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宏聲
(作者曾任中國石化報社新聞部、??恐魅危?/p>
錦華同志說,《中國石化報》就是我們自家的娃娃,盡管有缺點,但我怎么看心里都覺著舒服。
1984年深秋,中國石化總公司企業報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我有幸代表蘭州煉油廠的《蘭煉報》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對這次會議的召開從內心里感到由衷地高興,都認為石化總公司成立還不到兩年,工作千頭萬緒,而對新聞輿論工作如此重視真是太難得了,決心開好會,把會議精神帶回去,好好大干一場。
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陳錦華出席會議并做了主題講話。錦華同志簡要回顧了總公司成立兩年來的成就,肯定了新聞輿論工作在“愛我中華,振興石化”中的重要作用,并表揚了《燕山油化報》《大慶石化報》《新金山報》《撫順石化報》《蘭煉報》等幾家報紙。錦華同志在會上說,他非常喜歡看大家辦的報紙,他的辦公桌上經常有各企業的小報,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反映一線職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報紙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是別的宣傳工具無法代替的。
錦華同志話頭一轉說,輿論宣傳工作太重要了,從總公司成立時起,一直想辦一張報紙,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傳遞信息,推動工作。 但是,苦于現在條件不具備,等以后有了條件,我們一定要辦一張自己的報紙!這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到錦華同志提出辦一張自己報紙的事。

□ 中國石化報創刊新聞發布會。
1987年12月,蘭州煉油廠接到“關于中國石化總公司成立五周年報告文學集征文的通知”,廠辦公室和黨委宣傳部將此任務交給了本人。我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投入緊張的采訪和寫作,20多天后拿出初稿,幾經修改終于成稿,最后領導決定派我直接上京送審,以便當面修訂。就在此時,廠黨委宣傳部又接到兩份通知,一是派人參加“中國石化報籌備會議和新聞業務培訓班”,二是人民日報《新聞評論》雜志邀請本人三月初到廊坊參加一個新聞研討會。部領導說,你正好進京送稿,三件事你一人去辦吧。
1988年春節過后不久,我便乘火車到京。先去總公司安外小關辦公樓交了征文,然后打聽中國石化報籌備組在哪里,回答說就在總公司馬路對面的華城旅館。
果然,過了馬路就到了用鐵皮搭建的華城旅館,沿鐵扶梯上二樓找到了中國石化報籌備組,一位年紀較大的同志熱情接待了我。我便說我先來報個到。兩天后,我從廊坊開完會回到華城旅館,又見到了他。他自我介紹說姓章,以后叫我老章好了。后來我才知道他姓章名炯杲,原為石科院宣傳部長,現是中國石化報籌備組副組長,后任報社副總編。
3月14日上午,中國石化報社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石化企業代表和總公司機關各部門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國家新聞出版署、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等新聞單位派人到會祝賀,陳錦華同志在會上做了講話。
他代表石化總公司黨組宣布:經過多方努力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中國石化報社今天正式成立,報委會由陳錦華任主任;聘請人民日報社原工商部主任林晰任顧問。他最后說,在石化總公司成立五周年前夕,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報社,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將對石化工業改革和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講話贏得熱烈的掌聲。會上,中國石化報籌備組組長邢樹鈞同志作了“為振興石化鼓與呼”的發言。下午,石化報新聞業務培訓班開始,并請林晰顧問、光明日報社副總編王晨等人講授新聞理論及辦報經驗。
這天午飯后,章炯杲領我去見邢樹鈞同志。老邢一見我就高興地說,哦,老熟人了!這時我才想起三年多前在北京的企業報工作會上認識了他,后又在總公司于蘭煉召開的政治思想工作會議見過面。此時老邢說,報社正在各方招攬人才,按錦華同志提議,人員將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從各企業報借調,二是從首都新聞界調入,三是從機關各部門選調。這次發會議通知時,就同時給錦華同志表揚過的五家企業報主管部門發了文,各借調一名骨干協助工作。老邢告訴我,培訓班結束后不用回蘭州了,留下來一起籌辦報紙。由于還有工作需要交接,我又回到了蘭州。廠里的黨委書記告訴我,總公司政工辦又來電話,讓我辦完事后以中國石化報記者名義去寧夏化工廠采訪,然后直接到京。于是我到寧夏化工廠采訪完開工情況后,折返蘭州,帶上行李即飛赴北京。
3月底我到北京后,便投入報紙創刊的準備工作。已先到報社的有大慶石化的郭笑宇、撫順石化的李彥君、巴陵石化的彭波、錦西石化的薛殿章,中國化工報來的沈慧泉、中國婦女雜志社來的俞珉,以及總公司機關來的馬松江、劉立。稍后來的有上海石化的史俊豪,燕山石化的魏淑夏、張國勛,錦西石化的莊炳明以及總公司機關的潘國強、賈俊秀、崔淑珍、宋桂芹、龔中姣、趙延紅、袁榮婷、張鈴、朱詩文,另有北師大研究生畢業來實習的陳維松及剛從南師大畢業的蕭浩等。又從錦西石化借了一輛小車和一位司機。就憑著這“十幾個人來七八桿槍”,大家在華城旅館簡易的鐵皮房里開始了艱苦的創業。
辦報初始,領導研究決定采用編采合一的方法,按版面將人員分成幾攤,分頭組稿和采寫,并討論欄目設置。同志們熱情很高,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工作,外來人員就住在旅館,既是宿舍又兼作辦公室。
4月初,領導提出“苦干四十天,拿出三期試刊”的戰斗口號。主管通聯和各版面的同志積極主動組稿約稿,并派人外出采訪,很快各地通聯站稿件大量涌來,各版面編輯便開始精心在稿紙上編稿和在版樣字上畫版。當時我們缺乏辦大報的經驗,大家便邊學邊干,很快掌握了報紙編排技術。5月中旬,編出了一期試刊稿件,審定后立即交付經濟日報社印刷。此時經濟日報社開始試用電子激光照排替代鉛與火鑄字人工揀字排版,我們對電腦編排感到十分新奇,慶幸石化報一誕生就用上了新技術。但報社既沒有電腦也無人會操作,只能天天跑經濟日報社向人求教,逐字逐句認真校對。報社離位于王府井的經濟日報社較遠,每次回來大家都錯過吃晚飯的時間,只好在馬路邊小飯鋪買碗面條充饑。
進入夏季,北京天氣奇熱,陽光曬透鐵皮房頂的石棉瓦,屋里如蒸籠一般,又無空調,兩臺風扇吹也不管用,人人汗流浹背,但仍堅持工作。
5月20日,石化報第一期試刊號印出,望著第一張散發著油墨芳香、自己親手辦出的報紙,全體人員心里都充滿了喜悅和幸福。接連試刊三期后,在7月1日黨的生日這天,套紅對開的《中國石化報》創刊號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報社全體人員用心血和汗水向黨獻上的最珍貴禮物。
此時,總公司黨組宣布,中國石化報社定為正局級建制,任命邢樹鈞為總編輯,章炯杲為副總編輯。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報社創建初期,陳錦華同志在百忙中三次到華城旅館看望、慰問報社工作人員,當面指出工作中的不足,給大家極大的鼓舞。錦華同志還親自撰寫報告文學《我與三個“山”》在副刊上發表。
總公司其他領導如盛華仁、費志融、李毅中等,在石化報社創建時期,無論在辦報的主導思想還是人員的調配及物資供應上,都有明確的指示并給予大力支持,給全體人員努力辦好報紙以巨大的鼓舞。
1988年底的一天上午,邢樹鈞總編帶我參加一個會議,到場后才知道是錦華同志召集機關各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對《中國石化報》征求意見的座談會。
會上,司局長們踴躍發言,大都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了報紙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有的領導發言十分尖銳,一針見血,當時我看見邢樹鈞總編額頭上都滲出了汗珠。
等大家發言結束后,錦華同志才笑著說,有句俗話說“別人的莊稼好,自家的娃娃好”?!吨袊瘓蟆肪褪俏覀冏约业耐尥?,盡管有缺點,長得比較丑,各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但總的來說,報紙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報社同志是盡心盡力的,也是很辛苦的。短短幾個月時間,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就辦出了一張我們自己的報紙,我看這是必須首先肯定的,也是應該受到表揚的。大家的發言都很好,所提的問題也都存在,樹鈞同志要把這些意見帶回去,請報社同志認真進行討論,總結經驗教訓,以利今后再戰。
錦華同志最后深情地說,《中國石化報》畢竟是我們自家的娃娃,我怎么看心里都覺著舒服,我看我們的報紙還是不錯的,這就叫自家的娃娃自家愛。
這話我記了20多年,現在回憶當年在安外華城旅館鐵皮房艱苦創業的情景,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永難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