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李 冰
“四個全面”明確了我國當代治理的核心內容
高 健 李 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對我們黨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偉大實踐的科學總結,是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全力推進的四項帶有根本性的偉大目標的戰略闡釋,科學概括了習近平總書記治理理念的核心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歷史擔當,更是我們黨和國家必須踐行的戰略部署。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在宏觀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的多次戰略部署,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戰略部署: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組組長,深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地位和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將其確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的是“全面”,更加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深化改革”是為實現宏偉目標提供直接的改革動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掃清道路上的體制、機制阻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實現目標提供法治保障,切實實現由人治向法治的轉變,真正做到依法治理,為人民提供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全面從嚴治黨”是執政黨的自我改革,是保證目標實現和任務完成的關鍵。
“全面深化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所確立的任務,把改革變為“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國改革歷史上是第一次,是對我國改革所處攻堅階段這一問題的科學回答: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確保第一個“全面”任務完成,并達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目標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兩個輪子”,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輪子”。從國家治理高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著眼于中國共產黨“第二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的實現,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和對中國未來發展動力的戰略構想。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的領導主體,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第四個“全面”,即“全面從嚴治黨”,有著鮮明的特點和具體的內容:一是深化黨的建設體制改革,這是在黨建史上首次提出來的;二是強化黨內的制度建設,實現從嚴治黨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三是高壓反腐,對腐敗采取零容忍態度,蒼蠅、老虎一起打,把反腐作為關系黨生死存亡的重大任務,以確保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完善黨的規矩,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強大,從而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總結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經驗教訓、總結蘇共亡黨亡國的悲劇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黨情,明確提出“四個全面”,并作為實現國家治理目標的具體內容,目的就在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道路和理論。“四個全面”不僅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治黨思想和理念,更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更加自覺、政治上更加成熟、對執政規律把握上更加自如、更加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展現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作者高健工作單位為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李冰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杜金瑩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