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
如果不是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寧波老牌童裝品牌春芽子或許并不會延伸現有產品線,涉足校服領域。
而時隔六年之后,校服已成為春芽子童裝的主力發展業務。在寧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校校服來自于春芽子,并且幾乎所有名校校服都由其所包攬。“從目前來看,春芽子是寧波校服領域的龍頭老大。”春芽子童裝總經理蔣雨雨介紹說。
但在當時,很多企業并不愿意做校服。“相對于其他童裝來說,校服并不好看,價格也低,利潤微薄,安全性要求卻很高。”而外貿的蕭條,卻讓蔣雨雨意識到這可能會是一個新的市場發展空間。他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并依靠多年的外貿加工優勢進軍校服市場,很快就在眾多以家庭式作坊生產為主的校服供應商中脫穎而出。
其實,在近年寧波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然而時間的節點是如此的相似,如今寧波服裝再次面臨產業大考,不過,這次他們似乎比以往更加糾結。
紅幫煩惱
作為名滿天下“紅幫裁縫”的繼承者,寧波服裝長期擁有著眾多的傲人之處:國內最具規模的服裝產業集群地,其綜合實力特別是男裝,位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有超過10家企業進入全國服裝百強,并且前10位排名—直保持在3家企業以上;有全國最大的西服和襯衫品牌企業,西服產量約占全省的40%,襯衫的綜合占有率超全國的1/4。
但是,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矛盾的客觀影響和寧波工業經濟及企業自身的深層次原因,寧波服裝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服裝行業許多領域中長期保持的領頭羊地位在這些年來正逐漸削弱。而更關鍵的是,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寧波企業家對于發展實體經濟明顯表現出信心不足。
“最近幾年,寧波服裝業確實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其程度甚至比此前經濟危機時還嚴重。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亦有多方面,比如國內外棉花價格的倒掛、染料成本的翻倍上漲、印染環保壓力等等。但這并不意味著紡織服裝業就不好了。”
寧波市紡織服裝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周安邦告訴記者,2013年寧波紡織服裝服飾業共完成工業產值600.91億元,同比增長2.70%;完成銷售產值582.13億元,同比增長3.40%;完成出口交貨值308.24億元,同比增長3.87%;實現利稅總額55.52億元,同比增長0.27%,其中利潤36.34億元,同比下降5.11%。
數據顯示,在市場需求尤其是國際市場并未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寧波紡織服裝業產值仍然在寧波工業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令周安邦糾結的是,“外界甚至是領導層面對于紡織服裝業的認識還停留在多年以前的印象中,有很大的誤區。實際上,產業現在的發展水平在世界上已是有目共睹,很多指標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他看來,如今政府部門所倡導的高科技產業、節能產業、電子新興產業確實符合未來發展趨勢,但同時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中亦不乏有高科技含量的低碳綠色產品。正是由于認知上的差異,使得一些部門在談到落后產業,涉及落后產能淘汰時,往往就會考慮紡織服裝業。“像倍受爭議的印染問題,其實它是紡織服裝制造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如果不對其加以解決,那將對整個產業鏈產生很大的影響。”
據了解,在寧波,盡管目前紡織服裝仍被列入“4+4+4”市重點發展產業,但針對紡織服裝產業的支持手段十分有限。與此同時,投機的誘惑對于發展制造業等實業理念的沖擊,使得不少企業家減少了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并對依靠生產來發展經濟、創造效益漸失信心。“這不得不說是制造業的悲哀。”言談中,已在紡織服裝行業做了數十年的周安邦顯得頗為感慨。
自1992年開始創業的斐戈集團董事長施云亦感覺近年來寧波當地政府對紡織服裝產業的支持力度在減少,“其中在女裝方面就更少,幾乎等同沒有”。
他在2006年推出了自主女裝品牌斐戈。從品牌發展至今,八年來,施云對斐戈的實際投入已經超過1.3億元,但他得到的政府支持加起來也沒有超過150萬元。“當年,在我打算做女裝品牌之時,就有人告誡說‘你要當心,做女裝是要燒錢的,如今我是真正體會到它燒錢的厲害程度。”
“如果沒有外貿業務的支撐,這些年我根本做不下去,并且至今,品牌還沒有實現盈虧平衡。要想持續的發展,錢從哪里來?銀行也不可能無限貸款。”為此,施云曾多次向市領導呼吁,“據我了解,寧波有很多外貿轉型做女裝品牌的企業,與我們情況差不多的就有十幾家,如果這些企業都做起來了,那將對寧波服裝產業的整體發展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在施云看來,現有的政府扶持政策應該對不同的產業有所區別對待。“目前不管是服裝產業還是其他產業,大家都是一個標準。這對服裝產業來說,就意味著什么都享受不到。”
他以設備投資為例進一步解釋道,“現在要享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起步就是一千萬元以上的投資。而服裝設備基本是數萬元一臺,要想達到一千萬元的標準需要添置多少臺設備?尤其現在外部形勢并不容樂觀,服裝企業更不可能在設備上大幅度增加投入。像裝備制造業則不一樣,他們購買一臺設備可能就需要幾百萬元,很容易就能跨過這道門檻。”
即便是已身為寧波校服領域的領跑者,蔣雨雨也覺得目前的市場變數越來越大。“消費的持續低迷,移動互聯帶來的渠道變革,傳統商城模式的一成不變,加之國外品牌的不斷涌入,到底中國童裝品牌該如何走?眼下該采取哪種終端銷售模式會比較好?這些對企業來說,確實都比較迷茫。”
選擇傳統商場,類似買200送200的打折促銷方式,勢必使品牌陷入殺雞取卵的困境;選擇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態,諸如萬達廣場已開始逐漸縮小服裝比例,反而吃喝玩樂項目在不斷加大,同時其內部服裝品牌的調整也越來越頻繁。
蔣雨雨認為,這樣的情況在今后的一兩年內會還將變得更加激烈。他的看法與施云一致,“一個品牌從創立到被消費者認可,期間需要不斷的時間積累,這時如果沒有巨大的資金量做支撐,那它很難能堅持走到最后。”創立春芽子品牌十八年,他深諳其中的艱難。一個客觀的現實是,當初與春芽子同期出現的寧波童裝品牌,到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
眼下,春芽子采取的策略是先鞏固穩定品牌現有的市場份額,將規模控制在公司可控范同之內,不做盲目的拓展擴大。“這樣在市場上,春芽子的店鋪數量看似不多,但整體質量會比較好,哪怕一旦出現市場蕭條不好做的情況,企業也不會因為攤子鋪得太大而無法收場,起碼可以讓品牌生存下去。”
務實甬商
和蔣雨雨有著同樣想法的服裝企業還有不少。不能否認,近年來,寧波服裝企業家們雖然對政府的支持有著諸多期許,但他們更多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改變壯大著寧波服裝的產業格局。
從原來的男裝一枝獨秀到如今的女裝、童裝、休閑裝、牛仔、內衣等全面開花,從以往的單一產品到現在產品多元化、系列化發展,近年來新崛起的女裝、童裝更隱隱與男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造就寧波服裝產業新格局。而這些都離不開企業家們的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低調、務實,是寧波企業家身上最明顯的特質。”在周安邦的眼中,“他們一直習慣于埋頭努力做事,特別是近一兩年市場整體萎靡,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
斐戈近兩年就將市場開店的步伐放得比較慢,施云說這主要是考慮到品牌的發展一定要穩。以外貿起家的他并沒有太多的品牌運營經驗,服裝設計、終端銷售等每個環節都需逐一磨合。
為摸清其中的門道,施云交了不少的學費。“像以前斐戈曾入駐過北京、上海的商場,但不是位置不好,就是地方太小,開了—段時間就都撤掉了。”而在經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斐戈門店現在已開始具備一定的規模效應。
“從下半年開始到明年,準備再新增15家門店。”施云告訴記者,現在斐戈的市場拓展全部是直營門店,“等我先把自己做好了再開始加盟,這樣才能更有底氣與加盟商對話。”
他同時打算在網上推出斐戈的副牌,主打大眾時尚女裝。“以前對于網絡銷售,我始終有所顧慮,像類似斐戈的中高端女裝能否不經體驗達成銷售,但從去年底試水天貓、唯品會等網絡平臺后,半年就實現了500萬左右的營業額。為此,我計劃線上線下品牌同時發展。”
對于品牌的發展,施云并不求多。“如果主品牌做好了,再推出一個副牌就夠了。畢竟做一個品牌和做十個品牌,所耗費的精力是完全不一樣的。與其如此,不如集中精力和財力,專注于做好一個品牌,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他笑言這就如他23年的從業經歷,至今除了做服裝,還是做服裝。
同為外貿轉型,女裝STEVE&VIVIAN在品牌定位之初就有很細致的考量。“寧波是男裝大市,選擇以女裝為切入口,可以實現錯位經營。”據其執行董事王嵐介紹,STEVE&VIVIAN近兩年也在努力調整終端店鋪的質量。
“我們關了一些店,也新開了一些店,在對市場摸索實踐之后,打算將店鋪主要集中于二線城市。”她深感市場低迷之下,品牌競爭的愈加激烈。“今年品牌的店鋪數量并沒有增加,仍與去年持平。而現在如果要進一些目標性商場的話,其難度要比以前大很多。”
“烽煙四起”,是寧澳服飾副總經理莊盛歡對目前市場境況的形容。在他看來,無論是男裝、女裝,還是童裝企業,眼下所面臨的市場壓力都很大。
“好的商場就這么幾個,店鋪位置就這么多,國內品牌、國外品牌蜂擁而上,終端競爭自然比以往來得更加激烈。”他認為,角逐市場競爭的關鍵就在于企業打算怎么走?以什么為定位?有沒有與眾不同?只有貼近市場找準差異化,企業才有核心競爭力。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顯然并不容易。莊盛歡亦表示,在目前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寧澳服飾也在尋找差異化。他認為可以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渠道的掌控,二是要形成品牌鮮明的風格,使人一看就印象深刻。
休閑裝品牌唐獅在現有市場情況下所采取的措施是精耕細作,深挖重點市場。“現階段,如果在模式創新上沒有很大突破,那就把精力集中于品牌精細化的深入。比如在產品上可以細分市場,區分店鋪類型,通過在局部范圍內做深入,將品牌尖刀效應發揮得更好。”
寧波博洋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項江鵬介紹說,通過這些整合和梳理,唐獅發現目前品牌的市場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細挖,產品還可以更細化。“像品牌雖然現在在全國有近4000家門店,但隨著市場的成熟,二三線市場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渠道可以繼續下沉,同時在品類上亦能有所突破。”他表示,以前大家對休閑服受眾的定位相對比較寬泛,而實際上在現有消費群中還可以再做深入細分。”
去年下半年,公司組建團隊成立新家紡品牌——果殼。由于定位非常精準,就賣給一些走小清新路線的文藝小青年,自從在網上推出銷售以后就很受歡迎,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小有規模,上升態勢很是看好。“預計今年能做到兩三千萬元的銷售額,明年的目標將是五六千萬元。”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寧波服裝機械亦不落于人后,取得了創新發展,圣瑞思就是其中之一。
據其總工程師孫建國介紹,圣瑞思一直很注重產品研發的升級換代,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資金進行服裝企業生產的智能化設備開發。目前,其他同行服裝吊掛標準型號產品在硬件上雖與圣瑞思相差不大,但在軟件控制系統方面,圣瑞思已超過同類產品。
“在發展標準產品的同時,我們努力滿足客戶非標準化設計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實現不同的自動化產品實施。”孫建國表示,目前在家紡智能生產線上,圣瑞思是行業應用實踐最多的設備提供商,已經在家紡生產領域占據絕對的話語權。
創意升級
盡管寧波擁有雄厚的服裝產業基礎,以及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條,但不可否認創意設計仍然是寧波服裝業的“短板”,這也使得一些服裝企業在產業低迷之時缺乏競爭力,經營每況愈下。
“為什么國外品牌能有一兩百年的發展史?他們靠的不是大規模,而是向消費者呈現品牌最精華內容。”在施云看來,“其實如果從服裝質量來說,我們的品質絕對不比他們差,細節做工也拿得出手,但唯獨品牌附加值不一樣,就導致了我們在市場上沒有優勢。”
事實上,寧波正有意打造時尚創意中心,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意設計力量。而這從近年來的寧波服裝節也可窺見一斑,諸如新銳設計師走進寧波活動已舉辦三年,他們面對面地與寧波服裝企業交流,尋求創意設計與企業的結合。同時,在寧波和豐創意廣場,當地企業與設計團隊將形成常態化合作,提升品牌創意設計價值。
而著重于寧波服裝產業轉型發展所需的市場、技術、人力等多方資源整合,今年寧波服裝節將通過做實產業鏈、做活市場鏈、做優服務鏈、做強創新鏈,來吸納時尚創意元素,引進國際頂級時尚力量,搭建高效便捷的展銷平臺。“我們希望通過辦好寧波服裝節來提振企業信心,提升外界對行業的認識。”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學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