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力
(川北醫學院,四川 南充637000)
英語是普通學生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接觸的學科,它作為一種國際語言、文化、經濟等方面交流的工具,一直受國家教育部的重視。當學生跨入大學的校門,很多高等院校又把英語四、六級考試結果作為考核學生以及衡量是否讓其順利畢業的標準。英語作為全國高校基礎課必修科目之一,也是衡量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通過教學,學生的應試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對于語言的掌控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呢?
川北醫學院作為一所西部醫學本科院校,本校培養的學生大多畢業后會成為醫生或者從事醫務工作相關的職業。從其工作科研方面的緊迫性來講,大多數權威醫學論文都是需要以英文來閱讀和書寫,他們參考的文獻資料也是以英語這門世界通用語出版的。西方是現代西醫的發源地,為了能展開國際學術交流或者到國外深造,醫學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醫學知識,還應該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和醫學英語儲備。
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三方,一為教師,二為學生,三為教授的內容。學生應該是三者交互作用的中心,但是往往在教學中,教師常常以自己為中心,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因為班級人數比較多,無法有足夠的機會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來發言和交流。
現在的英語課堂常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文本分析式教學,老師對課本上出現的新單詞教讀然后進行解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這樣學生會產生倦怠感。學生上課睡覺、走神現象在下午課堂時段時有發生。對川北醫學院一個教學合班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反映走神、睡覺現象常常是不由自主發生,他們自己也表達了自己想學好的愿望,潛意識的腦海模糊現象在教學課堂上特別容易產生。
因此對本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特別必要,抽樣結果將會對研究形成數據支撐。本研究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所用工具是一份調查表和一份訪談題目。調查問卷是根據相關文獻,依據問卷設計方法,經過和相關的科任教師討論,試測一次后修改后形成。
1.調查對象與方法
此次調查對象為川北醫學院2012級兩個合班的本科學生,共121人,隨機選取100人。從時間上講,調查對象中的多數學生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基礎英語學習。發放了1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100份。問卷包括20道單項選擇題,每題設有A、B、C、D四個選項。問卷整理之后運用百分比來分析結果,圖表中僅呈現了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和數據。

表1:醫學院校英語教學調查統計結果表(%)
2.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數據調查結果,本校英語教學呈示出如下特點:87%的學生認為開設英語課程是非常必要的,這表明醫學生充分認識到在世界高速一體化的社會里,學習英語是必須的、緊迫的。對于學習目的,53%(A)的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17%(B)的學生為考試及格并能獲得學分,12%(C)的學生是為了考研和就業打基礎,18%(D)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對當前課程設置,認為不滿意的占35%(B)和一般的占45%(C)的學生合計占所有被調查學生的80%,這個結果說明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設置和自己的期望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課程改革是刻不容緩的。對醫學英語的看法,67%(A)的學生認為是非常必要的課程,27%(B)的學生覺得可有可無,6%(C)的學生覺得沒有必要。對于合理的測試評估方式,僅有5%(A)的學生贊同閉卷考試,38%(B)學生則要求開卷考試,7%(C)的同學要求開閉卷結合,39%(D)希望直接按平時表現打分等多種靈活的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本校英語教學出現以下特點:英語是大多數學生期望在大學階段能夠繼續學習的,因為他們知道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研或工作之后的職稱評定都需要英語的堅實基礎。但是他們對當前的課程設置不是非常認同,因為在實際教學中,英語學習相對枯燥,中國式填鴨教學使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在我校高年級設置的醫學英語課程比較得到學生的認可,但是對醫學英語學生天生存在恐懼感和師資的缺乏讓這門課程的開展困難重重。最后是課程考核方式,學生期望考核方式和國際接軌,用綜合考試的方式作為評定方式。
平常的基礎英語教學為純語言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廣大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而且還要培養學生通過英語檢索科研資料以及收集專業文獻資料的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具備從事學術交流的能力,讓他們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順利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醫療、科研以及相關的活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明白醫學專業英語在未來的應用情境中主要是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及出國進修深造之類。
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人才既要具備醫學知識,又要有良好的英語技能和醫學專業英語素質。全國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的師資普遍比較缺乏和薄弱。
甚至大家對這門課程到底是由英語教師教授還是醫學教師教授,產生了爭論。他們其實是互有弱點,比如醫學老師醫學知識豐富,但是英語基礎和口語常常不能勝任這門課程的教學,不能和學生正常交流。而英語專業老師雖然英語功底扎實,但是對一些專業醫學理論不能深入地解釋和擴展。因此,我校的醫學英語教師為了彌補這些弱勢,積極去聽醫學專業課程,自己私下也惡補這方面的知識。醫學發展日日更新,醫學的寶庫如此宏大,他們的學習任務也將是一項持久工程。
醫學英語教師師資非常缺乏,有些醫學老師教學任務繁重,不僅有醫學英語任務,還有公共外語和自己的科研壓力。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對老師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教師深刻地明白如果醫學知識儲備不夠將對醫學英語教學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現川北醫學院以一個班每周兩次課,每周四學時的時間安排大學公共外語的授課。這樣的課時安排比較合理,但是建議在課余時間把學校的多媒體課堂發展起來,建議購入更好的設備和系統。曾經本人有幸參觀過四川電子科技大學自主多媒體教室,發現該校要求大學新生課余到多媒體教室學習,并用系統監控學習時間和學習效果,最后所得分計入期末考試成績。我覺得這樣的舉措值得我校學習,這樣也滿足我校學生在調查卷中提出的多樣性考核方式。通過這個方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能夠提高,讓他們能夠自主選擇學習模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英語聽力也會有促進作用。
其次是學生在大一、大二通過四、六級考試之后,會放松英語學習。特別是通過考試的學生會對英語課堂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議學校能夠分段式教學。可以開設一些文化和文學的鑒賞課,不要走應試教育的模式。我校長期開展英語角活動,邀請外國老師和學生英語對話,這些好的傳統應在本校大力宣傳并長期保持下去。
根據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第二語言習得的關鍵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消極態度(包括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會阻礙學習者對輸入信息的運用,從而影響語言習得到的效果。(Krashen,1985)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注意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多樣變化自己的教學方法的,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首先課堂開始之前可以提出一個話題,要求學生用英語分組討論,這樣給予每個學生能夠積極發言的機會,鍛煉他們“聽”與“說”英語的能力,并開闊他們的眼界。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計算機,教學軟件和課堂教學三位一體,創造主動性的課堂模式。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的導學模式,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學校可以有步驟地對本校教師開展教學能力培訓,主要是使英語教師能夠熟練地采集現代信息資源,把這些先進的教學資源應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如何使多媒體同課堂實踐結合是關鍵,首先采用形象生動的PPT,并可以課件中插入圖像與聲音。然后最重要的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合理地讓課件和學生發生積極互動,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最關心的就是成績,作為教師要努力轉變學生的觀念,把他們拉回到正確的學習目標上來。學生不是為了高分而學習,學習是帶著興趣做研究,讓學習到的成果為自身和社會服務。
通過對每個學生建檔的方式,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在教學之后,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每個同學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期末的測試要建立評估模式,評估不是來判斷學生成績的好壞,而是來評定學生采取的學習策略是否科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動機。考試一種測量工具,用考試可以來收集評估數據,但評估所涵蓋的范圍最廣,不僅僅限制于考試。學生的課堂表現都可以歸類于檔案之中,與學生座談,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難點。在學期中、學期末讓學生自評和互評激發學生參與評估的熱情。教師通過檔案的整理,最后決定學生的期末成績以及對他們學習的評估結論。
醫學專業英語作為一門專業英語,在很多醫學院校是作為一門單獨的專業進行招生的。而以川北醫學院為例,醫學英語對于醫學本科的同學來說,是當他們進入高年級之后,每周授課若干學時,采取的是大班教學。單從教學規模和教學的質量來說,大班教學不利于教師進行監控,不能了解到每個同學的學習狀況。其次從考試測試方面來說,考試難度不大,有的學生就是靠死記考試重點考出高分,這樣實際對他的醫學專業英語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學好醫學英語,公共外語水平也是決定性因素。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決定了他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以詞匯學習為例,為了能夠讀懂國外一般的醫學文獻,醫學系學生需要在公共外語詞匯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專業醫學詞匯學習,對醫學詞匯的詞根、詞綴強制記憶,對于較長的詞匯,根據人腦機能,反復記憶和書面反復書寫就是關鍵了。怎么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能力,一方面授之記憶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展開課堂小測試的方法。每一次課確定一個主題,比如人體某個器官各種學術相關詞匯,或是挑出國際發表期刊中的重要詞匯,鞏固學生的相關醫學知識。但是這樣的授課方式對醫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他們不僅要立足英語知識的儲備,也要學習醫學知識,關注醫學的前沿。如果學校有一定資源,可以邀請國外留學回來的醫學教師用英文開設講座的方式,將國外醫學現狀以及學術交流、高水平科研論文的寫作方法告知這批醫學學子。這樣讓學生帶著目的性學習更能產生事倍功半的效能。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也逐漸和世界接軌,這就必然對醫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走入了比較關鍵的階段,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顯著的,但問題仍然存在著。筆者作為西部醫學院校的一名大學英語教師,僅僅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學改革的建議。本人也將以西部醫學院校自身的教育發展為方向,踏實工作,根據專家學者已經提出的,并得到證實合理性的改革措施來逐漸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為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做出我們西部醫學院校的貢獻。
(注: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資助/立項項目“四川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CJF10020)
[1]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
[2]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Harlow:Longman,1985.
[4]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論文寫作與研究出版社,2003.
[5]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英]馬丁韋德爾,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