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梅
【摘要】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關鍵詞】情感教育 英語教學 培養
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可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一、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
動機通常指人們為了滿足某種愿望所作出的努力。它是一組激發行為,指明方向的因素,是行動的內部動力。在英語習得中,只有明確學習動機,才能明確學習方向,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生能自己確定學習目標,摸索學習方法,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說明內在動機得到了激發。但部分同學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無上進心及競爭意識,這樣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必須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興趣、愛好、情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出發。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法,讓學生了解英語在國際、國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文化教育,使其認識到學習英語的時代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有意義的課內及課外實踐活動,讓英語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時設法讓學生懂得,學好英語是學習者自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的需要,從內心深處喚起學生要學好英語的愿望 。
二、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動力,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結合點,是教與學的紐帶,學習興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它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并且會興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探索種,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要想使學生對英語深感興趣,教師除了認真宣傳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外,還應該加強教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緊跟時代的步伐。并且在教學中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改變自己的常規教學模式,讓學生始終感覺到有一種新鮮感,并且要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組織書寫、朗誦、閱讀、征文、口語和唱英文歌曲等比賽,使學生盡可能地多使用英語,在應用中嘗到樂趣。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師生間感情的培養。
三、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愿學”
教學氛圍是一種隱性教育,它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具有巨大的潛在影響,而師生關系是形成教學氛圍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學習動力,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變“厭學”為“愿學。教師熱愛關心學生,也往往受到學生的熱愛,學生由此愛屋及烏,喜歡其所教的這門功課,從而自然就形成了一種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善于表達積極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語言,多給學生動口的機會,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在語言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表達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滿足學生的情意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求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教師應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四、強化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學法”不僅僅指學習方法,而且還包括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認識,如學習觀點、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評價等。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觸發規律”。加強學法指導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這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是一種帶有策略性的較高層次的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英語學法的指導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生的個體研究相結合;二是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學習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三是要堅持學習方法的指導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結合。也就是說,英語教師不但要依照語言習得規律來指導學生選擇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且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使其學會高效率地學習。
總之,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