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擔起應當的責任
本刊評論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提到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敢于擔當作為評價新時期好干部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廣大黨員干部的使命所系、職責所在,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的“應常態、增信心、強定力、促發展”主題活動,明確提出“應對新常態、龍江有信心,應對新常態、龍江有作為,應對新常態、龍江有定力,應對新常態、龍江有保障”,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擔起應當的責任。
擔當是“把責任舉過頭頂”,是廣大黨員干部對黨忠誠的集中體現。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無論是肩負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慷慨就義,還是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艱苦奮斗,依靠的始終是將責任融于血脈的擔當精神和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把責任舉過頭頂”,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把責任看得重一些,把自身的利益看得輕一些,始終忠誠于黨和黨的事業,補足精神之“鈣”,固牢思想之元,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使命,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地位,多為改革發展提對策、想辦法、謀出路,定住心神、站穩腳跟、挺起脊梁,堅守共產黨人的靈魂和命脈,對于該做的事業,能夠頂住壓力做好,對于應負的責任,能夠迎著風險擔當。
擔當是“把百姓放在心中”,是廣大黨員干部踐行黨的宗旨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將“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作為自己的執政理念,并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彰顯出莊嚴的使命感和厚重的責任感。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黨員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擔當是“知其難而為之”的責任意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路線圖繪就之后,廣大黨員干部就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擔其責。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區,沒有前車之鑒,沒有經驗可循,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擔負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重大職責,著力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對矛盾的化解能力、對政策的執行能力、對形勢的駕馭能力,找準破解制約發展瓶頸的辦法,做出符合規律、符合實際、符合民生的科學決策,當好深化改革“主心骨”,把好推動發展“方向盤”,以“三嚴三實”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積極主動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黑龍江的共產黨人歷來就有敢于擔當的光榮傳統。在建國之初,他們支撐起國家的基本工業格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祖國石油貧乏的時候,大慶石油工人奮發創業,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為保證國家的能源需求,黑龍江的四大煤城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建國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了占全國七分之一的商品糧,被譽為“中華大糧倉”,有效維護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常態下,我省經濟發展面臨著下行壓力增大的嚴峻形勢。究其原因,既有世界經濟仍然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共性因素制約,也有大慶油田出現歷史拐點、油價與煤價下跌、重點國有林區停止商業性采伐、資源型城市發展亟需轉型等不利因素影響,支撐龍江經濟快速增長的外部條件已經發生了改變,更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將敢于擔當貫穿于工作始終,在困難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風險面前敢于作為、敢于承擔。
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當之。新常態下,黑龍江的共產黨員應接過推動黑龍江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接力棒,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凝神聚力、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堅決貫徹省委“1534”重大發展戰略,突出創新驅動,著力深化改革,全面呈現龍江發展的良好勢頭、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樹立龍江堅實前行、奮力發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