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陳立雯
2003年之前,中國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大多通過自己的后院焚燒處理,非典過后,很多城市建立了單獨的醫療垃圾焚燒廠,通常將一個地區所有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拉至一家焚燒廠集中焚燒,焚燒廠交給一家企業特許經營。
10多年過去了,這些集中焚燒醫療垃圾的焚燒廠現狀如何?是否解決了一個城市所有醫療垃圾處理問題?近期,濟南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與周邊村民的沖突事件,為思考醫療垃圾處理問題提供了解剖案例。
2003年6月,非典過后,濟南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在濟南市歷城區桃園村開工,當年就建設完工并投入運行。然而,焚燒廠運行后的10多年里,因為污染和周邊村民產生過多次糾紛,但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2015年2月23日,農歷大年初四,桃園村1、2、3隊的村民到瀚洋焚燒廠門口,采用原始的堵門方法,希望阻止其生產和繼續排放污染,以懇請相關部門回應他們的訴求。
恐懼地活著
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已經運行10多年,當地村民為何會在今年與之發生沖突?據調查,促使村民到焚燒廠門口阻止垃圾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原因是,過去四五年來,桃園村癌癥患病率非正常上升。桃園村有人做了一份癌癥患病者統計,顯示近年全村有30多人患癌癥,已經有14人因為癌癥去世。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間,桃園村只有2例癌癥,而2003年后,尤其是近3年,癌癥和皮膚病患者逐年攀升。據進行統計的這位人士說,患病的人主要是肺癌,對一個900多人的村莊來說,30多個癌癥患者算是驚人的比例。
沖突的另一個原因牽涉土地補償。2014年12月,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和桃園村4、5隊村民達成一項協議,對焚燒廠占地家庭每畝地新增補償,總額是5750元,其中4000元為土地租賃費用,1000元為污染補償費,另外750元則是“封口費”,也就是村民保證不去廠里鬧事再索要費用。但是,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一直沒有履行承諾支付這項費用。而且,這筆費用只給該村4隊和5隊的村民,并不給1、2、3隊村民。
不正常的癌癥發病率和不平等的協議,最終激起了桃園村村民的怒火。從農歷大年初四開始堵門直到現在,村民與焚燒廠之間的相持仍在繼續,從大年初五開始,村民甚至日夜輪流守在焚燒廠門口。
有村民表示,他們不是沒有找過企業和政府部門協商,也希望濟南市環保局介入,檢查這個企業是否達標排放,但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也從來沒有見過官方公布的任何排放數據信息。
一個守在焚燒廠門口的30多歲的媽媽說,不能讓自己的孩子繼續遭受健康的威脅,因為灰塵,她家夏天有時都不敢開窗戶。而在村里一位老人看來,他們現在是恐懼地活著,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癌癥患者。
距南水北調溝渠200米
據了解,2003年濟南醫療垃圾焚燒項目建設時,成立了濟南瀚洋固廢處置有限公司,深圳瀚洋和濟南市環保局下屬單位——濟南市環境保護產業技術開發服務站各持40%和60%股份。2013年,北京瀚洋公司收購濟南市環境保護產業技術開發服務站所持60%股份。

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不僅焚燒醫療垃圾,還開始加工從醫院收集的塑料垃圾。
由于北京瀚洋2006年購買了深圳瀚洋所持有的濟南瀚洋醫療垃圾焚燒項目40%的股份,因此,該項目目前所有的股權都在北京瀚洋手里。
據桃園村村民說,早在2006年,因為污染,濟南市環保局就檢測過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二英排放情況,檢測結果是超標的,也督察過,但沒有關停整頓。
2011年之前,桃園村附近村民有種植水稻的習慣。但2011年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的一次事故讓村民不敢再種植水稻。那年夏天,村民在稻田里施肥時,發現身上布滿黑塵,原來是焚燒廠飄落的灰塵。因為這次污染事件,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還給予水稻種植者一定賠償。
緊挨著焚燒廠北面和西面都有水溝,以前村民會直接使用水溝里的水灌溉莊稼,但后來,村民發現用水溝里的水灌溉莊稼,接觸水的部位會潰爛。后來村民只得改種小麥和玉米,以減少使用溝渠水。
2014年,周邊溝渠里的水徹底變成了漂著白色粉末的臭水。桃園村村民發現,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不僅焚燒醫療垃圾,還開始加工從醫院收集的塑料垃圾。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濟南瀚洋垃圾焚燒廠就將從醫院收集來的塑料垃圾分揀、粉碎、清洗,然后加工成塑料顆粒,賣給塑料產品加工者。塑料顆粒加工清洗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則直接排放到焚燒廠外的水溝里。
而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新增的這塊業務,并沒有經過環保部門的環評和許可。2014年,濟南市環保局曾經勒令其停止加工塑料顆粒,但該廠不久后便復工,“偷偷”生產至今。
從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外邊看去,可以找到村民提到的直排廢水,還有纖細、生銹的煙囪。焚燒廠外墻西側、北側和一路之隔的東側,都是農田,目前全部為麥田。
令人不解的是,距離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西邊和北邊200米左右的地方有綠色圍欄,村民說那是南水北調工程濟南段的溝渠。溝渠有3米多寬,里面是淺綠色的水,除了部分地段漂浮著零星垃圾,還算干凈。
據村民介紹,這條經過桃園村的南水北調溝渠2010年建設,2013年通水。站在南水北調溝渠北岸,目測對面醫療垃圾焚燒廠,兩者距離不過200米。有村民不斷反問,不知道當年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項目的環評報告是如何做的,為何周邊全是農田?喝著南水北調水的人,是否知道其中一段的水域距離一個醫療焚燒廠只有200米。
特許和壟斷是否合適?
目前,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與桃園村村民之間的沖突,已經持續近兩個月。期間,桃園村所在的荷花街道辦事處曾介入此事,還給村民發了“致桃園村村民的一封信”,沒有加蓋公章,信里提到關于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項目的處理方案,責令焚燒廠停產、停運,限期選址搬遷,但眼下仍是讓村民配合,讓垃圾車繼續進出工廠。然而,濟南市環保局承諾的公開醫療垃圾焚燒項目的排放數據,對目前廠址做系統性的環境評估,則依舊沒有落實。

從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外邊看去,可以找到村民提到的直排廢水。
不過,對于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加工醫療垃圾,做成塑料顆粒的行為,濟南市環保局方面則指出是違法的。據了解,由于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是濟南市醫療垃圾的指定收集和經營者,他們要求醫院將剪掉針頭外的沒有感染的垃圾交由他們收集,然后進行塑料加工,由此形成廢水外排造成污染。
事實上,因為瀚洋醫療焚燒廠的醫療垃圾焚燒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目前濟南市醫療垃圾的產生量,濟南市環保局原本計劃對其搬遷,但新的選址一直沒有敲定。沖突事件發生后,濟南市環保局緊急從天津和鄭州調集了幾輛醫療垃圾運輸車,將醫療垃圾運輸到山東騰躍危險廢棄物處置公司進行焚燒處理,這家企業雖有醫療垃圾焚燒的能力和資質,但此前沒有焚燒醫療垃圾的經歷。
此外,令濟南市環保局頭疼的是,如果瀚洋焚燒廠關停,將牽涉是否繼續讓其焚燒濟南市所有醫療垃圾的問題。因為在2003年,山東省環保局(現山東省環保廳)與瀚洋醫療焚燒廠簽訂了25年的特別許可經營權,如果將醫療垃圾焚燒業務給了其他企業,將可能導致雙方關于特許經營許可的糾紛。
因為瀚洋醫療焚燒廠屬特許經營,醫療垃圾的收集和清運,運輸車輛的配備和垃圾運輸路線都由其規定,問題出現后政府部門因此很難及時做出應急準備,更不會有應急措施和醫療垃圾處置備選方案。對此,濟南市環保局方面也承認,這次公眾事件充分暴露了醫療垃圾特許和壟斷處置的問題和風險。這次是公眾對企業違法生產的不滿,下次也可能是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意外事件的發生昭示管理部門必須做好應急方案。接下來,他們會計劃做搬遷準備,并進行醫療垃圾焚燒項目經營地的環境評估。
打破壟斷 公眾監督
據調查,就在醫療垃圾轉移到騰躍公司焚燒的第三天,山東省環保廳在線監測系統就發現,騰躍公司在線監測數據超標,幾天后濟南市環保局透露,騰躍的焚燒爐損壞,無法繼續焚燒醫療垃圾。
于是,濟南市的醫療垃圾又被環保部門轉移到了一個焚燒生活垃圾的焚燒廠。
事實上,濟南瀚洋醫療垃圾焚燒廠污染事件并非個例。近年陸續發生了武漢鍋頂山、深圳龍崗、福建福州等醫療垃圾焚燒廠污染事件,都暴露出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對于醫療垃圾的處置,一股腦地押在全部焚燒和特許經營上,缺乏任何低排放替代計劃。
對于正在運行的醫療垃圾焚燒項目又缺乏監管,沒有向社會及時公開監管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問題出現后更沒有及時與公眾溝通。
對此,一位持續多年關注醫療垃圾處置問題的業內人士認為,作為醫療垃圾主管部門,環保部門要更好地處理一個城市或地區的醫療垃圾、化解環境和健康風險,首先要做的是打破目前醫療垃圾壟斷焚燒和特許經營現狀,從源頭進行垃圾分類,建立多元化的醫療垃圾管理和處置方式。根據不同垃圾的屬性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尋找更加環保和低耗的醫療垃圾處置方式。
其次,各地環保部門應及時向外界公開醫療垃圾焚燒廠的監測和排放情況,讓垃圾焚燒廠的運行在公眾監督的視野中,只有公眾參與醫療垃圾處置的監督,才是幫助環保等部門解決壟斷和特許經營帶來的排放監管問題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