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鋒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3)
?
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
劉 鋒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3)
目的:觀察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肩周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20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針灸按摩推拿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藥湯劑治療,3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肩關節功能。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肩部形態、活動范圍、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肩周炎療效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恢復肩功能活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肩周炎;針灸按摩推拿;中藥湯劑;臨床研究
肩周炎為臨床常見疾病,由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關節囊及滑囊等產生的慢性炎癥,表現為肩部單側或雙側疼痛和功能障礙,出現手指麻脹、肩關節僵硬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該病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纏綿,日久患肢可發生肌肉萎縮,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本研究采用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肩周炎,獲得顯著的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46.5±5.5)歲,病程2個月至6年;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3~71歲,平均年齡(48.5±5.5)歲,病程3個月至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肩周炎相關標準,大多有肩部勞損,因外感風寒,或勞累后加重,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固定不移,影響正常關節活動,X線檢查沒有骨及關節病變。其中,左肩42例,右肩48例,雙肩30例;排除肩部骨折、扭傷等病變。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肩關節功能、癥狀表現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針灸按摩推拿治療。針灸:取肩髃、肩貞、臂臑、肩髎、肩井、曲池、外關、手三里、血海、陽陵泉、阿是穴;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肩內廉痛加尺澤、太淵;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針刺采用瀉法,得氣后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1次,虛寒者加艾條溫灸。
按摩推拿:患者取端坐位,對肩關節施以輕度揉法3min,使肩關節肌肉放松;再對前面取穴進行點揉,用滾法依次于肩前、肩后、肩側進行滾揉,往返數次;接著彈撥肩前痛點、肩上部三角肌止點及肩后部痛點,力度由淺到深,反復彈撥;對患肢行拔伸、抖動及旋轉運動,被動運動幅度可根據患者的承受能力由輕及重,逐漸加大。整個過程持續20~30min[2]。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藥湯劑治療。中藥湯劑:采用中藥自擬方,藥方組成為:內熟地20g、杜仲15g、羌活15g、透骨草15g、補骨脂10g、桑寄生10g、威靈仙10g、桂枝12g、黃芪20g、姜黃10g、桃仁10g、紅花10g、三七5g、蜈蚣4g、全蝎5g、烏鞘蛇10g、雞血藤15g。隨證加減:寒凝氣滯型加細辛6g、秦艽10g;氣滯血瘀型加赤芍10g、川芎10g[2]。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200mL,分2次服用。所有患者治療7天為1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后評價臨床療效。
1.3 療效標準
痊愈:患者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無疼痛,肩部活動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肩部活動基本正常,勞累后肩部輕度不適;有效:患者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肩部活動度較治療前增大,仍有不適感;無效:患者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3]。總有效以痊愈、顯效、有效之和計。
1.4 觀察指標
采用Canstant-Murley肩關節量表評價肩關節功能,包括肩部形態、活動范圍、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恢復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肩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肩部形態、活動范圍、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評分明顯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肩關節功能比較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認為,肩周炎屬“肩痹”范疇,由于素體虛弱、筋骨萎弱、經脈筋肉復因風寒濕邪侵襲,或長時間居住濕地,或因生活習慣長期受壓,致肩周局部血行不暢,氣滯血瘀,使肩部脈絡拘攣疼痛,肩部關節活動障礙而肌肉僵直。現代研究表明,風寒濕邪作用于肩周組織后出現微血管收縮,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滲出物浸潤到組織間,使組織發生纖維性炎癥反應,導致部分纖維束肌化,組織間發生粘連。該病以氣血虛衰、營衛不和為本,外邪侵襲經絡為標,為本虛標實之證,治療以調和營衛、活血化瘀、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為主[4]。
本研究針灸按摩推拿治療側重于疏通肩部經絡,解除肌肉僵直。通過松解肩關節周圍軟組織,使肌肉放松,疏通病變局部的血運,加快血流,恢復肩周的血液循環,同時可恢復組織及肌肉的彈性,改善其活性,使肩關節滑利,關節間隙增大,促進肩關節活動功能的恢復。
中藥為傳統中醫療法,本研究采用自擬中藥方,方中熟地、杜仲、補骨脂、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透骨草、羌活、威靈仙、烏鞘蛇祛風化濕,通經止痛;黃芪補中益氣;桂枝溫通經絡;姜黃、紅花、桃仁、三七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雞血藤補血行血,通經活絡;蜈蚣、全蝎搜風痰、通經絡;全方共奏補益肝腎、活血通絡、散寒止痛之功效,使肩部經脈疏通,氣血順暢,功能恢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具有良好的抗風濕、通利關節、強壯肌肉、活血等作用,可明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組織活性,促進其功能恢復[5]。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肩部形態、活動范圍、肌力、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肩周炎療效顯著,患者癥狀有效緩解,肩功能活動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玉興,王振強,吳紅.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42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4):206-210.
[2] 高拴英.針灸按摩推拿配合中藥湯劑治療164例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7):784-785.
[3] 陳平.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55例療效分析[J].四川中醫,2014,32(8):155-156.
[4] 姜光緒.針灸推拿治療肩周炎的療效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3):119-120.
[5] 賈蓉,趙芝婷.腹針配合補益肝腎中藥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19-120.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11-23
劉鋒(1985-),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骨傷。
R246.9
A
1673-2197(2015)08-0073-02
10.11954/ytctyy.20150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