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召麗
摘 要:“一把手”是指在單位領導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負責人,基層單位“一把手”更貼近群眾,一言一行都影響著群眾對黨員對黨的看法,如果“一把手”腐敗變質,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的風氣,甚至給黨和人民造成更嚴重的危害。當前,油田正處于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決地遏制腐敗、懲治腐敗。加強對基層單位“一把手”的監督和管理,促使他們正確使用權力,對建設一個干部清正、班子清廉、企務清明的廉潔企業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基層單位;管理;一把手
一、基層單位“一把手”違紀違法基本情況
近年來,紀檢部門查案執紀實踐表明,基層單位“一把手”違紀違法問題已經得到有效遏制。以本公司為例,近年來的3起違規違紀行為,都發生在基層井隊,都涉及井隊“一把手”。由此可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更應該從基層單位“一把手”的監管抓起。
二、對基層單位“一把手”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監督渠道不暢通,阻礙監督
1、主動接受監督意識不強,不愿監督
由于鉆井工作的特殊性,基層單位“一把手”多數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政治理論素養較低,宗旨觀念較為淡薄,沒有從思想深處解決“為誰掌權”的問題,不愿接受監督。有的不能正確對待監督,把上級監督認為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級監督認為是跟自己過不去、找別扭,把下級的監督認為是讓自己丟面子、失威信;還有個別“一把手”私欲膨脹,講關系不講原則,講私情不講黨性,獨斷專行,千方百計回避或拒絕監督。
2、班子成員心有顧慮,不便監督
目前,在基層單位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風氣不濃,有的班子成員怕意見提多了會被“一把手”誤解自己“找事”、“想篡權”,甚至遭到打擊報復;有的怕被上級組織當成“鬧不團結”;有的認為“一把手”專權,提意見沒有用,還得罪人,不如不說。于是,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批評的不批評,該制止的不制止,班子成員之間相互監督有名無實,看似“一團和氣”,卻助長了“一把手”主觀主義和“家長制”作風。
(二)監督責任不明確,弱化監督
1、責任意識不強
個別“一把手”認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主要是紀委工作,黨委只聽匯報、提要求就可以了,把“一崗雙責”的要求僅僅理解為自己作為班子負責人帶頭廉潔自律,導致紀委在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中唱“獨角戲”。
2、對責任的檢查考核存在缺陷
目前,檢查考核的辦法、內容等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貫徹落實責任制的需要,檢查考核的科學性、實效性還存在不足。發現問題等能力不強,載體活動不夠豐富,效果不夠理想,不能全面準確反映責任制落實情況。公眾參與途徑不夠,社會評價機制不健全,成果運用效果較差,忽視責任追究。
(三)監督機制不完善,不好監督
1、監督制度不健全
現行監督制度,存在以教育代替監督的現象,對領導干部正面要求多、一般性要求多,對“不準”或“禁止”從事的條文規定多,而缺乏具體制約措施,尤其是對違反規定,應采取的具體處理措施不夠有力。如要求建立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對不報告、或者不如實報告該怎么辦沒有明確規定。
2、監督模式單一
基層單位貫徹實施監督的主要模式是:年初開會部署,下發文件責任分解,簽訂承諾書,年終述職投票。疏于過程監督,缺乏具體量化標準和指標體系,考核定性多而定量少,導致考核結果差異化小,對考核對象存在問題不能及時發現。
三、加強對基層單位“一把手”監管的具體舉措
(一)暢通監督渠道,著力構建基層單位“一把手”監督管理網絡
1、強化自我監督
探索創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加強對基層單位“一把手”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不斷提高對自我監督重要性認識,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鐘長鳴,及時發現糾正問題。
2、強化班子內部監督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領導干部的情況,上級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級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級的領導成員彼此是最熟悉的。”班子成員既要自覺維護班子團結,又要大膽監督“一把手”。
(二)落實監督責任,健全完善基層單位“一把手”監管制度體系
1、紀委要明確職能定位,突出監督
責任
紀委監督責任要求強化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地位,全面履行監督執紀問責的專職,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工作的切入點轉變到對黨員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的再監督上來。
2、創新理念思路,改進方式方法
紀檢監察機關要創新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著力解決不能監督、不會監督、不敢監督等問題,做到超前監督、適時監督、深化監督。超前監督就是要“抓早、抓小、抓苗頭”,對“一把手”身上的問題要早發現、早教育、早處理,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三)理順監管機制,形成基層單位“一把手”監管工作的合力
1、形成分權制衡的制約機制
針對基層單位“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對不同性質的權力進行適當分解。用制度明確“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干部、財務、工程招投標、物資采購工作,代之以“副職分管,正職監督,集體領導,科學決策”的工作機制,使決策、執行、監督等權力相對分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制度和權力約束機制。防止權力過分集中和“一把手”獨斷專行,有效解決“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的問題。
2、規范橫向聯動監管機制
加強與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共同參與基層單位“一把手”的監督管理,產生監督管理疊加效應,形成干部監督合力。一是與組織部門聯合。組織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聯合考察干部,便于實施對干部的全面監督。
3、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抓好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三個關鍵環節,堅持一級抓一級,建立權力與責任配套的責任追究制,制定行政的、經濟的和法律的懲戒措施。對“一把手”在行使職權過程中,由于個人原因導致決策或權力運作的失誤,不僅要追究當事人的直接責任,而且要追究“一把手”的領導責任,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監督缺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