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靈
摘 要:隨著大學生的逐年擴招,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現代智能化發展的快速導致社會工作單位的減少,就業壓力增大。對于就業過程中,畢業生面對就業壓力顯現出的心理問題,是高校就業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心理問題
1.期望和現實差距大。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通常眼高手低,對工作的期望值較大,但適合他們的職位往往偏低。一部分大學生,一門心思的追求那些職位高、社會地位高、甚至直接是領導崗位的工作。他們認為自己必須要找到這樣的崗位才能就業,一旦和想象有偏差,就會逃避事實,拒絕就業。這樣就業的難度就增加,很難找到理想的職業。
2.地域選擇傾向性大。對于西部地區或者偏遠山區有抵觸情緒,他們不愿到這些需要人才和技術的地方就業。大學生對于那些經濟發展快,繁華地區,特別青睞。他們一味地追求收入和社會地位高的職業。近年來,社會考取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單位,就像萬人過獨木橋一樣難。甚至一個崗位達到了1:9300的比例。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打消他們的熱情。大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導致了他們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一些用人單位花重金都無法找到適合的人才,而有些崗位卻同時幾千人去爭取。
3.幻想依賴家庭就業。大學生在就業單位選擇上過分的依賴自己的父母和朋友。他們常常幻想不通過通過任何的考核就能直接進入用人單位。部分大學生沉浸在自我陶醉中,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比別人都強。一部分大學生是被就業,父母、家庭比他們就業,而他們自己認為自身的家庭條件優越,不愿意就業走向社會。一部分大學生還幻想工作會主動找上門,不需要為找工作付出太多精力。
4.就業過程受創產生的自卑心理。剛畢業的大學生社會工作經驗不足,閱歷少,自身綜合素質較低,往往在選擇工作單位的時候眼高手低。這種現象直接導致大學生自信心理受打擊。他們不敢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敢面對正常的競爭,缺乏勇氣,選擇逃避,不去觸碰受傷的自尊心。這種自卑心理導致了大學生不能順利就業。
二、解決就業心理問題的思路
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因從學生本身、學校、家庭和社會幾個方面共同關注解決。
1.從社會和家庭層面出發。社會應當給予學生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不能說只看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其他學生就一票否決。社會對于剛畢業的學生的要求不能和已經工作了幾年的一樣,給予他們機會很重要。人都會犯錯,都在錯誤中逐漸長大,成熟。當然嚴峻的就業壓力,要求畢業生增強自身素質,充分認識現實情況,做好求職道路上將會遇到挫折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實現順利就業。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和鼓勵,政策扶植,多途徑的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2.從學校層面出發。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而社會上的工作崗位無法滿足所有畢業生,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在激烈的就業壓力下導致了學生心理疾病的爆發。學校積極面對就業壓力,客觀的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困難的原因,加強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鼓勵學生走向基層,到社會需要他們的地方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校應組建一支專業的心理咨詢隊伍,及時發現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的變化,正確的引導他們面對困難。學校改變對就業的認識,改善知識結構體系,開設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畢業生進行專門的就業心理輔導,把職業規劃教育融入到心理咨詢中來。通過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做專題報告,提前預防。學校通過各種多媒體形式進行引導。榜樣教育,通過展現自己學校曾經那些就業成功和已經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的同學,現實中的榜樣就是他們期待的未來。
3.從學生自身內因出發。(1)學生要增強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在學校,老師喜歡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和調皮的同學做對比,調皮的學生的心理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在學校的待遇也不同。長期他們便產生了厭學、逃學的心理。面向用人單位時,能通過人際關系獲得寶貴的就業信息,能輕松的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但一部分學生,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和人交流溝通,不懂得怎么和別人相處。在面對用人單位時,不能正常和用人單位溝通,用人單位無法從學生那里獲得信息,因此給就業增加了難度。大學生應該正確全面地評估自己。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在求職的道理上揚長避短,克服畏懼心理,保持自信心,學會幽默的對待每一次挫折。
(2)改變就業的盲目心理。大學生在畢業前期,他們通過參加校園招聘會,了解用人單位以及崗位。這時一部分同學,開始準備自己的簡歷,主動了解公司文化和需求,能正確的選擇自身的發展道理。而一部分學生,放棄對用人的招聘,他們等著每年國家公招考試,沒有兩手準備。一旦公招考試落榜,他們便沒有任何可以和別人競爭的能力。
(3)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目前的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往往把主動權變成了被動權。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動手能力等,做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就業形勢的轉變,大學生們也該更新觀念,從傳統思想中解放出來,把目光放長遠。由原來的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轉向那些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由原來的經濟發達地區和東部地區到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去這些地方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夢想。另外,大學生們要擺正自己的就業觀念,提高就業競爭力,在就業中處于主動地位。
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成為他們是否能順利就業的關鍵。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科學合理的求職,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競爭力,為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吳翠珍.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