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宏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平市分行,吉林 四平136000)
農戶聯保貸款是指農戶組成聯保小組,貸款人對聯保小組成員發放的,并由聯保小組成員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貸款。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推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政策,而農村金融市場的混亂和資金缺乏情況十分嚴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針對農戶取得擔保困難的情況,參照源于孟加拉國的鄉村銀行小額信貸項目模式開發了農戶聯保貸款產品,由3~5名農戶組成聯保小組,承擔連帶責任。這種無需尋找特定條件擔保人的農戶聯保形式也是業務發展最快的產品。
1.頂冒名貸款的含義及表現形式。頂冒名貸款包括頂名和冒名貸款,是指金融機構在貸款發放過程中,借款人不符合貸款條件或其他原因不能通過正常程序取得貸款時,采取欺騙手段獲取金融機構貸款資金的一種欺詐行為。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即:個人承貸,他人使用;私人借款,單位使用;多戶借款,一戶使用;假冒姓名,騙取貸款。
2.頂冒名貸款的危害。頂冒名貸款的危害不僅在于貸款到期無法償還而帶來的不良資產率上升,而且在查證其間,相關工作人員受到調查無法開展業務,如相關工作人員業務過程中未合規開展業務,還會為銀行帶來聲譽風險,會讓公眾對銀行產生信任危機,為銀行的健康發展帶來種種不利因素。
農戶聯保貸款模式的研發基于農戶對信用記錄的珍視以及聯保小組相互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這兩項條件。盡管大部分農戶能夠講誠信,但是不可否認農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很多農民法律意識相對薄弱,對信用記錄不夠重視。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于親朋好友的請求無法推脫,參與頂名貸款,受到利用。再一方面,農村大量農民涌向城市,農戶的流動性很大,一旦貸款到期無法清償而當地又無法找到貸款人勢必影響貸款的有效的追償,追償成本較高。
農村地區由于地域關系以及長期以來的人情關系,往往會維護本村人的利益,因此可能導致貸前調查的失真,無法及時發現客戶的頂冒名情況。這種社會生活環境是頂冒名貸款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基于我國農村的社會生活環境,頂冒名貸款情況發生概率較大,而且識別起來十分困難,對銀行健康發展帶來很大影響。所以下面將對農戶聯保頂冒名貸款法律風險進行分析,以期達到風險防控的目的。
從狹義上講,法律風險主要關注商業銀行所簽署的各類合同、承諾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執行能力。農戶聯保頂冒名貸款過程中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簽署的合同有效性及可執行能力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問題。
有效性方面,由于聯保戶可能由頂冒名貸款使用者以欺騙形式騙至銀行簽署合同,而貸信貸工作人員在簽署合同時未進行足夠的提示和講解,致使合同并非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因重大誤解、欺詐訂立的合同,屬可撤銷合同;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的合同屬無效合同。①
可執行能力方面,借款合同的可執行力不僅表現在貸款的發放方面,銀行按照合同執行發放貸款的義務,但聯保戶以貸款并非由本人使用,合同簽署過程中并不知情為借口拒不履行還款義務,將會導致貸款形成不良,只能訴諸法律手段,而關于證據的提供方面也是十分復雜,致使可執行能力存在瑕疵。
首先,銀行作為貸款人對借款人即聯保小組發放貸款,銀行對聯保小組享有債權;而貸款使用人既可能是聯保小組成員,也可能是第三方,與聯保小組未使用貸款的借款人達成協議由貸款使用人集中使用貸款,這種情況下可理解為貸款使用者針對聯保小組成員負有債務,但按照與銀行簽訂的借款合同約定,屬違約行為;另外如貸款使用者為冒名貸款,聯保小組成員不知情,該情況屬貸款使用人的欺詐行為,合同為可撤銷合同。
根據本文第二部分關于法律風險的討論和第三部分主體關系分析的情形來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我行享有對聯保小組的債權,雖有利于保證銀行的合法權益,訴訟過程中可能得到勝訴結果,但在財產的保全及執行過程中存在極大問題。
根據合同法銀行勝訴可能性極大,而主要問題是資產的回收問題。由于農戶聯保沒有擔保物,所以一般為執行貸款戶和聯保戶財產,而這在實際情況中就極為困難。農戶的財產一般是存款,住房,農產品,農用機械等。而存款一般較少,不足以償還貸款;住房一般為唯一住房,執行存在極大困難;農用機械折價較嚴重且不易變現;農產品部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②種植物例如玉米,當玉米未收獲時,權屬容易明確,但當玉米在收獲過程中及收獲后,因無明顯特征,無法明確權屬,而養殖類也無法明確權屬,所以在執行中存在很大的困難。另外,農戶聯保頂冒名貸款聯保戶本身未用款,無還款意愿,就更會隱瞞財產,導致無法確定財產權屬,無法執行。
深入開展信用宣傳活動,引導客戶樹立誠實守信意識;在農戶申請貸款時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及貸款責任,對主要程序、管理制度、注意事項及頂冒名等違規貸款的危害性進行說明,不斷引導增強客戶(特別是農戶)的法律意識,使農戶充分了解頂冒名貸款的法律風險和責任,從而增強其預防、抵制頂冒名貸款的主動性;探索建立客戶貸款公示制度,有效防范頂冒名貸款。
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嚴格執行貸款“三見面”制度,貸款人、借款人、聯保小組成員在約定的時間、地點、當面簽訂、交予借款合同、聯保協議書等材料。核查聯保小組借款人身份證件,與其本人核對無誤后,同意簽訂合同。經辦信貸工作人員、借款人、聯保小組成員當面簽訂合同,檢查合同填寫要素、簽章等準確無誤后簽字確認。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信貸工作人員要向聯保小組成員講明合同條款,聯保小組成員互相負有連帶責任,并留存聯保小組成員本人簽字等影像資料。保證借款人明確知曉自身權利義務,對法律風險進行防控。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