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1)
?
老年人藥品包裝的多感官體驗設計
劉金萍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1)
本文從目前老齡患者多服、漏服等常見用藥問題出發,著重探討突破了傳統的視覺感官的多感官體驗設計,分別從基于視覺感官的易識別設計、觸覺感官的易開啟設計、聽覺感官的易提醒設計、嗅覺感官的易取服設計4個方面進行闡述,進一步改善藥品包裝相關細節設計,以實現無障礙的信息傳達,從而引導老年人科學合理用藥。
老年人;藥品包裝;多感官;體驗;設計
我國將60歲以上的公民界定為老年人。據調查,預計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3億,2033年將超過4億,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我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的特點。但經調查發現,目前藥品包裝設計主要考慮的是藥品包裝的基本承載、保護功能和裝飾促銷功能,大多數包裝設計忽視了對老年人日益退化的生理需求及他們特有的心理需求的情感關懷。隨著社會的老齡化節奏加快,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設計開發適合老年患者使用的藥品包裝設計成為當前包裝設計產業的重要研究課題。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在感知、行動、思維等生理功能方面會出現各種身體障礙。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在用藥方面普遍存在問題。據中消協提供的資料顯示,老年人群體在包裝開啟、藥劑量取、服藥等操作中往往存在作業困難、效率低下甚至誤操作的行為,如多服、漏服、錯服等。這些行為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會危害生命。
人對外部事物的認識始于認知感官體系,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系統。感官即是個體感知信息的器官,是個體認識世界以及自身的方式和尺度[1]。“多感官”最早出現在傳播和教育領域,突破傳統的以視覺要素為中心的感官特點,從人類最原始的感受出發,體現視覺以外的更多感官。
2.1 基于視覺感官的易識別設計
老年人在視覺方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最常見的問題是老花眼和白內障,具體表現為看不清近處較小的事物,需要借助老花鏡、放大鏡或放置遠處進行觀看。同時還會出現視野狹窄、對光量度的辨別力下降等問題[2]。
2.1.1 圖形
圖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能夠極大地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成為傳達藥品信息、引導消費的重要方式。圖形設計主要包括:(1)文字型圖形,利用國際公認的縮寫文字進行變形夸張,使其字體圖形化,具有文字、圖形雙重表現力;(2)主治部位的形象型圖形,體現主治部位,如腸胃、五官、腦、肺等圖形的體現,常具有直接鮮明特性;銷售對象的形象型圖形,如特殊群體兒童、老人的形象提示;(3)象征型圖形,主要指明藥品的功能,如止疼、消炎等,功效難以運用形象圖形直觀體現,需借助抽象構成形式促使消費者產生相關聯想。老年患者更傾向于形象型的圖形,借助圖像更易識別藥品的屬性和使用說明,更易辨識。如圖1所示的DIGOXIN即地高辛藥品包裝設計,就是利用一個手繪的心臟圖形,直接準確地傳達了藥物的治療功效[3]。
2.1.2 色彩
合理運用色彩對向消費者傳遞重要信息說明、提升品牌形象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的顏色作用于視覺生理器官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抗菌消炎類藥品用藍色、綠色等冷色調,補益安神類用紅色、黃色等暖色調,女性用藥類采用紫色、粉紅色等色調。色彩是形成消費者生理與心理療效的重要因素,要根據藥品功效的不同,選擇具有不同象征意義的色彩,給消費者以信賴感。西藥藥品包裝的色彩可更多地借助色彩心理基本原理下的色彩傾向進行設計。另外,中(成)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代表悠久的醫藥文化,老年人更傾向于沉穩典雅的色彩。如圖2所示,北京同仁堂藥品老年咳喘膠囊的包裝色彩采用了傳統典雅色調,滿足了老年特殊群體的色彩喜好,代表了傳統中藥文化的歷史傳承[4]。
2.1.3 文字
文字是用戶獲取藥品信息最主要的方法。目前我國有部分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知識儲備有限。因此,藥品包裝上的說明性文字應通俗易懂,盡量減少醫學術語,使老年人在最短時間內可以精確掌握藥品的使用劑量、注意事項等重要信息,從而保證在最佳時間內正確服用藥品。如圖3所示,國外help系列藥品包裝材料采用天然可降解的紙漿模塑與玉米合成的塑料,造型似口香糖包裝易攜帶。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此款藥品包裝設計中,根據不同功效的藥品設計了不同的說明語,如“我頭疼”“我胃疼”等,這些生動的語句讓患者對藥品不再產生陌生感,并且向老年人有效地告知了內裝藥品的作用功效,體現設計的人性化。此外,藥品包裝上文字字號、字體的選擇等,應結合老年人視力下降等生理特點進行適當的選擇應用。比如字號在可視范圍內應放大,文字排版設計盡量拉開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使老年患者更容易識別辨認。此外,必要時還可通過藥品包裝的觸覺、聽覺設計等感官代償手段協助老年患者獲取藥品重要信息。
圖1 地高辛藥品包裝 圖2 北京同仁堂藥品老年咳喘膠囊 圖3 國外help系列藥品包裝
2.2 基于觸覺感官的易開啟設計
感官設計中針對觸覺的設計能使老年人產生重要的感知,從而引導正確的用藥行為。觸覺屬于膚覺的一類,是人的皮膚表面受到外界環境刺激而引起的特殊感受。觸覺與視覺相同,都可以輔助人們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此外,觸覺可以使人與客觀對象直接發生關系,是人的五感中外部刺激源與人體感官唯一直接接觸的一種。其中產品的肌理、材質、紋理、硬度等,傳達給用戶不同的觸覺感知體驗[5]。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老年人的力量逐漸減弱,肌肉的彈性降低,日常行為動作遲緩,手部握力快速減弱,常出現器質性手顫。當老年人在開啟包裝遇到障礙時,他們的心情、自信心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應盡量選用輕量化包裝,封合密閉度在保證藥品功效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降低一些,包裝材料粗糙程度稍大一些,增強摩擦度便于老年人取服,防止老齡患者發生滑落藥品的現象。此外,藥物器形本身的造型也要便于老人雙手操作。還可適當增加藥品包裝的撕裂齒孔數目,提升老年人對準拿捏撕裂口的機會;適當加寬撕裂條,放大開啟閥,使用質地優良的蓋子和拉伸薄膜等方式,設計更加適合老年人的藥品包裝。
2.3 基于聽覺感官的易提醒設計
針對聽覺進行設計能夠使老年患者獲得更好的感知效果。實驗表明,當聲音信息來臨時輔以視覺信息,對引起注意力具有良好的作用。老年人思維遲緩,其記憶力以及理解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能會常出現少服、多服藥品的現象。國外流行的一種錢夾式泡罩包裝特別注重設計細節,對需要長期定量服藥老年患者來說,這種包裝設計的形式是非常實用的。包裝盒添加設計了一定程序的電子芯片,如老年患者忘記吃藥時,芯片會自動報警發出鳴響提醒按時吃藥[6]。
2.4 基于嗅覺感官的易取服設計
科學合理的適合老年人的藥品包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老年人的用藥行為。簡化取服藥品環節步驟,縮短服藥時間,贏得了老年人的自信滿意度,提高了他們的健康幸福指數,同時也減輕了老人子女的沉重負擔。目前,已有技術可以在包裝上增添香味,當用手摩擦包裝時,香味就被會被釋放出來。利用這一原理,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帶有香味的中草藥用于包裝盒上,引導老年患者取服藥物。比如,在老年患者試圖服用治療咽痛咽炎的相關藥品時,可以將提取的薄荷香味涂在藥品包裝盒上,促使老年患者輕松、便捷地辨認藥品功效。
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應讓老年人尤其是受病痛困擾的老年群體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體恤。隨著媒體信息等高科技技術在老年人藥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日趨成熟,多感官、深層次體驗將會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從而進一步改善藥品包裝相關細節設計,以老年人為中心,逐漸向適合老年人藥品包裝的設計方向發展。
[1]李少華.平等·參與·共享:方寸世界里的殘疾人[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徐津.老齡受眾藥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J].包裝工程,2010(2):110-112.
[3]劉道春.藥品包裝人性化的文明產物[J].印刷工業,2014(12):78-79.
[4]吳新林.老年藥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及其評價尺度[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12):51-53.
[5]王亦敏,焦斐.多感官參與下的體驗式產品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9):135-137.
[6]于倩.藥品包裝的人性化設計——解決老年人服藥問題[J].中國包裝工業,2013(8):29,31.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Vol.34 No.102015)
MAIN CONTENTS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 for Equation on an Unbounded Domain
WU Chen(1)
Elliptic Type Gradient Estimate for Non-homogeneous Heat Equation on Compact Manifolds
XIE Fei(5)
Measur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 Financial Inclusion Based on the 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
LUO Si-dan CHEN Xiao(10)
Continuous Martingale Research in Option Pricing
ZHOU Yi-mei WANG Zhi-fu TIAN Jun-jie et al.(17)
Mathematica-based Visual Insight in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s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KONG Xiang-qiang(20)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l-common Collect Amplifying Circuit with Negative Feedback
ZHANG Bai-li SHI Jia-li(26)
Reusabl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J45 Connector
HAN Sai-bei(30)
Research on Security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ndroid Mobile Phone and Computer Connection
SHI Yang(34)
Research of Truck Dispatch Model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WANG Yang WANG Shan-dong(38)
Study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Based on Honeynet
ZHAN Ke-qiang(42)
The Application of S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in Transmis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ources
ZHANG Wei-wei HE Jia-feng(45)
Nano Silver Modifi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Its Application
CHEN Yan-ling ZHAO Yue TIAN Li(50)
Experimental Study on Ad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Lake Sediments
XIA Ting-ting(5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derson-type Polyoxometalates and Its Derivatives
WANG Nan(58)
Identification of Poly (L-lactic acid) Degrading Microorganism
CUI Jing SHI Dong-fang WANG Qiang et al.(62)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igularia jaluensis in Changbai Mountains
ZHU Mei REN Gui-hong ZHAO Gui-yun et al.(66)
Research Advance on the Salt-resistant Structures of Halophytes
LIANG Shuang WANG Guang-ye(71)
Dynamic Monitoring of Land Use in Chuzhou Based on TM Images
WANG Ni LIU Yu-chan LI Chen-yu et al.(81)
The Developmental Research about the Travel Resources of Wutai Mountain National Geopark
HAN Ying BAI Mei FENG Wen yong et al.(88)
Study and Practice on Private Universities’Definition and Training of “Double Teachers”
LIU Cheng-li CHEN Xue-ying LIU Zhong(106)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LIU Si-jin ZHAO Jie-ting(119)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Mode of Medical Statistics
HAN Xi-ying LI Xiu-chang SUN Jian(125)
Exploratory Study on Real-tim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Library
ZHANG Miao-xia(148)
Library’s Strict Management Based on Readers’ Satisfaction
SUN Tao(152)
Digital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Museum
WANG Bo LIU Tong(155)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ZHANG Yan LU Meng-ying HAN Peng(162)
Fruit Beverage Brand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Based on Douban Social Media
YU Xiao LUO Xuan(166)
The Analysis of New Rural Landscape Design System
DIAO Jun-qin CUI Xue-yong(174)
The Discussion of the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MA Feng-ming(178)
The Psychological Control Training during Erhu Performance
YU Yao(188)
2015-06-13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25號)。
劉金萍(1982- ),女,吉林臨江人,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講師,碩士,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TB472
A
2095-7602(2015)10-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