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劉海歡
早就知道何香久是著名詩人、作家,他編劇的電視劇《焦裕祿》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熱播,更增添了他的美譽度。2012年,為了解農民工的真實生存狀態,何香久以尋找打工的侄子為由,在建筑工地跟農民工一起喝冷水,啃饅頭,睡橋洞。2013年,他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讓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的提案,得到廣泛關注。
2014年,何香久因一份建議給公務員漲工資的提案被誤讀,數萬網民跟帖,罵聲一片。
何香久說:“我不怪那些網友,他們罵醒了我,讓我意識到現在群眾和公務員這個群體之間的對立情緒有多嚴重。我的提案寫的是關注基層公務員,給他們逐漸漲工資,我沒講大幅度、也沒有講給所有公務員漲工資,是誤解引起了網民的罵聲。”
2015年,這位立足草根的作家又在關心什么?答案是越來越突出的社會養老問題,這個最貼近民生的大問題。
養老不再只是衣食住行
何香久說他經常會接觸到一些老人,也很了解老人。
“我常去采訪一些老人。一次去重慶采訪一個90多歲的老人,當地一個同志帶我去,他和那個老人很熟,常去老人家里,但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在筒子樓的樓道里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后來,我拿鼻子一聞,我說這個屋子是。結果敲門果然是。”何香久說,老年人的氣味很特別,不好聞,是那種帶著一絲蒼涼的氣味。
跟老年人接觸多了,何香久越來越多地了解到當下養老問題的嚴峻。
何香久說:“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福利問題,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推進現代養老服務業不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助于實現和諧社會。”
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迫切問題。
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占總人口的14.9%,并且老人人口數量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我國老齡化還呈現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貧困老人比例高等特點。這不僅對我國的人口組成帶來重大影響,也對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在變化,我國家庭承擔的養老功能明顯弱化。目前,城鄉家庭日趨小型化,隨著子女外出打工、出國留學或就業,老年人同子女分開居住趨勢越來越普遍,城鄉的“空巢”率急劇上升。這種趨勢給居家養老的模式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過去,老年人口的養老需求只是簡單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現在的老年人口對生活服務、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產生了更高更強烈的需求。而老齡階段是身體脆弱的階段,隨著身體功能下降以及疾病纏身,老年人口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專業的護理服務。”何香久說。
因此,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現代養老 諸多問題待解決
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初步建立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但從總體上看,現代養老服務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調研過程中,何香久意識到,現代養老服務業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有:養老服務業供需矛盾突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機構床位與社會需求相比嚴重不足;老年產品供給單一,參與養老服務的社會各方缺乏通暢的市場信息;布局不合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設施功能、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政府投入尚有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形勢準備不足,對政府養老服務職能認識不到位,導致財政投入較少,對養老服務政策落實還不到位;民間參與不充分,對社會力量缺乏有效調動,對企業的資金扶持和對社會組織開展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不夠,引導社會投資規模有限,國家優惠政策難以落實;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養老護理員缺乏基本的護理知識、經驗和技能;養老機構中的醫生、護士、營養師、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人才缺乏,需要更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設置相關專業或者培訓項目,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
調研中,何香久發現現代養老服務業存在諸多問題,那么該如何解決?何香久認為,考慮到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應積極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在居家養老為主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產業。
何香久認為,要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它能夠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并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社區居家養老不僅可以減輕社會養老負擔,而且還能夠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減輕他們的依賴感、被社會排斥感。可以說,社區居家養老在一定程度上既解決了家庭養老能力不足的困難,又解決了機構養老親情淡薄、環境適應障礙等問題,是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加快社區養老事業的發展,首先,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如果沒有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區老年服務體系。特別是在資金投入問題上,如果資金得不到保證,社區老年服務的硬件設施就無法建設和維護,服務的隊伍就難以擴大,服務的水平也就難以提高。為此可以考慮將發展老年福利服務事業的資金列入政府的財政預算。
其次,要建設專業性的老年社工隊伍和社區志愿者隊伍。養老服務涉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調適、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緊急救助等方面,從業人員需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專業技能。為此,一方面大中專院校要優化專業設置,加快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原有非專業社工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素質與能力水平。
第三,整合利用社區資源。可加強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合作,鼓勵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活動場所向社區老年人免費開放。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可組建老年業余文體隊伍,積極舉辦文藝匯演、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心理減壓等活動,還可開設社區老年課堂,以滿足老年人開發智力、充實知識、陶冶情操、強健身心的需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學,學有所得。
支招機構養老服務
調研中,何香久深入到各地養老院,與各級養老院的管理者以及老人們溝通。在何香久看來,解決現代養老服務業的難題,另一大方面是要積極穩妥發展機構養老服務。
機構養老包括政府開辦的公益性養老機構和市場主體經營的營利性養老機構。目前,機構養老處于嚴重供不應求的問題,特別是優質公辦養老資源常呈現出一床難求的局面。
要解決機構養老市場缺口較大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強化政府的主導地位。面對老齡化社區日趨嚴峻的形勢,各級政府和部門應該積極出臺優惠政策,采用“政府補貼”、“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采購”、“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等形式,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加快研究制定發展養老機構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盡快修訂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敬老院的性質編制,保證正常運轉經費。制定專門的《養老機構管理條例》,把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納入法制化軌道;修訂完善養老機構的基本規范,制定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標準和服務管理規范,制定一系列配套標準、規范,加強管理。
三是加快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步伐。通過院校培養、在職教育、崗位訓練等多種途徑,使養老服務人員都成為掌握專業社會工作知識和服務技能的專門人才。努力把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和職稱評聘體系建立起來,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福利服務事業的專業水平,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公益性崗位,給予工資補貼,專業培訓費用由政府承擔。
四是要動員全社會力量,集思廣益,多創建智能型養老機構。這種機構不只是單純地照顧老人,還要讓那些有一技之長或多技能的老年人發揮出余光余熱,將一生總結出的寶貴經驗貢獻出來,為社會創造出價值,畫出絢麗的夕陽紅。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發展現代養老服務業既有助于保障老年人權益,使所有國民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也有利于我國在目前經濟發展迅速下降之際拉動消費、擴大就業,推動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有利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民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