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景云
中職學校的建筑施工課程以建造房屋的理論、方法和規律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施工組織和施工技術兩大內容,屬于中職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課程。重視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有助于工程項目的科學設計和組織,從而保證其高效高質完成。目前,中職學校在建筑施工課程中廣泛存在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模式單一以及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隨著近年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探究中職學校在新形勢下如何對建筑施工課程實施有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多媒體教學模式
建筑施工課程中的施工技術內容包括施工器具構造、施工操作流程以及施工技術應用等,其涵蓋的知識范圍廣、數量多且專業性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導致學生對建筑施工課程的興趣降低。
教學設備和技術是教學過程的包含因素,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在中職建筑施工課程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講述方式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學信息的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施工工藝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將工程項目實地照片等素材制作成動畫或者具體施工工藝視頻,使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專業知識的應用過程。在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再針對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或者對某個施工過程進行回放,從視覺、聽覺兩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項目化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促使學生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具備職業崗位能力。項目化教學是加強建筑專業知識與施工工藝聯系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項目的選擇與具體實施來組織教學的。教師首先應該以建筑施工課程內容和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為依據,同時結合學生特點,選擇可行性強的學習任務;或由教師精心設計相關主題作為學習項目,以確保學習項目的有效性,從而促使項目化教學能夠順利實施。
項目化教學模式強調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要起協助指導作用,即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按照計劃實施項目。具體過程為:教師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由學生自主推選一位代表擔任小組長,由組長安排好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討論、任務分工以及項目落實;學生了解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后對信息加以整理,為施工方案的設計奠定數據基礎;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內容范圍,共同制訂建筑施工方案;接著學生可通過模擬試驗進行小組自查或請其他小組幫助檢驗項目設計方案是否合理,并對需改進的地方進行合作探討;完成后采用學生自評、組評、他評以及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及時予以課堂評價。該模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總結項目設計方案的優點和不足并進行反思;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為運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其他課程提供借鑒,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建筑施工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
建筑施工工藝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但是目前中職學校使用的建筑施工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具體表現在:教材仍以重復介紹傳統建筑施工工藝為主,未能及時更新當下的建筑施工新型設備、技術等內容,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教材內容仍以理論性知識為主,對建筑施工領域中已普遍使用的部分施工工藝較少提及,且建筑施工的經典案例引用數量不足。而教師在建筑施工課堂上過多地強調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力度不夠。雖然中職學校和部分建筑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是需要參加實習的學生數量眾多,而企業方對安排學生實習存在著顧慮。因此,最終能夠真正深入企業進行有效實習的學生數量十分有限。這就使學生的實際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教授理論知識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而建筑施工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中職教師應該通過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親身體驗并參與其中,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校安排的建筑施工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如幫助學生聯系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專題講座等,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建筑施工知識,拓寬學生學習施工工藝知識的領域。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課程是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而設置的,所以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建筑施工課程教學。針對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專業課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為依據,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改進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建筑施工課堂教學;結合實際開展項目教學法,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進而提升中職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水平。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