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學亮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技能大賽的重視不斷增強,如何利用技能大賽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加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各個職業學校努力的方向。本文在總結分析以賽促教困境的基礎之上提出若干對策。
一、以賽促教的困境
1.教學設備及環境阻礙以賽促教
隨著技能大賽的深入進行,各項比賽對設備、產品和學生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設備升級的費用較高,很多學校無法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求。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為例,為實現該專業教學設備與競賽接軌,參賽學校需購買路由器、交換機等相應網絡設備,總價值大概在60~80萬元,而且這只是其中一個競賽項目的需求,因此,多數職業學校無力應對。
2.以賽促教在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境
教學改革深度不夠。教學改革是推動教學質量提高的動力,盡管各中職學校努力嘗試各種教學改革,但總的來說,改革力度還不夠大,不夠全面。
教學管理模式創新不夠。目前中職學校教學管理更多是沿用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仍然是強迫式的教學管理,在教學質量評價中注重終結性的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注重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的簡單劃一,忽視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師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素質主要體現在師德、師能兩方面。在參賽學校中,輔導學生參加大賽的往往只有幾個教師,這造成了教師教學、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兩極分化,不利于全體教師素質的提高,從而也就阻礙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3.以賽促教在外部交流合作中遇到的困境
目前,職業學校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經常還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企業往往只是在學校派駐一到兩名管理人員,而學校在學生實習期間往往也不能做到緊密跟蹤了解,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校企合作。同時,各中職學校間交流困難。大多學校采用閉門造車的備賽方式,與同類學校交流很少,這影響了他們競賽水平的提高,也為以賽促教設置了障礙。
二、以賽促教的困境的解決對策
1.建設和完善與實訓配套的條件
以計算機專業技能競賽為例,學校應該建設和完善包括計算機房(局域網)、計算機組裝維修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多媒體教室以及校園網、互聯網在內的教學設施,改善學生的實訓條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集中的、資源共享的、設備精良的實訓基地。在重視硬件條件建設的同時,學校還應加強配套軟件資源的建設,充分發揮實訓設施在學生培養中的效能。
2.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保證中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師不僅應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更要具有熟練的操作實訓技能,還要能教、會教,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訓練及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提高操作技能。輔導學生參加大賽的教師也應該以輪流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社會資源,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原則,進而增強中職學校教師的職業實踐經驗、新技術實踐能力,以及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互動教學、情境教學、創新教學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培養的教育教學質量。教師還應通過參加培訓或進修、討論會、深入教學研究活動、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企業實踐和獲取資格證書等形式,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3.剖析中職學生現狀,實施教育策略
支配孩子用腦情況的不是外部壓力,而是好奇、興趣及內在精神生活需求。通過對我校會計類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學生所保持的學習方式和態度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方面的原因,還有授課內容和課堂管理、公寓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為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學校采取了改進措施:第一,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方法方面的專題研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第二,加強公寓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安靜的生活和休息場所。第三,完善專業課程體系,開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第四,開展一些其他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工作。
4.確定有效的專業體系結構和課程體系結構
從分析崗位或崗位群的職業活動入手,提煉典型崗位工作行動,并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和分解,歸納主要工作步驟和相關的知識點。按照在職業崗位上活動和發展所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設計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而確定學習領域(課程)。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式課程設計模式,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學生既能掌握某一特定崗位需要的專項知識和技能,又能掌握多種職業都需要的通用技能,還具備了畢業后在一群相關職業內轉崗和繼續學習的基礎,從而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高中有高考,中職有大賽”這句口號同時號召中職學校,不能僅僅是為賽而賽。大賽是為教學服務的,只有實現了以賽促教,大賽才有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大賽成績的提高,認識到了這一點,以賽促教才能夠得以實現。
(責編 ?陳 ?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