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育人之本。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時代命題和戰略任務。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期拋磚引玉,積極助推中職學校扎實有序、深入持久、生動有效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從意義認識和內涵把握上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始終保持理論清醒和教學自信
價值觀是人的信念系統,影響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的方向盤,是一個國家的穩定器,是一個民族的主心骨。確立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發展道路,并深刻影響其凝聚力和感召力。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適應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特征、新變化,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黨的十八大基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發展,明確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確立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價值目標的統一基礎,反映了現階段全國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了國家發展目標、社會價值導向、個體行為準則的基本統一,為進一步深入揭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容和根本理念、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力的價值理念支撐,確立了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的戰略支點,體現了我們黨積極進行理論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展現了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自信與價值自覺,是引領社會發展、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思想武器。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對教育事業提出的重要要求,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大課題,意義重大而深遠。中職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和變動期,可塑性強。受當今社會轉型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的影響和信息化時代價值觀領域滲透與反滲透較量加劇的沖擊,以及學校在價值觀教育上存在的一味單向度、植入性、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致使一些中職學生在價值思維和價值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對立與沖突:他們語言上追求理想,行動上崇尚實惠;有愛國激情,卻缺乏愛國理性,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有真、善、美的道德知識,卻沒有養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的行為習慣;期待建立良好的社會道德秩序,但自己我行我素,不愿接受各種制度的約束;有成就事業的愿望,但缺乏實干精神。這些現象使我們清醒認識到,教育和引導中職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緊迫的現實要求,是艱巨的戰略任務,是每所中職學校的責任和使命。作為職教工作者要積極作為,在推動科學認知、注重養成踐行、培育合格人才上創新求進,出效果,出成果,出經驗。
二、在理論灌輸和實踐載體上,加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度,努力做到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認知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踐行是根本、是歸宿。堅持理實結合、學用結合、知行統一、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才能內化于心、外化與行,實現愿望與目標的高度契合、過程與效果的有機統一。
理論灌輸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起點和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價值依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德育學科教學工作,滲透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育人全過程,成為學生思想的羅盤和坐標、行動的指南,是職業學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任務和重要途徑。
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主陣地,生動具體、深入有效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理論性、時代性、創新性的統一,意蘊深厚,內容豐富。只有將理論問題通俗化、教材化,才能使價值體系形成教學體系,才能教明白、學明白,才能實現教學體系轉化成信仰體系的飛躍?!渡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青少年讀本》是一本簡明扼要、通俗生動,適應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教材。目前,中職學校要用好這個資源,聯系德育課內容,結合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情感和實際需要,采取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形象的教學手段,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第一,以提高學生認知認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教學的知識點和學生的關注點、需求點結合起來,作為教學著力點和切入點,打造具有真實性、針對性、有效性的人本化課堂,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可接受性和感染力。如:解決困擾中職學生的職業規劃、學業提升、就業危機、家庭貧困、身心健康等真問題,開展實打實、面對面、心對心的教育,以情感人,以事育人。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困難的解決中,從享受改革開放的實惠中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理與思想的魅力。這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誠信仰和自覺踐行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以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為教學的載體和重點,以現代媒體為手段,實施案例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法,以現實性激活思維、以問題探究推進認知,使學生在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基礎上增強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和緊迫性。如:怎樣看待地溝油、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及老人跌倒無人敢扶等事件?為什么有些人不講誠信、不講道德?青年學生應該秉持怎樣的做人基本原則、行事的道德本分?用這些現象設置問題,引起話題,不空不假,學生有思考探究的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討論、辯論,可以在思維碰撞中達到形成共識、把握方向、明辨是非、正確揚棄的效果。再如:把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用現代媒體形象生動地嫁接到教學上,呈現在課堂上,把學習先進人物和事跡、弘揚最美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結合起來,既生動地證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性、可行性和普遍性,又有力地展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力量和價值,開辟了德育新境界,實現了以先進性增加教育性、以時代性提速實效性,傳遞正能量、強化引導力的目的。
第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以開放性、活力型課堂為突破口,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吸引力。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來講,近、新、實的教育資源更具體、更鮮活,更能吸引眼球、啟動思維、打動人心,更富教育力和生命力。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人最具有發言權,把這些人請進課堂現身說法,用事實印證道理,更能增強教育的親和力和穿透力。生活是最現實、最生動的課堂。要走出去,到生活中去,到現場去,把課堂搬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搬到英模事跡報告會的現場上,搬到改革開放成就展覽室里,搬到文明和諧、富裕的鄉村和社區,用真實、看得見的情景和鮮活的事實感染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豐富體驗,收獲真知,從感動中接受社會上流動的崇德尚義、向上向善的精神,從事實中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性的認識,感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強大生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情感認同和理論自信。
實踐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和基礎途徑。開展有目的、有路徑、有效果的踐行活動,彰顯堅持什么、摒棄什么、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的鮮明導向,對引導中職學生作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凸顯主流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學校要基于學生生活,對接學生思想,在價值觀與日常生活的契合點上,在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點上,選好載體,搭好平臺,促使學生在體驗、感受和踐行過程中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升華為內在信念和自覺行為。
第四,校園文化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和信仰觀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在校風、學風建設中,讓學生參與建樹富有時代氣息、蘊含核心價值、引領激勵學生成長成才的學風校風。讓學生在踐行學風、校風中,增強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其努力學習、提升本領、砥礪品質、增長才干的熱情和行動。學??删脑O計、恰當安排諸如文化藝術節、技能競賽月、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學生文明風采展等既突出核心價值又體現趣味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拓展育人內涵,真正把校園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念、文化品味、思想意識、現代文明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傳播、輻射到學生中去,達到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的目的。
第五,立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和要求體現到學校規章制度、學生守則和文明公約等行為準則中,把道德教育轉化為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體驗,內化為長久的精神動力,外化為穩定的行為習慣。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抓起,落細,落實,實施接地氣工程。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具體事中感知意義,體驗崇高,增進認同,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自信心、自豪感,進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如把愛國主義從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切入,從熱愛專業、努力學習做起,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成才的動力,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統一、務實重行;從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糧、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踐行,自然而然、潤物無聲地培養艱苦樸素、克勤克儉的精神和習慣;從做家務、參加學校義務勞動和志愿服務行動等平凡、平常的勞動中,認識勞動的價值并內化為自覺意識;從誠信考試、誠信應聘等具體活動中播種誠信的種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生活內容教育化,教育內容生活化,在細微、平實、平和的活動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具體實在、可感可親、可信可行、滲透人心,轉化為思想觀念、道德情懷、價值取向。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生動具體、穩定持久地融入滲透到了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又在學生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獲得了生命的活力。
第六,把傳統載體做實做新,做成亮點,形成品牌,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力。雷鋒精神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本質內涵,對學生堅定信念、培育愛國情感、增強創新意識、提升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學雷鋒、樹新風、見行動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載體、重要載體,推進這一載體常態化和時代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方法。職業學??赏ㄟ^開設“雷鋒精神的意義”與“我們今天怎樣學雷鋒”論壇、學雷鋒日記交流展覽、“尋找身邊的感動”新聞攝影等系列小載體,讓學生動起來,用眼、用心、用手、用筆,認同、尋找、踐行、謳歌真善美,見物見人見思想,升華道德情感,激發創新動力,推動學雷鋒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切實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創新力和實效性,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業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引領力、凝聚力和支撐力。
實踐作為價值觀生成的源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學生自覺追求的根本途徑和基本載體。要以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勤工助學、參觀訪問、志愿服務等最直接最生動的形式實施價值導向,組織學生帶著問題、懷著感情到社區、鄉村、公司、企業感受現實生活,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和力量。同時,讓學生在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找到理論和實踐的契合點,找準自己和社會的結合點,塑造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判斷和選擇能力,生成奮斗成才的激情和動力。
三、在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上突出效率,切實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常態支撐、長效保障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百年樹人的基礎工程、靈魂工程、系統工程和戰略工程。只有堅定不移、長抓不懈才能逐步進入到學生的思想和意識深處,生成學生自覺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尺度和價值原則。
頂層設計是重要推動力。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學校的頂層,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負有重要使命和責任。國家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根據黨的十八大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精神、新成果和學生思想活動的新規律、新特點,結合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新趨勢,修訂、 調整中職德育課程標準,豐富、充實德育課內容,形成了融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新教材、好教材。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制訂教學計劃,用文件規定下來,將軟任務變成硬指標,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課堂落到實處。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列為教學的必修課程,通過教育網絡、報刊、電視和培訓機構等渠道有計劃開展理論輔導,為提高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和質量提供平臺依托和政策推動,通過舉辦規格高、規模大的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現場推進會、經驗交流會進行工作推動、示范帶動,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好的態勢、好的趨勢。
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制度安排是根本安排,帶有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是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效性的關鍵所在。保障制度的落實,重點在教育管理部門檢查、監督、問效、問責;提高執行力,重點在職業學校做實。中等職業學校要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聯系起來,與推進教學業務工作結合起來,堅決貫徹頂層設計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校長負總責、德育校長具體抓、德育課教師重點做的管理和教學機制。
要建立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評價制度,深度開展課題研究、校本研究,積極探索符合當代學生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的方式方法,把各門課程現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把各項活動中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育人功能和內涵生動化、形象化,科學有效地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檢查指導、評價激勵制度,要把職業學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視程度、教育力度,學生的接受態度、認識程度和實踐效果作為評價考核學校的首要目標,列入文明學校、優質學校、先進學校的評審條件,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師德評價的基本要求,對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程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先進學校給予表彰,切實以評價標準、操作措施和制度平臺,推進廣大中職學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有效實施,以廣大中職學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和正能量,帶動、促進中職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責編 ?周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