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芬 于海霞 黃玉琴
(江蘇大學附屬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綜合內科 江蘇 昆山 215300)
靜脈炎是由于從靜脈中輸入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物或因靜脈內放置時間過長、刺激性較大的塑料導管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1]。一般表現為沿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靜脈炎是靜脈輸液中經常到見的并發癥,不僅增加輸液患者的痛苦,還影響患者的美觀,嚴重者甚至關系的到患者的治療。如何解決臨床上常見的靜脈炎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很現實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1 資料:我科室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一共108例使用左氧氟沙星藥物的患者,其中男性72人,女性36人,年齡17歲-85歲之間,均為意識清楚,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患者。
1.2 方法:按照住院日期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建立輸液登記本,分別觀察記錄患者在相同滴速下輸注左氧氟沙星后,兩種方法對比有無發生靜脈炎以及靜脈炎的分級。
1.2.1 對照組:穿刺者為工作5年以上的執業護士,注射針為22G 套管針,注射部位選擇雙側手背或上臂外側粗直便于固定靜脈,避開關節,采用普通不避光輸液器,注射前后注射側肢體皮膚裸露無防曬措施。
1.2.2 觀察組:穿刺者為工作5年以上的執業護士,注射針為22G 套管針,注射部位選擇雙側手背或上臂外側粗直便于固定靜脈,避開關節,采用棕色避光輸液器,同時保證輸液治療前后12h避免輸液側肢體皮膚直接裸露在陽光下。
根據2006版美國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標準,根據臨床表現將靜脈炎分為0-4級:0級,沒有癥狀;l級,輸液部位發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3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有條索狀物形成,可觸及條索狀靜脈;4級,輸液部位疼痛,伴有發紅和(或)水腫,有條索樣物形成,可觸及到條索狀靜脈,長度>2.5cm,有膿液流出。
見表1。
從上面圖表可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靜脈炎嚴重程度和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使用避光輸液器聯合防曬護理能夠有效減輕靜脈炎并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
左氧氟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臨床工作中,喹諾酮藥物經常發生靜脈炎,左氧氟沙星臨床應用廣泛,如何避免靜脈炎的發生,成為護理人員關注的問題。一般認為血漿滲透壓的增加是導致靜脈炎的主要原因志一。當輸入高滲或者刺激性液體時,血漿滲透壓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誘發炎性反應介質的釋放,從而出現局部組織液增加,發生紅、腫、熱、痛。臨床使用的左氧氟沙星的給藥說明注明有光敏性和光毒性,使用此類藥物可能導致日光或紫外光暴露后中度至重度的光敏性/光毒反應,后者可表現為暴露于光照部位(典型者包括面部,頸部V 區,前臂伸側,手臂)的過度日曬反應(例如曬傷、紅斑、滲出、水皰、大皰、水腫),應當避免過度暴露于上述光源。所以注射左氧氟沙星時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膚防曬顯得尤其重要。作為護理人員有提醒、宣教的義務。避光靜脈輸液器采用醫用避光材料。因為黃色波長接近紅光,光量子能量較小,對藥液化學分解能力也較小,所以選用暗黃色即棕色作為輸液器避光色,棕色的組成就是黃+橙+黑,棕色很好的阻斷光線對藥物的分解作用,更好的保護藥液的穩定性,達到更好的療效[2]。

表1 兩組發生靜脈炎的程度比較例(%)
[1] 李樹貞.現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268-269
[2] 健康之路.2013年7月第12 卷 第7 期,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