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戴毅珠 沈菊 盧新華 陳羿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一種好發于腮腺的臨床疾病。治療上,分為結石性與非結石性,前者以手術碎石、取石為主,如果腮腺功能顯著減退甚至喪失,則可行開放手術對腮腺進行切除[1]。后者則以抗感染治療為基礎,結合抗菌藥物的腮腺導管內反復沖洗,以促進唾液的分泌,改善臨床癥狀[2]。針對非結石性腮腺炎進行腮腺導管灌注,在診斷的同時,可以通過腮腺導管沖洗從而沖出腮腺導管內纖維樣沉淀物以及較小游離體和唾液沉積物甚至因化膿性炎癥而出現的膿栓等,起到有效的腮腺導管管腔粘連松解及去梗阻目的[3]。本研究主要評價40%碘化油及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導管灌注治療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腮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及X片確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8~50歲,平均(32.3±1.9)歲,病程1~10年,平均(3.8±0.3)年,既往曾行腮腺導管灌注治療者1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51歲,平均(32.4±1.8)歲,病程1~10年,平均(3.9±0.4)年,既往曾行腮腺導管灌注治療者1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既往治療史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1)腮腺導管灌注:將導管通過腮腺導管開口逆行置入,其長度為3 cm,并通過導管注入40%碘化油(上?;春V扑帲芮杏^察患者腮腺區域表現,如出現明顯的脹痛及時停止注射,一般劑量為1.0~1.5 mL,一般單側不超過1.8 mL。之后保留留置于腮腺內的導管,通過西門子公司KXO-80N型透視機,對腮腺區域進行正位以及側位片X線片。(2)給藥方法:患者半坐位,腮腺導管口處用1%的卡因表面麻醉,用硬膜外麻醉導管沿導管口緩慢深入,操作時切記不能依靠“推力”將導管深入,在深入過程中,跨過嚼嘰前緣導管轉彎處緩慢推液,慶大霉素8萬單位及地塞米松液2 mg,至患者腮腺區稍腫脹,患者訴酸脹為止,可拔出針頭,用棉球堵住管口,囑患者不能按摩,不能立即進食及漱口,隔日再采用0.5%甲硝唑3 mL交替灌注。成人每側3~4 mL/次,兒童每側1.2~2.5 mL/次,治療前準備抗過敏藥物以備出現過敏反應急用。療程根據患者病程及臨床情況,通常灌注5~6次即可無膿液,流出澄清涎液,直至腮腺區變軟,腫脹消退為止,間隔7~10 d/次,4次為一療程。
1.2.2 對照組 對照組僅注射總量為3~5 mL的76%的泛影葡胺,采用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進行全身用藥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臨床診斷率和治療效果。
1.4 臨床效果評價 痊愈:腮腺炎癥反應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并且維持至少6個月無再發,行造影檢查,可見腮腺導管管壁變光滑、出現造影劑的點狀擴散后逐漸消失;有效:腮腺炎癥反應的較治療前明顯好轉,炎癥發作間隔期較治療前顯著延長,造影檢查,可見腮腺主導管以及腮腺葉間導管雖有部分擴張但不明顯僅末梢腮腺導管出現點狀擴散;無效:與治療前比較,患者臨床表現無改變甚至加重,造影可見腮腺導管的管壁增粗,腺體顯著萎縮[4]。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診斷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發生腮腺腫脹的比例、嚴重疼痛的比例以及腮腺炎癥加重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診斷率及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診斷率為95.0%,對照組臨床診斷率為65.0%,觀察組臨床診斷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痊愈率為62.5%,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無效率為12.5%,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診斷率及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腮腺反復腫脹及腫大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臨床疾病,其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故臨床診斷較為困難、治療相對棘手[5]。以往將慢性腮腺炎與復發性腮腺炎統稱為慢性化膿性腮腺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腮腺導管阻塞而出現的腮腺反復的腫脹以及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炎癥反應性疾病。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因局部化膿性感染所致,尤其是在智齒萌芽,腮腺口腔黏膜處導管開口部位不慎咬傷,而出現的瘢痕愈合,最用導致腮腺導管口的狹窄而引發。以及口腔操作進行不良義齒修復后,而影響腮腺導管開口通暢度出現口腔頰黏膜的損傷,同樣可出現瘢痕愈合,而形成腮腺導管開口處的狹窄。臨床研究提示,僅5%左右的患者因腮腺導管被結石或者異物所堵塞引發[6]。其中常見堵塞腮腺導管的異物有稻殼以及米粒等。以上原因導致腮腺導管的狹窄或者完全閉塞,出現腮腺引流唾液不通暢,長期以往,唾液將淤滯于腮腺內進而出現逆行感染,出現腮腺導管遠端被動性擴張,時間過長后出現化膿性改變。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學改變是腮腺的主導管以及分支導管的顯著擴張,并伴有導管上皮的脫落、退化以及導管管壁的水腫和導管管周纖維組織的增生,發生炎癥反應是存在有炎癥細胞的浸潤,疾病病程較長時則合并有腮腺腺泡的萎縮甚至消失,腮腺腺泡進而被結締組織以及炎癥細胞所取代,末梢腮腺導管組織出現增生甚至異生。如何提高慢性腮腺炎早期診斷效果,獲得一種臨床方便、可行且診斷價值高的手段是目前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7]。唾液流率檢查以及血清免疫學輔助測定等已經用于臨床,但其特異性不高,且假陽性率偏高,而未能得到臨床推廣[8]。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診斷的金指標是進行腮腺造影,其能有效地顯示腮腺的主導管、葉間以及小葉間的導管分布情況,對于腮腺導管的狹窄以及異常擴張,其檢出率超過95%,一般腮腺導管的狹窄特征的改變為臘腸樣變化,同時合并有腺體區域內造影劑的分布不均以及各導管分布區內存在有大小不等的造影劑團塊,嚴重者造影劑僅能通過腮腺主導管,故僅在主導管及較大分支導管內有顯影,而細小腮腺導管分布區無或僅有少量造影劑顯現。如果合并有腮腺導管內結石,則可見結石所分布導管前部存在造影顯像,結石以后出現造影減少而且在結石部位存在明顯的充盈損缺。腮腺造影,尤其是使用40%的碘化油造影,已經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以往研究提示,通過40%的碘化油進行腮腺導管灌注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9]。其所使用的碘化油為一種人體較為安全有效的藥物,臨床上大多用作造影劑進行[10]。臨床使用后不僅能擴張腮腺導管、抑制導管內細菌生成與繁殖,而且通過碘化油的油劑特性,緩慢滯留于腮腺導管內,顯著延長了碘化油作用時間,從而提高臨床效果[11]。在使用40%碘化油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碘化油較為黏稠,其進行注射給藥時需選用相對粗大針頭,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而且40%碘化油臨床使用需要避光處理,其長期暴露于光線和空氣中,容易析出游離碘,而出現色澤的變化影響臨床造影效果,另外對于合并有活動性的肺結核患者、對碘制劑過敏者需要在嚴格把握適應證情況下使用。部分患者使用40%碘化油后偶爾可見碘過敏現象,一般于給藥后即刻或者數小時內發生,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血管神經性水腫,如蕁麻疹的發生,出現呼吸道黏膜刺激反應,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等,同時40%碘化油對組織還有一定刺激作用,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局部癥狀,而當其不慎進入支氣管后則可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應而出現咳嗽,尤其是長時間接觸后,其析出游離碘,引起刺激性的增大,甚至導致碘中毒的發生,而且肺泡可引起異物反應,生成肉芽腫,故在進行腮腺導管造影時,一定要控制造影劑注射速度,不宜過快,同時因碘劑可促使結核病灶惡化,故治療前需要排除患者合并有活動性的結核感染病灶。
本研究觀察組使用40%碘化油進行腮腺導管灌注治療,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出現腮腺腫脹、嚴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癥加重的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稱,在進行腮腺造影檢查時,如果造影劑劑量過大或者推注造影劑速度過快,則可能引起腮腺區域的腫脹、疼痛甚至發熱等不良反應。故本研究推薦使用40%的碘化油劑量為1.0~1.5 mL,碘化油作為植物油與碘制劑的化學結合物,是臨床較為常用的高密度造影劑,亦可作為一種中效的栓塞劑運用[12]。用于腮腺導管灌注治療,主要是利用其能較好地擴張腮腺導管,起到殺菌滅菌作用。而且碘化油的黏稠度較高,流動性較差,其表面張力極大,與水不相溶[13]。在臨床效果方面,觀察組臨床診斷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痊愈率高于對照組,無效率低于對照組。將40%的碘化油注入腮腺導管后,不易被人體吸收,且排出緩慢,顯著延長了碘化油作用時間[14]。通過較長時間,分解為無機碘而被人體所吸收,并可緩慢釋放碘離子起到臨床殺菌滅菌效果。同時有研究提示,40%的碘化油,其黏稠但易乳化,通過腮腺導管灌注后能均勻地分布于整個腮腺內,而為臨床碘顯影提供引導,更好地提高了顯影圖像的清晰度[15]。通過碘化油造影,能清晰辨認腮腺腺體、腮腺末梢導管的形態甚至分支導管的走行,對于腮腺的炎癥部位、范圍以及腮腺的程度的早期診斷上具有積極意義[16]。關鍵是使用40%碘化油造影,其操作簡單、造影顯影效果好,無毒無害組織刺激小,在進行造影檢查的同時還具有治療作用。
[1]劉穎,李曉飛,王昭領.復方泛影葡胺灌注治療慢性腮腺炎37例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2,28(10):1074-1075.
[2]林愛順.小兒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損害42例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5):167-168.
[3] Bouhouch R R,Bouhouch S,Cherkaoui M,et al.Direct iodine supplementation of infants versus supplementation of their breastfeeding mothers: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4,2(3):197-209.
[4]杜聯芳,蘇一巾,史莉玲.超聲引導下腮腺導管生理鹽水灌注診斷干燥綜合征[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11):903-904.
[5]馬宏偉,宋曉晨,劉紅艷.實驗性大鼠腮腺腺泡細胞缺血再灌注Bcl-2、Bax的表達[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3,27(2):118-120.
[6]何昕.會寧縣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3):97-98.
[7]孔祥槐,劉濤.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療慢性化膿性腮腺炎51例療效觀察[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22(1):56.
[8]范衛君,呂衍春,肖鵬.CT灌注成像在腮腺腫瘤鑒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9):921-925.
[9]石宇文,翁志強,翟月明.口服及內鏡輔助介入灌注五味消毒飲治療實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J].廣東醫學,2009,30(9):1380-1381.
[10] Heinzow H S,Brockmann J G,Kohler M,et al.Liver transplantation versus supraselective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lliativ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ceeding the Milan Criteria is it time for a more individual approach[J].Ann Transplant,2013,18(1):515-524.
[11]石宇文,翁志強,陳德基.內鏡技術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診治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08,29(7):1230-1233.
[12]王鴻,廖天安,邱勛定,等.40%碘化油經X線透視下行腮腺造影檢查及治療慢性復發性腮腺炎[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7):1376-1378.
[13]華冰珠,張華勇.腮腺造影、唇腺活檢及唾液腺ECT在干燥綜合征診斷中的比較[J].江蘇醫藥,2008,9(1):102-103.
[14]王云霞.導管灌注治療兒童復發性腮腺炎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3):1033-1034.
[15] Kora S,Urakawa H,Mitsufuji T,et al.Warming effect on miriplatin-lipiodol suspension as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f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3,36(4):1023-1029.
[16]蔣曉蓉,張小燕,余錦豪,等.抗生素聯合中藥外敷治療早期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臨床觀察[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4,24(3):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