知識。現在,誰家要蓋房子了,都會趕緊打個電話問問,是不是在管道的安全距離內。
新疆輪臺縣哈爾巴格鄉哈爾巴格村的村支書玉素甫·肉孜說:“這幾年,你們管道上的人算是把村里老百姓的心給拴上了,管道人說的話,有時比我這個支書還好使!”如今,村民自發成為管道保護使者,細心巡護著油氣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