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音樂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內容,其發展和傳播對青少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進而也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音樂的價值和積極作用,確保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必須要明確網絡音樂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熱愛網絡音樂的原因和網絡音樂對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造成的雙面性影響,進而探究降低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和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策略,傳播健康的網絡音樂,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網絡音樂;青少年;影響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3-0066-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音樂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文化也逐漸發展和傳播開來。網絡音樂以其新奇性和趣味性為青少年帶來了較大的樂趣,也引起青少年的喜愛和追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音樂是一個具有雙面性影響的社會文化形式,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夠發揮網絡音樂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價值,也能夠為社會文化的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本文主要對當今社會中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進行研究。
一、網絡音樂的概念
網絡音樂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音樂作品進行傳播和發展,與此同時也使音樂作品逐漸走向數字化。簡言之,網絡音樂的載體是網絡,同時通過計算機技術的輔助和網絡技術的推動,逐步擴大網絡音樂的傳播和發展,并為聽眾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而且網絡音樂的主要聽眾和喜愛人群是青少年。
二、網絡音樂為青少年所喜愛的原因
(一)滿足青少年的心理特點
網絡音樂為廣大青少年所喜愛是具有一定的原因的,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青少年目前正處于特殊的心理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發育還不健全和穩定,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和逆反心理嚴重的情況,進而會對青少年的喜好產生一定的影響。就青少年而言,他們認為傳統的音樂作品枯燥和單一,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與他們的心理喜好大相徑庭。而網絡音樂則相反,具有明快的節奏和舒緩流暢的旋律,再加上多變的風格更是與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相輔相成,不僅能夠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關,也能夠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和需要。
(二)網絡音樂具有獨特性
網絡音樂多以其獨有的特性而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和追捧,而網絡音樂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網絡音樂通俗易懂,簡單明了,沒有過多的限制,更加接近于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生活需要。就演唱技巧來說,網絡音樂的音域較其他類型的音樂作品更窄一些,更加通俗和簡單,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和演唱,更加能夠滿足青少年的需要。另一方面,網絡音樂的時尚性和娛樂性很強。網絡音樂不像傳統的音樂那樣具有較高的門檻,如果青少年愿意將自己的音樂作品上傳到網絡上的話是很容易實現的,這樣的低門檻讓青少年躍躍欲試,也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網絡音樂極強的音樂精神和時尚意識也是青少年所追求和喜愛的,從網絡音樂中,青少年能夠產生共鳴,從而深入到網絡音樂的世界里,并不斷追求更遠的目標。
三、當今社會中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網絡音樂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積極影響
網絡音樂中的積極部分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不僅能夠讓青少年從繁雜的學習生活中解放出來,還能夠滿足青少年的發展需要,促進青少年的健康穩定發展。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網絡音樂能夠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審美意識,在滿足其審美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其對實際社會生活的認識程度。網絡音樂和傳統的音樂形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優勢,也能夠用平實的歌詞和簡單明了的旋律讓青少年感受和理解生活,從而深化對音樂美的認識和理解。就歌詞而言,網絡音樂的歌詞更加傾向于口語化的表達,與青少年的生活語言十分相近。網絡音樂的音域較窄,這就給青少年的學唱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不需考慮過多的技巧,就能夠學會音樂作品。除此以外,在風格方面,網絡文化的優勢也是比較明顯的,主要表現為多樣化的風格和變化多樣的形式,能夠滿足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需要的青少年的審美需要,在豐富其課余生活的同時,也讓青少年逐漸形成獨有的身心意識和審美情感,從而為其今后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網絡音樂的另一積極作用和重要優勢是能夠滿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求,積極利用網絡音樂的優勢層面能夠讓廣大青少年在緊張枯燥的學習之余放松身心和為身心減輕壓力,這樣才能夠保證青少年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有動力,而用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也會極大地提升學習效果。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大量的問題,從而也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如果不能夠很好地紓解和釋放,也會對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帶來極大的損害。積極的網絡音樂作品則能夠讓廣大青少年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也能夠讓青少年更加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和學習壓力,從而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第三,青少年正處在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比較樂于展現和發展自我,而網絡音樂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也讓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增強。網絡音樂的歌詞較為通俗易懂,旋律好聽也簡單明了,容易掌握,青少年能夠很輕松地參與到網絡歌曲的創作之中,而在創作網絡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能夠滿足自身展現自己的需要,還能夠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從而能夠促使青少年不斷進步,發展和完善自己,這對于青少年的未來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二)網絡音樂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
網絡音樂中的積極部分對青少年的發展產生著極大的積極影響,而部分消極的網絡音樂內容也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其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不良的網絡音樂內容會對青少年正確審美意識的形成和正確價值觀念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其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正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發展階段,意識和心理發育都不健全,分辨事物的能力不高,對于一些網絡音樂作品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從而會造成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偏離。再加上對于網絡音樂的相關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導致部分的網絡音樂內容具有極強的空洞性,甚至出現大量的污言穢語,影響青少年正確審美意識和價值觀的形成。endprint
第二,不良的網絡音樂內容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從而會造成青少年心理發育的不健全,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和進步。部分網絡音樂的演唱和風格形式十分怪異,甚至有部分演唱十分偏激,其中涉及到的語言內容不夠健康,從而會導致青少年情緒不穩和性格怪異甚至是扭曲。如果青少年長期接觸這樣的網絡音樂,就會逐漸走向錯誤的發展道路,其性格和心理狀態將會呈現亞健康和不健康,進而導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侵害。
第三,網絡音樂的發展和網絡思想的傳播讓不少青少年錯誤地認為通過網絡音樂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如果過分沉溺于網絡音樂也會對青少年的未來發展造成致命性的傷害,而青少年在沉迷于網絡音樂的過程中,會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從而荒廢學業,過早地輟學和投入社會。網絡音樂的不良內容會讓青少年在沉溺中迷失,在迷失中走向歧途,因此,網絡音樂的消極作用也是需要被重視和注意的。
四、發揮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積極影響的策略
(一)增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分辨能力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網絡音樂的積極作用,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有效引導青少年提升對網絡音樂作品的分辨水平,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審美意識,從而促使青少年在網絡音樂的繁雜世界中找到一方凈土,并從積極的網絡音樂中獲得心理的慰藉和身心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青少年正確地分辨出高雅和深層次的音樂,進而幫助青少年逐漸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也能夠讓青少年自覺地抵制不良網絡音樂信息。
(二)加強政府的管理力度,優化網絡音樂環境
隨著政府宏觀調控水平的提升和管理力度的增強,對網絡音樂的發展和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大力扶持和發展原創和健康的網絡音樂作品,使網絡音樂更加貼近社會公眾的實際生活,其中也要大力宣揚中國的優秀文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以便讓廣大青少年受到正確的感染和影響,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站在長遠的角度思考,政府要加強對網絡音樂的管理和宏觀調控力度,并且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確保網絡音樂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上發展,這樣不僅能夠對網絡音樂的發展環境進行優化,還能夠確保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最大化地降低網絡音樂的消極作用。
(三)提升網絡音樂工作者素質,提升網絡音樂質量
網絡音樂工作者的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關系到網絡音樂的質量,而網絡音樂的質量則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因此,網絡音樂工作者要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尤其是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夠確保網絡音樂的質量,從而能夠促進網絡音樂的全面發展。音樂工作者要善于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網絡音樂的創作,創作出更多積極向上和傳播積極思想的網絡音樂作品;網絡音樂的工作人員要聯合社會各界,采用多樣化的合作形式,主要針對青少年進行相關的指導和教育,提高青少年對網絡音樂的認識程度。
五、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音樂逐步發展起來,并在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網絡音樂的影響是雙面性的,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夠規避和降低網絡音樂的消極影響,發揮網絡音樂的優勢和價值,從而為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發展的積極影響,要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分辨能力。同時政府也要加強管理力度,優化網絡音樂的發展和傳播環境,提高網絡音樂工作人員的素質,確保音樂作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谷炳奎,謝奎.網絡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分析[J].中國音樂教育,2013,23(16):45-46.
[2]王國軍,遠鳳琴.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14,34(25):78-80.
[3]顧斌,唐麗.網絡文化傳播和流行音樂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分析[J].人民音樂研究,2012,37(21):45-46.
作者簡介:
楚小利(1977-),女,漢族,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河南教育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
注:本文為2013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音樂傳播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CYS0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