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國
(深圳市寶安區文化促進會 廣東 深圳 518000)
群眾文化簡說
王偉國
(深圳市寶安區文化促進會 廣東 深圳 518000)
群眾文化不僅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整個文化的基礎與主流。本文從地位與作用、性質與特點、成就與影響三個理論層面,對群眾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對于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可以提供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群眾文化;地位作用;性質特點;成就影響
群眾文化不僅是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整個文化的基礎與主流。為此,對群眾文化必須有總體把握,才能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群眾文化的工作實踐與理性思考,對群眾文化進行整體上系統化研究,以求為群眾文化工作提供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群眾文化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它的地位與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群眾文化也是文化的主流。“它參與的人數多、涉及的范圍廣、切入的角度新、觸及的思想深。眾所周知,舉凡企業文化、農村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樓道文化、家庭文化、餐飲文化、娛樂文化、服飾文化、美容文化、健身文化、食品文化、影視文化、廣告文化、網絡文化、交通文化、旅游文化、婚慶文化、禮儀文化等等,涉及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和嘉怒哀樂的林林總總,一言以蔽之,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眾文化。”[1]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和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柱、智力之源,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沒有群眾文化,便沒有精神文明。
群眾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群眾文化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精神,無處不在。
群眾文化還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智力支撐。群眾文化中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潛移默化、深入人心,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總之,群眾文化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美化人格、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等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所無法替代的。因此,群眾文化在整個文化中占有基礎、中心的“壓艙石”的重要地位。
群眾文化的第二個重要問題,是它的性質與特點。
群眾文化的本質,是人民群眾的文化,也稱大眾文化,人民性是它的根本屬性。
所謂“人民性”,是指“文藝作品中對人民大眾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等的反映。”[2]人民又指的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所以說,群眾文化的人民性,就是屬于人民、反映人民的文化。這是群眾文化的根本本質之所在。
基于此,群眾文化便具有了以下幾大特點:
其一,民族性。群眾文化的民族性與群眾文化的人民性密切相關,換言之,群眾文化的人民性決定了群眾文化的民族性。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以民族性為生命與靈魂。對于這一點,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藝家早已達成共識,并有許多十分精辟的論述。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誰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種藝術,他就可以發現每種藝術都具有某種標志著產生這種藝術的國家的特殊氣質。”[3]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赫爾岑也指出:“詩人和藝術家們在他們的真正的作品中總是充滿民族性的。”[4]毛澤東更明確地提出:“藝術上‘全盤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還是以中國藝術為基礎。……藝術離不了人民的習慣、感情以至語言,離不了民族的歷史發展。”[5]他們雖然是藝術的民族性,但是藝術屬于文化范疇,所以可以看作是對文化民族性的論述。
其二,地域性。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鮮明,民族文化特色就愈濃郁。所以魯迅說:“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國之活動有利。”[6]群眾文化的地域性十分鮮明,例如關東文化、黑土文化、齊魯文化、山陜文化、云貴文化、中原文化、江浙文化、嶺南文化等等,都飽含群眾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其三,民間性。群眾文化大多是民間文化,所謂“民間”,顧名思義,即民眾之間。群眾文化中的民間文化有多種,例如民間文學(群眾品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文學,包括民歌、民謠、神話、傳說、故事、童話、謎語、平話、諺語、咒文、說唱、戲曲等)、民間音樂(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民間舞蹈(漢族的秧歌、龍燈舞、腰鼓、高蹺、跑旱船,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鍋莊舞,苗族的蘆笙舞,維吾爾族的賽乃姆,傣族的孔雀舞,朝鮮族的長鼓舞等)、民間工藝(包括竹編、草編、藍印花布、蠟染、木雕、泥塑、剪紙、民間玩具等)……等等,不勝枚舉。
其四,通俗性。群眾文化屬于俗文化范疇,與精英文化的雅文化相對,因此通俗性乃群眾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這種通俗性又決定了它的淺顯性。當然,這種通俗并不是低俗和庸俗,而是俗中見雅、以俗達雅。鄭振鐸先生曾著有《中國俗文學史》一書,其中所引大量文學作品,就是以俗見雅的經典之作。
總之,群眾文化的人民性本質,決定了它的民族性、地域性、民間性、通俗性等主要特征。
群眾文化的第三個重要問題,是它的成就與影響。
首先是群眾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事實。例如文學方面,《詩經》中的十五國風,就是當時的民歌。漢代的樂府詩歌,大多也是民歌。唐代的變文、宋的話本、金代的鼓子詞,明清的民歌和通俗小說等等,都在整個文學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又如民間繪畫中的楊柳青年畫、天津泥人張泥塑等,都聞名世界。再如瓷器中的“民窯”,即民間制作的瓷器,其中也有許多稀世珍品。至于秦始皇陵兵馬俑,也可以視作民間泥雕,也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我國民族戲曲和曲藝,都以民間文化為母體。
其次是群眾文化的巨大影響。群眾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一方面,許多文化精品都出自群眾文化,例如中國四大古典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都是在民間文學通俗小說特別是章回體小說的影響下創作出來的。另一方面,許多文化精英也都出自群眾文化。例如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是在楚國民歌——楚辭的孕育下出現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在民歌的基礎上出現的。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更十分熟悉民間文化,尤其是精通民間戲曲,所以才創作出《竇娥冤》《單刀會》《魯齋郎》等元雜劇的經典作品。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早年曾為木工,從事棺木、家俱繪畫,皆屬于民間繪畫。后來結交文人,始學國畫,遂成大家。藏族民歌培育出才旦卓瑪,東北民歌培育郭頌,東北二人轉養育出著名作家劉子成,表演藝術家高秀敏、閻學晶,黑龍江海倫民間剪紙養育出著名剪紙藝術家傅作仁。
總之,群眾文化成就巨大,影響深廣。
[1]孫榮欣.黑土地之戀[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166.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146.
[3]王偉國.伏爾泰——論史詩[A].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下)[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32.
[4]王偉國.往事與沉思[A].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27.
[5]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J].北京:人民日報,1979-09-09(01).
[6]王偉國.致陳煙橋[A].魯迅.魯迅全集(第12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391.
G24
A
1007-0125(2015)03-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