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新鄉市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結合駐新高校的資源,提出這類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方法,為進一步促進新鄉市物流業的發展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校地對接;瓶頸;改革
一、引言
物流企業組成了物流行業的主體,新鄉市的物流企業主要范圍以下四類:第一類是計劃經濟時代轉型過來的物流企業,這類企業的基礎較好,有較多的人脈資源和政策信息方面的資源。第二類是民營物流企業,這類物流企業都是從中標新鄉市一些制造企業的物流業務開始發展起來的,主營業務都是干線運輸,管理普遍都比較混亂,自有車輛也很有限,公司車輛大都是掛靠的合同車輛,并且對物流業務發包的大客戶有很強的依附性,因為這類企業的客戶數目很少,有的甚至只有三五家,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脆弱,沒有競爭力。第三類的物流企業是以德邦物流、天地華宇為代表的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可以對本地的物流企業有較強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第四類主要集中在一些快遞企業。第四類主要集中在一些快遞企業。這類企業因為主要和電商合作,所以在物流業務的類型上和新鄉市本地的物流企業有所區別,基本不會產生直接的競爭。
本篇論文就是嘗試找出影響這類和第一類物流企業發展的原因,通過對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分析,結合駐新高校的資源,提出這類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方法,進一步促進新鄉市物流業的發展。
二、新鄉市物流行業面臨的問題
1、資金匱乏,融資成本偏高。目前物流行業堪比資金密集型行業的流動資金使用量,特別是合同物流的運作形式,很多的物流公司前期要墊付的物流費用很高,有些將物流外包出去的制造企業的付款周期為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一周期內產生的所有費用都由物流企業墊付,對于一些流動資金較少的中小型物流企業而言,這將使得他們的壓力巨大,資金周轉困難時,要民間借貸等形式來融資,使得這類物流企業的融資成本偏高。
2、自有車輛較少,管理方式粗放,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在筆者做調查的11家新鄉市本地的物流企業中,員工人數5人(包含5人)的物流企業三家,員工人數5人至10人(包含10人)的物流企業5家,10以上的物流企業4家,從員工人數上可知,這類企業的規模很小,有很多都甚至是夫妻店。所以這類企業對現代物流管理的知識是知之甚少的,視野也不開闊,對客戶的依附性很強,如果一旦在客戶下次的物流服務招標當中沒有中標,將使這類物流企業沒有多少固定的物流業務,舉步維艱。
3、物流服務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新鄉市當地的物流企業的業務大都集中在干線運輸,倉儲、裝卸搬運這三項物流業務,屬于利潤里比較低的業務類型。物流的業務類型可以有干線運輸、零擔貨運、支線配送或者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倉儲、物流信息業務、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快遞業務和物流咨詢等等。在諸多的物流業務當中,新鄉市當地的物流企業從事的物流業務類型比較單一,利潤率低,也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只能通過拼價格來爭奪和保持客戶。
4、沒有品牌意識和企業文化,很難向外拓展業務。目前社會上的物流公司的數量非常之多,發展迅速的物流企業往往很注重品牌建設,比如德邦物流、天地華宇、順豐等等物流企業,會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來建設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互聯網、行業協會的相關會議、物流期刊雜志、電視等媒體等。目前新鄉市的物流企業普遍沒有品牌意識,不注重品牌的建設,很多本地的物流企業,甚至當地人都不知曉,更可況能夠走出去。企業文化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都很重要,是企業的標簽和靈魂,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是員工們都認可的,在潛意識里都遵守的,并且和品牌形象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長期以來積淀下來的精華,同時又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和手段來建設。
三、解決新鄉市物流行業的對策及駐新高校可提供的資源支持
1、政策支持,培育市場環境。政府層面應該召開此方面的相關會議,在行業內有呼聲,創出品牌。駐新高校可以協辦此類會議,整合相關行業內的資源。充分發揮新鄉市的區位交通優勢,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引進物流類的投資項目,將物流業列為新鄉市的重點產業,加快物流類相關產業的布局,轉移省會鄭州的部分諸如倉儲類的物流業務落戶新鄉。在新鄉市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4年工作的安排中,明確寫到: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壯大,完成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修編,出臺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抓好小店、南環等5大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加快中部醫藥物流城、中糧糧食物流園等36個重大項目實施進度。新鄉市本地的物流企業應該以此為契機和抓手,推出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的物流業務,分享改革的紅利。
2、物流企業要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引進物流類專業人才,加強現代化管理的企業管理方式。駐新高校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可以給物流企業提供很好的人才儲備。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套科學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政策,優秀的員工有培訓的機會和上升的通道,對于發展規模比較大的企業,老板可以通過聘用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的方式從繁忙的事務性的工作當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關于企業發展戰略等宏觀的問題。
3、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網絡和節點的布局,使得各個貨運點之間連成線,結成網,實現規模效應。駐新高校的教學科研團隊可以做此項工作。新鄉市的物流企業目前的規模和實力都還不強,要實現在全國布局有很大的困難,但起碼可以在貨運信息的源頭實現分公司或者營業部的布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4、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大件物資的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和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是在當前大背景下的一個機會。
地方政府、行業和高等院校三方應該優勢互補,建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及時的互通有無,共謀發展大計,為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單寶玲.基于客戶需求的供應鏈物流服務質量研究[J].中國流通濟,2007,(9)
[2]翁心剛,魏新軍.論現代物流服務與企業競爭力[J].中國流通經濟,2003,17(11)
作者簡介:郭麗娜(1982.11—),女,河南鶴壁人,本科,新鄉學院,企業物流規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