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杏
(大慶市大慶康復醫院,黑龍江 大慶163453)
?
中醫藥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臨床研究
賈俊杏
(大慶市大慶康復醫院,黑龍江 大慶163453)
目的:觀察中醫藥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其安全性。 方法:選取180例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其中治療組患者采用中醫中藥辨證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對癥治療,2周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復查彩色多普勒超聲(TCD)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中藥辨證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腦血管痙攣;頭痛;中醫藥;辨證治療
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由腦血管痙攣引起的頭痛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因此,該病應給予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中醫認為應根據患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進行辨證治療。本文選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中醫藥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腦血管痙攣性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其中,治療組男47例,女43例,年齡18~77歲,平均年齡(44.6±7.1)歲;對照組男46例,女44例,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45.3±8.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根據患者頭痛的部位、性質、癥狀,結合舌、脈進行中醫藥辨證治療,其中腦脈瘀阻型患者選用黃芪和制首烏各30g,葛根24g、郁金和山楂各15g,桃仁、香附、雞血藤、赤芍、川芎各10g,甘草5g,蜈蚣2條;陰虛陽亢型患者選用天麻、牛膝、杜仲各15g,勾藤、墨旱蓮、枸杞子、桑寄生、生地各10g,甘草5g;寒凝氣滯型患者選用葛根24g、丹參15g、枳實12g,川芎、當歸、桂枝、白芍、元胡索、香附、白芷各10g,細辛6~20g,甘草5g;氣虛血瘀型患者選用當歸尾、川芎、赤芍、熟地各20g,黃芪、黨參、生地各15g,酸棗仁、紅花、黃精、甘草各10g。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療程為2周,連續服用2個療程。
1.2.2 對照組 患者采用西醫對癥治療,口服鹽酸酸氟桂利嗪膠囊(10mg/粒),每晚1粒,同時服用芬必得改善頭痛,療程為2周,連續服用2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2]
顯效:患者頭痛癥狀消失,血流速度恢復,且半年內未見復發;有效:頭痛癥狀緩解≥50%,血流速度基本恢復,停藥后有輕微頭痛;無效:癥狀緩解<50%,甚至加劇,血流速度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2.1 臨床療效比較
本研究,治療組顯效57例,有效26例,總有效率為92.2%;對照組顯效29例,有效28例,總有效率為6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比較 (cm/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頭痛為臨床常見病,高血壓、感冒、高熱、長期勞累、睡眠不足、心腦血管疾病、腦血管痙攣等均可引起頭痛,其中腦血管痙攣是較為常見的類型[3]。該類型頭痛臨床表現主要為搏動性疼痛,多為單側,部分為雙側疼痛左右交替或同時發作,其病程較長且易反復,嚴重危害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該病應給予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
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藥物方式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現代醫學認為,腦血管痙攣性頭痛與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血管功能關系密切,腦血管的彈性降低、舒縮功能紊亂均可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疼痛。中醫認為,頭痛屬于“頭風”范疇,該病病程較長,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多變,治療過程根據主癥頭痛病癥審度病因,并給予辨證治療,標本兼治有效改善腦血管循環,提高腦血流量,調節神經,緩解或消除患者頭痛癥狀,達到治療的目的[4-5]。
本研究,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藥治療腦血管痙攣頭痛療效顯著。同時TCD檢測血流速度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得到明顯改善。采用中醫中藥辨證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蓋鳳春.頭痛的中醫研究近況[J].吉林中醫藥,2006,26(12):70-71.
[2] 田富坤.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5):152-153.
[3] 黃曉華.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治療腦血管痙攣性頭痛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9):165-166.
[4] 谷艷雙,高廣萍.中醫辨證治療頭痛的臨床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8):172-173.
[5] 林錦洪.中醫治療慢性頭痛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9):756-757.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11-17
賈俊杏(1974-),男,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康復醫院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康復。
R277.7
A
1673-2197(2015)06-0108-01
10.11954/ytctyy.201506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