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兆華
(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中心醫院心胸外科 河北 邢臺 054800)
自發性氣胸所講的是由于肺部疾病組織以及臟層胸膜受到損壞等因素,或者靠近肺體表的微小氣腫泡破裂等情況,此病由男性較為多見,在發病的過程當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1]。因此,本次對胸腔鏡下腔內切割縫合器與縫扎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對照進行觀察,選取于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自發性氣胸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于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自發性氣胸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8 ~82歲,平均45.23 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側胸痛、氣急、憋氣、出冷汗、呼吸困難等。所有患者均經過X 線胸部檢查以及病理檢查,均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抽選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合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 >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給予胸腔鏡下腔內切割縫合術治療,對照組給予縫扎術治療。
患者麻醉后,取健側臥位,患側向上,常理擇第六肋或者第七肋間腋中線的位置,長度大約為1.5 厘米。操作孔切口一般在腋前線的第四根肋間,其長度大約為2.3 厘米。手術過程當中單肺通氣,暴露術野,對照組采用縫扎手術進行治療,因此一般兩孔法就能夠完成手術。實驗組有時需按照肺大皰的位置,需要另外選取后壁作大約2 里面左右輔助操作切口來完成腔鏡下器械操作。對照組所采用的器械為泰科,手術中按照患者肺大皰的形態、大小、數量等,選取釘倉數量。對照組在腔鏡下發現大皰之后,小的肺大皰一般選取7 號絲線進行結扎或者可加4 號絲線盡興縫合加強,手術過程均采用簡單推結器進行打結。兩組患者均采用胸膜摩擦固定術。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癥狀改善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3.0 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采取t 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數據對比采用卡方檢驗x2,對比以P <0.05 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手術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改善情況對比(x±s)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對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自發性氣胸一般多見于男性,根據相關統計表示其疾病男性是女性的6 倍,自發性疾病屬于肺急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癥狀,在發病的時候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難,患側刀割般胸痛,部分患者存在心悸、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癥狀,嚴重者可能發生休克,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影響。由于臨床上大多數自發性氣胸均是肺大皰而引發,自發性氣胸在經過胸腔閉式引流處理之后,其病癥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是卻愈合時間長,痊愈后容易復發[2]。
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醫學的不斷發展,胸腔鏡已經是治療自發性氣胸的首選方法,而在臨床上用得最多的為直線切割縫合器切除大皰以及縫扎術處理大皰[3]。本次對照組采用常實驗組給予胸腔鏡下腔內切割縫合術治療,對照組給予胸腔鏡下縫扎術治療,結果發現實驗組手術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對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發現胸腔鏡下無論采用胸腔鏡下腔內切割縫合術治療還是胸腔鏡下縫扎術治療,都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創傷小的優勢,并且兩種發均只需要短暫住院觀察等優勢,從而得到許多醫院的廣泛應用。而本次經過研究再次證明了發現兩種方法均安全有效,因此我們可以可知,臨床上治療自發性氣胸采用只要正確采用胸腔鏡,就能夠減少對患者的創傷,降低術后復發率和并發癥,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因此對于治療自發性氣胸兩種方法均安全有效,但是縫扎法比較適合單發肺大皰患者,而機械適合用于成簇或者基底部較寬的大皰。
[1] 蔣慧仙.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鏡下肺大泡縫扎術后不同臥位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8(11):920 -921.
[2] 周波,聶軍,楊衛東等.胸腔鏡腔內切割縫合器與腔鏡下縫扎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效果比較[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2,05(1):60 -61.
[3] 施舜繽,楊如松,俞力超等.胸腔鏡下縫扎法治療自發性氣胸[J].中國綜合臨床,2012,25(1):106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