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斯,陳以國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
?
針刺及人參煎劑對疲勞模型大鼠抗疲勞作用實驗研究
馬 斯,陳以國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
目的:研究針刺及人參煎劑的抗疲勞作用,為針藥并用的治療效果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方法:將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針刺組、中藥組及針藥組5組,每組10只,建立大鼠疲勞模型,分別給予相應藥物或針刺處理,觀察比較各組大鼠血中乳酸(BLA)、乳酸脫氫酶(LDH)、肝糖原(LG)、肌糖原、血尿素氮(BUN)及ATP等各指標情況。結果:與模型組比較,針藥、針刺、藥物組大鼠血中BLA、BUN含量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LDH活力明顯升高,LG、ATP含量顯著增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針刺及人參煎劑均具有抗疲勞作用,且針藥結合使用抗疲勞作用最強。
針藥結合;電針;人參皂苷;抗疲勞作用
疲勞是一種主觀不適的感覺,為機體長期過度勞累,體力及腦力勞動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所產生的生理現象,可導致機體運動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差錯率升高等[1]。若疲勞癥狀得不到及時緩解,日積月累便會導致“過勞”情況的發生,最終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產生的原因包括能源物質缺乏,如肌糖原、肝糖原、ATP過度消耗;乳酸、丙酮酸等致疲勞物質積累;大腦保護性運動抑制作用,使機體運動能力下降,產生疲勞感,從而保護機體因過度運動而造成身體傷害[2]。為此,筆者采用血清乳酸及乳酸脫氫酶活性、血清尿素氮、肝(肌)糖原、ATP含等作為考察指標,研究針刺和人參煎劑的抗疲勞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動物
清潔級Wistar大鼠,室溫(27.0±2.0)℃,采用紫外線定期消毒空氣,墊料高壓滅菌。動物自由飲水和攝食,飲冷開水,食用每日新鮮蒸熱的標準混合飼料。
1.2 試劑及儀器
乳酸試劑盒、乳酸脫氫酶、血清尿素氮試劑、肝(肌)糖原試劑盒、ATP酶試劑盒。
HH-2型數顯恒溫水浴鍋、V-12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C4-12離心機、游泳缸(110cm×60cm×70cm)、溫度計、秒表及電子稱等。
2.1 動物分組及疲勞模型建立
將40只清潔級Wistar大鼠適應性喂養3天后隨機分為5組,即空白組、模型組、針刺組、中藥組及針藥組,每組8只。除空白組外,其余各組大鼠分別置于(21.0±2.0)℃游泳箱中游泳,水深40cm,每次于大鼠力竭即其頭部完全沒入水中10s不露出水面時將其撈起,撈起后將其腹部朝上而不能自行翻轉,可見大鼠呼吸深快、反應遲鈍,頭朝上握持時雙下肢及尾部自然下垂。用布擦拭,風筒吹干,每日1次,連續15天,造模期間飲食減半,飲水正常。
2.2 處理方法
造模5天后,針刺組、中藥組及針藥組大鼠同時施加處理因素,以10天為1個療程。針刺組大鼠選取疲勞相關背腧穴及心俞、脾俞、腎俞,選用日本“KB短針”(0.12mm×7mm),順經30°角斜刺,刺入皮下2mm,接6805-A型電針儀,施以疏密波,頻率為2Hz,強度以大鼠背部微微顫動為宜,留針20min,每日1次,連續10次。以上穴位選取參照全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研究會制定的《實驗動物針灸穴位圖譜》取穴。按照人與鼠的劑量換算方法,每只大鼠人參煎劑的灌胃劑量為0.15mL/天,每日1次,連續進行10次。針藥組大鼠同時施加以上兩種處理因素,藥物組大鼠僅灌胃人參煎液,模型組、空白組大鼠可灌胃等量生理鹽水或捆綁固定以保持外界因素一致。
2.3 生化指標測定
將四組大鼠置于(21.0±2.0)℃游泳箱中不負重游泳1h,休息30min后,腹靜脈采血,離心,抽取血清備用;同時立即摘取肝臟,采用生理鹽水漂洗,濾紙拭干備用。采用相應的試劑盒檢測肝糖原、肌糖原、血乳酸、乳酸脫氫酶、血尿素氮及ATP含量。
2.4 統計學方法

3.1 針刺及人參煎劑對各組大鼠肝(肌)糖原、ATP含量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運動后肝糖原、肌糖原及ATP含量均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大鼠運動后糖原及ATP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與模型組比較,中藥組、針刺組及針藥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及ATP含量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針刺及人參煎劑灌胃均可通過提高大鼠糖原及ATP含量而達到抗疲勞作用,且針藥組改善疲勞作用最明顯。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ATP含量比較 ±s)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針藥組比較,△P<0.01。
3.2 針刺及人參煎劑對各組大鼠血尿素氮、血乳酸及乳酸脫氫酶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運動后血尿素氮及乳酸含量明顯升高,乳酸脫氫酶活性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針刺組、中藥組和針藥組大鼠BUN及BLA含量降低顯著,而LDH活性明顯升高,其中針刺組、針藥組大鼠血乳酸及尿素氮含量較模型組下降更為明顯(P<0.01)。針藥組大鼠血乳酸含量與空白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組、中藥組及針藥組大鼠乳酸脫氫酶含量均顯著高于模型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針刺及人參煎劑均可提高機體對乳酸的清除能力。見表2。


組別例數(n)BUN(nmol·L-1)LDH(U·mL-1)IL-BLA(mmol·L-1)空白組823.39±2.753.95±370.103.03±0.73模型組838.09±2.70*1.42±583.55*5.51±1.04*中藥組831.14±2.25*#△2.54±268.16*#△4.40±1.09*#△針刺組830.92±1.78*#△2.66±389.22*#△4.21±0.95*#△針藥組826.93±3.48*#3.10±478.70*#3.18±0.42*#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針藥組比較,△P<0.01。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模型組比較,針刺組、中藥組及針藥組大鼠血乳酸、血尿素氮及ATP含量均明顯降低,乳酸脫氫酶及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明顯升高,表明針刺和人參煎劑均具有一定的抗疲勞作用。糖原作為重要的運動能量來源,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儲存在人體內,糖原儲備量對機體的耐力和運動能力具有直接影響。當機體高強度運動2h后,組織中肌糖原含量急劇下降,疲勞感幾乎與肌糖原消耗殆盡同時出現。因此,糖原存儲越多,機體運動能力及耐受力越強[3],越不容易產生疲勞。當機體持久或劇烈運動時,肌糖原被大量消耗,為保證運動消耗能量的供給,此時血糖轉化為肌糖原,為維持體內血糖濃度平衡,肝糖原被大量分解入血轉化為血糖[4]。隨著糖原等能量物質逐漸衰減,機體開始分解脂肪及蛋白質以保證能量供給,蛋白質分解產能所形成的產物即為BUN。在運動過程中,ATP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合成并釋放能量,以供肌肉做收縮運動,其是肌肉中存儲的除糖原、蛋白質及脂肪外的又一種能源物質[5]。
本實驗結果表明,針刺背腧穴及灌胃人參煎劑均可增加運動后大鼠糖原及ATP含量,促進能源物質合成及存儲,為機體提供所需能量而發揮抗疲勞作用,同時可通過降低血尿素氮含量而增強機體對運動負荷的耐受性。在劇烈運動過程中,糖酵解速度過快而使乳酸代謝產物堆積是造成疲勞的因素之一。LDH是一種糖酵解酶,存在于組織細胞質中,其可催化乳酸脫氫,對乳酸起到清除作用,因此LDH活性的高低對疲勞的消除也起到關鍵作用[6]。實驗結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其余三組大鼠乳酸含量均明顯下降,且乳酸脫氫酶含量明顯升高,說明針刺背腧穴及人參煎劑可能是通過增強LDH活性、消除肌組織中多余的乳酸且減少BLA生成而發揮抗疲勞作用的。
祖國醫學認為疲勞與五臟關系密切,尤以心、脾、腎為甚。《素問·疹論》曰:“心主身之血脈”,心之陽氣旺盛、陰血充盈,使臟腑肌肉、四肢百骸得到氣血的充分濡養而不產生疾病,且心主神志的功能得到心血的滋養而正常發揮主宰臟腑組織各項功能的作用,此時機體表現為精力充沛、思維清晰、反應靈敏、飲食睡眠正常、七情調和等。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是精、氣、血、津液化生來源,脾氣旺盛則精神充沛、肢體強壯有力。《素問·本神》曰:“脾氣虛則四肢不用”,脾氣虧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四肢得不到氣血滋養而痿廢不用。腎具有封藏精氣的功能,主司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腎藏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則眩暈、耳鳴、行走無力、視物昏花、倦怠嗜臥。背俞穴是五臟之氣直接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與臟腑病理生理息息相關,針刺之可調節臟腑功能,調暢臟腑氣機,使因疲勞所致的臟腑氣機紊亂、氣血運行失調及陰陽失衡恢復正常,機體得到氣血濡養而疲勞得解。因此,筆者選取與心、脾、腎三臟相對應的背腧穴進行針刺。人參的抗疲勞作用已被公認,其能提高糖原利用度、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防止乳酸堆積、增強機體對氧氣的攝取并減緩耗氧速度,顯著提高機體的缺氧耐受力[7]。其還可保護因腦缺氧所致的神經細胞損傷,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而發揮抗疲勞作用[8]。但目前對人參抗疲勞的研究僅限于單味藥,本實驗對針藥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了研究,為疲勞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綜上所述,針刺與人參煎劑灌胃結合的抗疲勞作用優于單一治療方法,針藥結合治療已成一種趨勢并廣泛應用于臨床。針刺療法無毒副作用,與中藥配伍,可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發揮協同治療作用。
[1] 張穎捷,杜萬紅.國內外抗疲勞研究進展[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7):1112-1116.
[2] 談智武,秦丹,抗疲勞功能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9,15(5):55.
[3] 夏勇,趙碩,傅劍,等.云靈芝粉抗疲勞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7):2618.
[4] 碧波,張琨,周忠凱,等.絞股藍提取物對小鼠血清CK、LDH和肝糖原、肌糖原含量的影響[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21(3):334.
[5] 文領,薛文通,程永強,等.復合中藥制劑對小鼠抗運動疲勞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食品科學,2005,26(z1):77-79.
[6] 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7.
[7] 王筠默.人參藥理研究的進展[J].人參研究,2001,13(3):2.
[8] 張前進.人參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J].光明中醫,2011,26(2):368-369.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2-12
馬斯(1987-),女,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針刺機理。
R285
A
1673-2197(2015)06-0014-02
10.11954/ytctyy.2015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