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全,胡少培,郝麗倩,董芹芹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天津300222)
精益建設(Lean Construction,簡稱LC)的核心思想是把浪費最小化,顧客價值最大化,精益建設由精益生產延伸和發展而來。自從lauri Koskela教授在首屆IGLC大會上提出“精益建設”概念以來,國外關于精益建設的研究和實踐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內研究起始于本世紀初期,隨著精益建設的概念、思想、方法和技術不斷被引進、消化和吸收,建筑企業越來越關注精益建設技術,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意識到實施精益建設的必要性,但重視程度不高;精益管理流程體系不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不配套,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效果缺乏跟蹤和評估等問題。鑒于精益建設正逐步成為建筑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問題,有必要對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進行評價,為考核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重要參考指標,為進一步推廣精益建設提供科學依據[1、2]。
精益建設具有明顯的項目特征,其管理過程與項目管理過程有很大契合度,可以運用項目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加強管理。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作為判斷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一個標準,能夠對企業采納精益建設技術進行評價,幫助其查找不足之處,使之不斷改進,使精益建設成為戰略管理的基本職能和持續改進的過程[3]。本文針對建筑項目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的復雜性和模糊性的特點,構建了基于AN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成熟度評價模型,對建筑項目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評價體系分三個層次: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目標層即為評價的目標,是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準則層是對精益建設采納成熟要素的類型進行識別與分析,確定了技術采納的五個過程作為評價的5個準則,其中包括:啟動過程能力、規劃過程能力、實施過程能力、控制和評估過程能力、優化過程能力。指標層采用20個指標對5個準則層評價要素進行描述,指標主要根據精益建設技術的特點,同時借鑒了已有成熟度模型的評價測試指標[8],評價指數體系見表1。

表1 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網絡分析法(ANP)構建成熟度評價指標權重模型及求解過程,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的單因素模糊評價和綜合因素模糊評價模型。
2.1.1 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等級劃分
本文在CMM模型與OPM3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采納精益建設技術的特點,將企業采納該技術劃分為5個有序的等級:分別是初始級、簡單級、規范級、成熟級、持續改進級,形成一個能力逐步上升的成熟度模型。每個等級的采納水平是下一個等級的基礎,成熟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采納精益建設技術逐漸成熟和規范化的過程[5]。
2.1.2 權重確定
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指標體系建立后,確定一級指標和二級評價指標權重時,一般是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由于二級指標下的各指標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互影響,例如員工學習能力會影響員工對精益技術的接受情況,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的改進模型——網絡分析法(ANP)。利用網絡分析法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需經過以下步驟:①根據實際問題構造指標層網絡結構圖;②確定層次元素單排序權重;③構造ANP超矩陣;④構造加權超矩陣;⑤確定局部權重向量。由于解超矩陣和加權超矩陣是非常復雜的過程,本文在后面的實例研究中采用超級決策軟件(Super Decision軟件)來進行計算,該軟件是專門基于ANP計算設計的。
2.1.3 建立評價指標集
U={U1,U2,···,Um}設為被評價對象的m種因素(即評價指標)。[6]根據建立的模型,精益建設(LC)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共分為5個準則層因素,20個指標層因素。各因素集關系及內容 i=(1,2,···,m)分別為:={啟動過程能力,規劃過程能力,實施過程能力,控制和評估過程能力,優化過程能力};
U1={U11,U12,U13}={信息獲取及認知能力,需求分析能力,可行性分析能力};
U2={U21,U22,U23,U24,U25}={管理層規劃能力,采納步驟規劃能力,采納范圍界定能力,采納費用規劃能力,采納風險規劃能力};
U3={U31,U32,U33,U34}={管理層支持度,企業財務支持度,團隊合作能力,員工學習能力};
U4={U41,U42,U43,U44,U45}={采納進度控制能力,采納費用控制能力,員工LC接受度,采納效果評估,員工及時反饋能力};
U5={U51,U52,U53}={評估結果利用能力,管理層提出改進措施能力,員工持續優化能力};
2.1.4 建立評價矩陣
根據評價指標,可以對其進行單因素評價,得到每個Ui的單因素評價矩陣。式中:Ri=(rij)m×5i=1,2,···,5;j=1,2,···,5;m=20 。進而建立評價矩陣R=(R1, R2, R3, R4, R5)T 。
2.1.5 建立評價集
評價集是評判者對評價對象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判結果所組成的集合。[7]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即:V={V1,V2,V3,V4,V5,}。各元素Vi(i=1,2,3,4,5),即代表各種可能的總評判結果。
根據確定的權重和評價矩陣,即可求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2.2.1 網絡分析法計算權重
為使計算權重客觀反映實際問題,對調研回收的問卷進行必要處理,如把問卷數超過5份的項目作為計算權重的原始數據。經過統計有76個項目的問卷數超過5份,每個項目的數據具有較大相似性,為了使數據具有差異性,本文將每個項目取均值合成一份問卷,共合成76份問卷。
找出各個因素的關聯關系,以此為基礎在超級決策軟件(Super Decisions軟件)中構建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指標的ANP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網絡結構圖
確定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的ANP網絡后,對各個指標進行兩兩成對的重要性比較,并進行歸一化處理,獲得無權重超矩陣。這里采用九分法對各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打分。根據輸入的數據可以構造所需的判斷矩陣,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處理后得到超矩陣、加權超矩陣和極限超矩陣,依據加權超矩陣和極限超矩陣可得到各指標對應的權重和極限,子元素集對應的極限即為三級指標相對于總目標所對應的權重。依次輸入各份問卷的各個指標間的重要程度比較值,得出若干組指標對應的權重和極限,經過加權計算得出各個三級指標相對于二級指標的權重和三級指標相對于一級指標的極限即權重。所得權重如表1所示。
2.2.2 應用實例
為了驗證評價模型的合理性,本文以卓達集團為例,對該集團負責太陽城項目的20位工作人員進行調研。
(1)評判矩陣的建立。
請某房地產公司負責卓達太陽城項目的若干名專家對各個子指標相對于{初始級,簡單級,規范級,成熟級,優化級}5個評價等級進行評價,得到每個Ui的單因素評價矩陣。式中:Ri=(rij)m×5i=1,2, ···,5;j=1,2, ···,5;m=20 。進而建立評價矩陣 R=(R1,R2,R3,R4,R5)T 。具體內容如下:
啟動過程能力模糊評價矩陣建立:啟動過程能力包括:信息獲取及認知能力、需求分析能力和可行性分析能力。根據對某房地產公司卓達太陽城項目調查問卷統計,30%的專家對啟動過程能力中信息獲取能力評判結果為初始級,40%評判結果為簡單級,15%評判結果為規范級,10%評判結果為成熟級,5%評判結果為成熟級。因此,啟動過程能力中信息獲取能力的模糊評判向量為:(0.30,0.40,0.15,0.10,0.05)。
同樣統計出:需求分析能力的模糊評判向量(0.20,0.35,0.25,0.15,0.05)
可行性分析能力的模糊評判向量為(0.25,0.20,0.30,0.15,0.10)。
因此,啟動過程能力評價因素的評判矩陣為: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可知“簡單級”的隸屬度值最大,“混亂級”的隸屬度值較大。說明該項目在引入精益建設技術時,不是盲目引入,而是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分析,且是在員工對精益建設技術了解的基礎上引入的,但由于沒有精益建設技術管理團隊,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不深入,導致使用精益建設技術管理不規范,在采納前應該加強相關技術的信息收集能力和知識傳播能力,并分配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技術采納前分析。
②規劃過程能力因素層的模糊評判: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簡單級”的隸屬度值最大,說明該項目在采納精益建設技術前進行簡單的規劃,但對采納的費用、步驟、進度沒有做具體詳細的規劃。“規范級”的隸屬度值較大,說明在采納精益建設技術的規劃階段在逐步的規范化,規劃工作不斷的細致,專業管理團隊的能力不斷增強。在此階段,公司應該制定具體的里程碑四件和詳細的費用預算、預測采納新技術后會遇到的風險與實現的收益等等。
③實施過程能力因素層的模糊評判: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簡單級”隸屬度值較大,說明該項目精益建設技術實施過程能力較差,管理層不太重視精益建設技術的運用,財務投入力度較少。“規范級”隸屬度值較大,說明精益建設技術實施過程有逐步規范化的趨勢,管理層已經開始重視精益建設技術,投入力度也較之前有所增加,此外,團隊合作能力和員工學習能力也都影響了精益建設技術實施水平,因此在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④控制和評估過程能力因素層的模糊評判: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簡單級”隸屬度值最大,“混亂級”隸屬度值較大,說明該項目在采納精益建設技術的控制和評估過程能力較差,雖然在采納進度、采納費用都有簡單的控制標準,但由于沒有具有的控制計劃,控制情況比較差,計劃修改不及時,不過相較之前來說,還是有很多進步的。從員工的角度公司對員工雖然進行精益建設技術學習培訓,但因為沒有相應的考核機制,使很多培訓流于形式,員工從心理上沒有真正的接受精益建設技術,有的員工在工作中運用精益建設技術,但不能把問題反饋給上級,這些都影響了精益建設技術的采納水平。
⑤優化過程能力因素層的模糊評判: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簡單級”隸屬度值最大,“混亂級”隸屬度值較大。說明該項目采納精益建設技術的優化過程能力較差,不能充分利用控制和評估結果,更不能通過評估結果制定合理的鼓勵措施和獎懲機制,因為員工自身沒有真正接受精益建設技術,所以對于自主持續采納精益建設技術也沒有動力。但是相較以前而言,還是有一定改善的。
(3)模糊綜合評價值的計算。
由上面分析和建立的五個過程能力的單因素模糊判斷矩陣,可以得出LC技術采納成熟度綜合能力因素評判矩陣為:

根據式(1)可得模糊綜合評價集合: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可知“簡單級”隸屬度值最大,“混亂級”隸屬度值較大,但兩者相差不大,說明該項目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水平較差,雖然每個階段都處于“簡單級”,但是啟動階段、控制和評估階段和優化階段“混亂級”的隸屬度值也較大,說明在采納精益建設技術時,對于采納前項目需求、信息獲取、可行性分析不到位,管理層對實施精益建設技術沒有具體規劃。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該項目的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水平比較差,課題組通過回訪,項目專家也證實了該項目的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水平和模型評價結果吻合,這說明本文構建的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模型能夠對項目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
卓達太陽城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水平比較差的原因主要體現在該項目成員學歷層次、職業資格、項目經驗、工作年限、目標定位等幾個方面。此外由于該項目定位于工薪階層,從2003年開始建設,至今一期、二期、三期已經陸續完工,項目工作人員資歷比較淺,投入資金比較少。所以財務投入和管理層支持對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水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驗證了前面權重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根據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網絡分析法(ANP)計算出評價指標權重,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的單因素模糊評價和綜合因素模糊評價模型,以某房地產公司卓達太陽城項目為例進行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評價,根據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比較,驗證了模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由于我國精益建設技術采納成熟度處于起步階段,研究還存在以下的局限性:(1)成熟度等級的劃分缺乏具體細致的規定,(2)對每一個等級向更高等級的提升途徑需要完善,今后將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1]殷彬.精益建造—建筑企業發展方向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9.
[2]王寧,郭慶軍,李慧民.基于精益建設的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分析[J].施工技術,2010,(9).
[3]Li H,Guo H L,Skibniewski M J,et al.Using the IKEA Model and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J].Construction Management&Economics,2008,26(9).
[4]吳兆明.IT企業項目管理成熟度評價模型研究[D].江蘇:江南大學,2008.
[5]Ordoobadi S M.Application of ANP Methodology in Evalu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23(2).
[6]胡明.多級模糊綜合評估在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
[7]眭云晴.房地產項目管理成熟度的模糊綜合評價[J].山西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