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喜
轉型路拓寬產業帶大手筆繪就大民生
馬連喜
亞布力林業局除了木耳之鄉、旅游勝地,這里的人們會特別強調:亞布力還是一座正在快速崛起的生態林城。近年來,林業局正在全面實施“旅游強局、生態立局、產業興局”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生態、文化、旅游、宜居之城建設。伴隨著森林食品業和生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亞布力林區經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2014年,亞布力林業局經濟總量進入全省森工“強局”行列,全林區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14.8億元,人均收入實現17423元,各項經濟指標保持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良好勢頭的工作目標。
2015年,亞布力林業局將以建設“旅游勝地、魅力林區”為目標,統一打造“青云小鎮養生旅游樂園”大品牌,使之成為適應未來養生旅游發展的目的地。
養生旅游是一種建立在自然生態、人文環境、保健體驗基礎上,結合觀賞、品嘗、休閑、游樂、避暑、避寒、健身等形式,以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等目的的新興旅游。旅游業內人士指出,養生度假旅游將成為主流趨勢。亞布力局已成立了旅游公司和森林商務旅行社,并以此為突破口,整合資源,統一品牌、統一形象,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整體推進、分步實施,打造以“鍋盔山景區、日月湖水上樂園、景觀公路、溫泉養生公寓、養老度假中心、森林小火車”運營為主的旅游亮點品牌,應對旅游者對“健康、愉快、長壽”養生旅游的迫切需求。
在整合資源方面,亞布力局將青云小鎮內所有景區景點由林業局統一管理,確保全局景區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科學性;在旅游資本市場準入上,將提高門檻設立最低投資額限制,變廣泛招商為重點招商。通過旅游公司將已開發的“鍋盔山景區旅游項目及日月湖水上樂園、景觀公路、木屋部落、關東會館、溫泉養生中心、老年頤養中心、森林小火車”等納入整體規劃,實施科學管理。
林業局還將改變過去營銷各自為戰、零敲碎打的狀況,整合各方面力量,按照“滑雪旅游勝地、度假養生天堂”的形象定位,在主流媒體和報刊上大力宣傳。同時,利用青云旅游小鎮、滑雪場、虎峰嶺、亞布力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和賽事;在高速公路、國道等主要交通路口設置宣傳牌和指引牌,鞏固哈爾濱至亞布力青云旅游小鎮的主要客源;并組織了2014年5月全省森工系統亞布力局“萬人徒步大賽”活動,積極開拓全國范圍內新的客源市場。
亞布力林業局圍繞“建生態、興產業、富百姓”的發展思路,堅持把生態城鎮建設作為抓手,以市場化推進城鎮化。林業局走出了一條行政主導、黨委牽動、城鄉一體、整體規劃、全面推進的轉型發展之路,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項目向園區集中的林區城鎮建設新路子。改寫了傳統林區產業,建立了轉型發展新模式,廣大群眾告別落后單一的生產方式,過上新生活,拉開了深化改革的大幕。
借鑒柴河林業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經驗,把新林區建設與園區建設、項目建設相結合,與現代大森工新森工發展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社會事業、民生改善相結合。利用五年棚戶區改造時間,把局址打造成有六個生態小區(林苑小區、林興小區、林盛小區、林翔小區、生態小區、陽光小區)和四條寬闊街道(林茂路、林興路、林盛路、林政路)的新城區,又新建了體育健身館、文化館、多功能小廣場、北山公園、文化長廊、文昌塔,如今已成為局址標志性文化休閑場所。隨著亞布力局高標準建設的3個社區相繼投入使用,百姓的活動場所提檔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拉開了生態林城框架,林區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方向轉變。
在棚改期間,亞布力局還積極發揮生態移民作用,實行整場搬遷、占補平衡,整場搬遷到中心林場或山下局址地區。居民以平房換樓房。對3個林場780多戶居民,進行了搬遷移民,根據林場居民住房結構的差異,分檔次兌換新樓。如今,占地15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0多萬平方米,入住8000多戶的生態城鎮拔地而起。林下經濟化、林業現代化、林區城鎮化、社區生態化、產業園區化、社會管理新型化、百姓收入多元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八化”發展目標將如期實現。
林業局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用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帶動,大力推廣“基地+林戶”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鼓勵種植戶、養殖戶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格局。現如今,由南向北已構建了三個特色產業帶。初步形成了北部區2萬畝、南部區1萬畝集中連片的林下經濟示范區,涉及14個林場(所)和一個旅游名鎮上千戶居民,發展林下參、林下天麻、平貝等中藥材種植和良種野豬、絨山羊、森林雞、林蛙等林下養殖,取得了良好的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帶動作用。
林業局為扶持職工群眾發展優勢產業,先后在全局建成食用菌基地7個,種植糧豆基地12個,小漿果基地2個,養殖業基地26個,北藥基地2個。目前,形成了以黑木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以五味子為代表的北藥產業,以林蛙養殖為代表的林特產業等林下經濟多業并舉的發展局面。
決策落實接地氣,愛民惠民連民心。林業局新班子組成以來,從實際出發,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模式,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林業局工作貼近群眾、符合實際,提高了職工群眾的滿意度。
亞布力林業局在鞏固傳統產業基礎地位同時,不斷為職工群眾創造優良的服務環境、生產環境和宜居宜業的人文環境。促進傳統產業技術和產品升級。大力發展林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特別是充分利用全局林下經濟產業資源,積極引進產業開發者和投資者,迅速壯大林下產業。加大家庭生態林場、綠色食品產業園推進力度,支持綠色食品產業做強做大。全力推進林區經濟走特色發展之路,堅持“一場一品、一品多場、一局多品”,全局搭建平臺,共同打造,實現優勢產業競相發展、集群發展、協調發展,加快林區經濟轉型升級。
近年來,亞布力林業局以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職工收入為核心,加快“雙寶水稻”基地建設,做大做優稻米產業。2014年全局水稻面積發展到20000多畝,在雙河林場建成了優質水稻示范區,以稻米加工龍頭企業為牽動,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林業局還在南部淺山區推進“食用菌大棚工程”,完成了300多棟木耳大棚建設,保證了食用菌產量和質量。依托林下經濟、北藥業、森林食品業帶動,林下產業不斷壯大。紅星林場野豬養殖場和山上林場(所)7個養殖小區正在建設中,全局生豬飼養量達到8200頭。目前,種植業、森林食品、畜牧養殖三大產業成為百姓增收、林業增效的有力支撐。
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引擎,發揮資源和區位兩大優勢,加快產業基地建設,引導種植戶應對市場變化,壓縮玉米、大豆種植面積,全面擴大野生藥材、林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揮新建綠色食品種植基地示范帶動作用,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模式。以種植合作社建設為切入點,創新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多種類型的合作社,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探索創建合作社的新模式,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亞布力林業局已有1000多名職工借用特色產品種植基地搭上了林業局的“惠民快車”, 從而奔上致富之路。
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轉型發展,增強城鎮美感和文化內涵。林業局不斷向生態城鎮化、產業現代化、社會服務多元化邁進,改寫了傳統林區產業,構建了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新模式。
(作者系亞布力林業局局長)
責任編輯/賈誠先 jiachengxi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