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美珊
摘 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關鍵階段,用人單位都需要以技術為特征的服務型人才。而也是因為這種契機,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全國高職院校也掀起了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的熱潮,以技能大賽促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質量管理
一、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的背景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會計技能競賽是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第一次針對高職財經類學生開辦的比賽。、比賽內容包括團體和個人賽,比賽分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和會計信息化處理兩環節。、會計技能競賽執行專業技術標準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業務處理具體原則和方法,同時遵照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比賽是在仿真財務、稅務、供應商等各種會計涉及的各領域中進行的分崗位開放式的技能競賽。而高職院校參加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經驗尚淺,選拔人才、培訓、參加流程等方面,都需要繼續的優化和深化。
二、高職院校參加會計技能競賽優勢
(一)促進課程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現在社會需求在變,人才培養架構政策應該跟著社會變化而變化。在高職院校,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根據新技術來修改課程設置;由于各類競賽題目具有先進的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綜合分析并利用各類競賽,能優化課程體系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在會計技能競賽中,參賽項目需要綜合多個教學項目的內容[1],例如會計基礎理論、會計基本手工操作能力、會計電算化操作等等,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中,對傳統教學課程進行修改,建立理論與技能相符的項目化教學計劃,知識點、課程實訓和技能培養三位一體。
(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落實。 我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發展尚早,課內理論教學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實踐教學效果還不足夠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也得不到檢驗。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體系的建立對教學方式改革起到革命性的指導性作用。
財經類專業,是傳統專業,可變性,靈活性相對其他理工科和文科專業,就困難很多。很多高職院校從師資、財力、資源投入方面,總是捉襟見肘。教師層面需要課堂改革,需要投入到巨大的精力,時間。高職院校以會計技能競賽作為指引,課程按照技能競賽項目進行改革,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必須根據課程設置有所改變:1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學習與時代聯系緊密的知識點;2將競賽標準靈活調整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標準中;3在實訓課程當中,引入模擬實際操作的業務能力培養,有目的性地訓練學生業務能力;4在培訓學生準備會計技能競賽過程中,容易發現學生實際理論操作技能的弱點,更好實施適合個體培訓的方法。
(三)促進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能力。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整體都會出現對理論知識學習產生煩厭的情緒,而在課程實訓過程中,學習的激情和有專注度明顯提高。要利用學生學習的特點,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引入會計技能競賽的題目,能有效帶動學生學習知識點,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創新精神,培養團隊合作集體主義和組織能力,磨礪學生堅強意志,積極參與競爭不怕苦的意識。這正是綜合職業素質能力的表現。
三、高職院校準備會計技能競賽的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舉辦或者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存在著實質性的優勢,但在技能競賽發展階段,高職院校準備會計技能競賽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發展時間短,未形成健全競賽機制和體系。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有其發展的局限性,某些行業性比較明確的高職院校就不能參加,技能競賽停留在高職院校系部或者社團層面,學生參與度低,形成“被動性”準備、參賽等。
(二)缺乏會計技能競賽正確的獎勵機制和費用保障。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發展時間短,缺少長期的經費保障。因此某些高職院校雖有學生資源,但支持會計技能競賽培訓和比賽的后勤保障,常缺少一些所必須的材料、儀器,競賽有效資源循環利用率低。
一些高職建校時間短,還沒統一建立有效長期的正確的獎勵機制。因此每個系部資源經費不夠,導致每個系列帶隊老師工作和獲獎的獎勵措施參差不齊,不同比賽,比賽結果受客觀、主觀因素影響,導致傳統等級獎勵成差別對待,不同系別帶隊老師會進行待遇的比較。若出發點不正確,造成一到比賽,沒有教師主動報名、主動帶隊、所以,沒有正確的獎勵機制和健全的費用保障制度,難以讓高職院校積極參加會計技能競賽,并在比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四、學生參加會計技能競賽缺少完善培訓管理方法
綜合以上兩個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存在的問題,勢必會造成組織學生參加會計技能競賽的培訓方法缺失:1、經費不支持,好的軟件、實訓室不能滿足專業技能比賽的需要;2、教師的積極性不高,厭教,敷衍了事的態度進行培訓;3、比賽后期設施保障不足,影響學生正式參加會計技能競賽的情緒;4、培訓學生參加大賽的選拔時間急,沒有合適的平臺發現有潛力的學生;5、賽前培訓,缺少科學的參考體系和標準。
五、解決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存在問題的優化措施
(一)建立長期的競賽運行和經費保障機制。參加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需要校方的全方位支持,形成由上至下的運行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2]。高職院校技能競賽有效運行機制示意圖見圖1。
高職院校技能競賽經費保障機制,可以以技能競賽活動專項經費,分別支持校級技能競賽活動和國家省市級競賽活動兩大部分。校級技能競賽活動可列支技能競賽活動組織費、宣傳費、考評費、學生競賽獲獎獎勵費四大部分,實行競賽項目包干;而國家省市級競賽活動的各項經費:作品制作外加工費、技能競賽活動用資料、技能競賽活動差旅費、技能競賽活動報名費,實行實報實銷;而技能競賽活動輔助補助,可按實際培訓比賽的天數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課時補貼,其他的學生競賽獲獎和指導教師獲獎的獎勵費,參考其他同類學校獎勵措施,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的獲獎情況進行獎勵。
(二)建立學生會計技能競賽訓練體系,強化實踐效果。(1)建設全面高效高素質的教學團體。高職院校會計技能競賽內容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分析、稅金的計算及納稅申報、點鈔技能、小鍵盤數據錄入、Excel表格應用等專業技能知識,涉及的知識面廣,科目眾多,參與的任課教師也多,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熟悉到掌握,必須循序漸進,通過三到四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才能完成。要求所有的專業任課老師基礎理論夯實,會計崗位實際操作基本功扎實、操作財務電算化軟件應用熟練。校方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師對技能競賽軟件的培訓,以便在日后挑選教師帶隊比賽,能快速掌握比賽的項目和流程。(2) 在日常教學和比賽訓練,針對性地做好器材的準備在會計技能競賽中,都是由指定的贊助商提供專用的器材。在日常教學中,提前購買這些特定的軟件和器材,讓有效的教學資源與會計技能競賽融合在一起。例如會計實訓室電腦內可預裝廈門網中網軟件,電算化教室預裝用友公司的
U8.72版本的軟件,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適當調配課時來了解學習網中網軟件和用友軟件的實踐操作。這樣從經費上經濟有效的地投入相關的設備和教學軟件,提高職業仿真的真實性,為實現會計技能比賽訓練提供足夠的硬件保障。(3) 指導教師設定可操作的訓練目標和內容,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指導教師帶隊參加比賽,首先要對競賽規程要求清楚,以此為基礎規劃出嚴謹的培訓計劃、目標和內容。大體可分為模擬手工賬務處理和會計信息化賬務處理兩個程序。把兩大部分,分成單項訓練、綜合性訓練、模擬比賽訓練三個層次的訓練模式[3]。每個模式,學生每天利用2到3個小時進行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最后針對性地分配學生到特定的比賽模塊中加強訓練。(4)在學生參賽的團體中,形成互相追趕學習,合作共贏的良好氛圍。在沒有進行個人特定能力的訓練中,指導教師應一視同仁,把握好團隊中各個學生的能力,性格;在分配專項任務訓練中,以學生的優勢為首先出發點,科學安排學習任務,在團隊合作和個人能力的競爭中,褒貶得當,合作經營,提高團隊和個人成績。
六、適當利用學生活動平臺,積極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利用校級活動,在科技文化藝術節里,組織策劃與會計技能競賽相一致的比賽,模擬高職院校的比賽項目,形成系部專業特色的品牌活動。在班級學生活動中,普及會計基礎技能知識,讓基本課程的內容跟真實比賽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社團中,建立專業的社團,吸納會員,進行定期培訓。在學科考試、從業證、初級技術職稱考試上,進行考前培訓,考后統計通過率,搜索學生苗子參加校級、地方級、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的會計技能競賽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的速度很快,在各個層面,以賽促改。無論是學生素質,還是高職院校整個運行體制,社會評價,用人單位的需要來看,有很多指導性的促進作用。在這種促進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需要高職院校充分利用這種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改革,培養社會適應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沈國興.會計技能競賽與技能教學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J].職業教育.2014.4.20
[2] 董方旭,況曉慢.高校學科競賽運行體系的構建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4).32-33
[3] 劉宇暉.組織職業技能競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教學)32-34
[4] 鐘健.提高職業院校數控技能比賽水平方法探析[J].廣西教育.201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