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職業院校教師到對口企業進行實踐進修,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職業院校為了培養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在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從具體執行過程看,國家教育部門、職業院校、企業和教師等各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教師到企業實習的重要性
1.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如今專業化、現代化、差異化的大數據時代,職業教育能否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貼近社會前沿,滿足市場需要,就需要教師本身先做到與企業接軌,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
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決定提出,“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在第二十條中有更加詳細規定,“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稅收優惠”。隨后,各省市也出臺了相關配套措施,要求各職業院校具體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
2.職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師在大學學的知識技能很快就會落伍,需要不斷補充新知識。企業也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研發生產新產品,做到與時俱進,同時還要不斷改進管理方式方法,加快技術更新。而職業院校是以培養就業性人才為目的的,更需要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經營和生產情況,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只有這樣,在人才培養中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師到企業實踐面臨的問題
1.政策法規不健全
目前來說,大多數企業講究的是經濟效益,追求的是利潤。由于市場競爭的激烈,很多企業生產工序緊湊,一環套一環,只有每一個環節正常運作,才能保證整個企業正常運轉。而教師對企業的生產流程不熟悉,到企業后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企業的日常程序運轉,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企業在經濟上遭受損失,又不能得到相應的補償,因此對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積極性不高,不愿意接受教師到企業實踐。
2.思想認識不到位
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參加企業實踐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參加企業實踐是職業院校辦學規律的必然要求。一些職業院校讓教師到企業實踐只是為了完成教育部門布置的任務,并不是為了從真正意義上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樣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視度也不夠,這也使得教師并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去參加企業實踐。
3.激勵措施落實不到位
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許多政策以激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但是有些政策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未落到實處。缺乏完整健全的激勵機制,就很難使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企業實踐。
三、教師到企業實踐問題的對策
1.完善教師實踐的法律法規
要想有效推進校企合作,就要健全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給企業、學校以及教師強有力的制度支持。如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企業必須接受教師參加實踐,并將企業具體支持內容作為其年審的重要內容;規定政府向接受教師參加實踐的企業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規定教師到企業實踐作為其年度考核以及職稱晉升的重要考核指標等等。
2.制訂完善的實踐方案
在教師去企業參加實踐之前,學校應制訂完善的實踐方案,詳細列明教師去企業實踐的時間及在此期間應該從哪些方面了解該企業,為以后的教學案例或素材的積累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要明確教師去企業實踐對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幫助教師了解參加企業實踐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幫助,以及在學校未來發展和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這樣才能使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去企業進行實踐,以便將來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學校和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
目前,職業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不夠完善,多數學校還只是通過派教師到企業實踐和聘用企業人員做兼職教師來補充“雙師型”教師隊伍,但這種方式的弊端是具有松散性和單向性,很難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合作關系,與此同時,學校的師資培養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建立一種互利共贏、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關系。
總之,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要做到國家政策面宏觀引導、職業院校激勵督導、社會企業利益誘導,只有這樣,職業教育才能逐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責編 ?趙 ?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