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珍
(湖北文理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53)
聲樂教學中應注重方言的訓練方法
——以廣東聲樂學生為例
郭慧珍
(湖北文理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5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方言種類繁多。為規范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咬字,保證聲樂藝術的質量,促進聲樂學生技巧的進步,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咬字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以廣東聲樂學生為例,來分析聲樂教學中咬字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聲樂教學;聲樂;發音;方法
廣東聲樂學生咬字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分不清楚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
平翹舌的混淆比如:“老師”(laoshi)經常讀成(laosi)。把歌曲中“祖國”(zuguo)唱成“主國”(zhuguo)。在演唱中分不清平翹舌,那么就達不到聲樂藝術的要求。
(二)分不清鼻音n和邊音l。在粵語中n通常與l相混,把聲母為n的都念為l,這是一種“懶音”現象。如“你們”念成“里們”,“難過”念成“蘭過”等。
(三)發不準兒化音。兒化音在演唱中廣東聲樂學生唱的比較生硬,舌頭不是很靈活。常常把“花兒”唱成“花(e)”,把“鳥兒”(niaoer)唱成(liaoe)。兒化音在歌唱時應該自然,教學中應加以示范。
(一)在教學中讓學生清楚正確的發音原理
在聲樂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正確的發音原理,可以通過辨音練習來糾正。平舌音,指舌頭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齒背,發出的z、c、s;平舌音是舌尖前發音。翹舌音zh、ch、sh是舌尖后發音,舌頭要上舉,上舉之后與硬腭的前部形成阻力。比如“阻力(zuli)”和“主力(zhuli)”是迥然不同的兩個詞。是兩個不同的意思,如果讀音不正確,會讓人產生誤解。C和ch的區分“木柴(muchai)”和“木材(mucai)”,“新春(xinchun)”和“新村(xincun)”;s和sh的區分“事跡(shiji)”和“四季(siji)。”廣東聲樂學生發音還有個問題是n和l分不清。由于n發音時,氣流從鼻腔通過,帶有“鼻音”,而l在發音時舌頭向上卷,發音時,舌頭伸平,不帶有鼻音,用手捏住鼻子也能發音。如:“水牛(niu)”和“水流(liu)”,“無奈(nai)”和“無賴(lai)”“兒化”指的是后綴“兒”與它前一音節的韻母合成一個音節,并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音色的一種特殊的音變現象。屬于音變中的“合音”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在音節的末尾音上附加卷舌動作。對比辨音練習,讓學生反反復復地練,通過量的積累,讓質量發生變化。
(二)正確的語音訓練
1.繞口令訓練。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理解了發音原理,接下來就可以用繞口令來訓練發音的靈活度。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說成四,四也不能說成十,假使說錯了,就可能誤事。”“三哥三嫂子,借給我三斗三升酸棗子,等我上山摘了三升三斗酸棗子,再奉還三哥三嫂子的三斗三升酸棗子。”n和繞口令的練習:“老龍惱怒鬧老農,老農惱怒鬧老龍。農怒龍惱農更怒,龍惱農怒龍怕農。”兒化音繞口令的練習:“學畫畫兒,小小子兒,不貪玩兒。畫小貓兒,鉆圓圈兒;畫小狗兒,蹲小廟兒,畫小雞兒,吃小米兒;畫個小蟲兒,頂火星兒。”
2.通過發聲練習來提高發音的準確性。把下列練習作為發聲練習,來糾正平翹舌、n和l以及兒化音。這樣的訓練有很多,這里只列舉幾個:

在聲樂教學中,咬字是唱好歌曲的基礎之一,“字正”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真的對待,分析粵語和普通話的發音差異。使學生掌握規律,清楚錯在哪里,如何糾正,真正的做到藝術歌唱。
[1]胡鐘剛,張友剛.聲樂實用基礎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何應雄.自學廣州話[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8.
[3]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4]邵慧君.廣東方言與文化探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5]黃彥,粵語方言區聲樂學生歌唱語言訓練探索[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09).
[6]鄭茂平.聲樂語音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J617.13
A
1007-0125(2015)03-0212-01
郭慧珍(1984-),女,湖北襄陽人,湖北文理學院音樂系助教,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