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企業戰略的概念及相關理論,力求準確闡述企業戰略的定義、內容及類型,并重點論述了企業戰略的特點,同時簡述了企業戰略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戰略;分析
一、企業戰略
1.1戰略的概念
“戰略”一詞最早是在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中得到闡述。從字面來理解,所謂“戰”就是指戰爭,而“略”則是指“謀略”。它包含了兩個層次,即“戰略思想”和“戰略規劃”。前者指理念、策略和想法。后者則是為實現這些理念、策略和想法而具體制定的目標、途徑和措施。
1.2企業戰略的內容和類型
企業戰略涵蓋了企業所需涉及的各類戰略。也就是說,它既包含了企業的目標、愿景,也包含了實現既定目標、愿景的具體方法、策略和途徑。雖然企業戰略涵蓋了眾多的內容,但是就其基本屬性而言,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企業整體性、基本性和長期性的問題。
企業戰略按照其表現形式可以分成三種類型:拓展型戰略、穩健型戰略和收縮型戰略。其中拓展型戰略是指采取積極進攻態度的戰略,具體包括多元化經營戰略、市場滲透戰略和聯合經營戰略。穩健型戰略是指采用穩健發展態度的戰略,具體包括無增長戰略和微增長戰略。收縮型戰略是指采用保守經營態度的戰略,具體包括轉移戰略、清算戰略和撤退戰略三種形式。
1.3企業戰略的特點
企業戰略具有指導性、長遠性、全局性、系統性、競爭性和風險性六項主要特點。
指導性是指企業戰略明確了企業的經營方向和遠景目標,制定了行動指南,應對措施,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長遠性是指企業戰略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長期生存并為企業謀劃了遠景目標及實現該目標的措施和途徑。而且企業的戰略一旦確認就應該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應該具有長期的穩定性。
全局性是指企業戰略要立足于全局和未來,要對企業自身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行業、競爭對手、資源配置等經營環境進行深入地分析,高屋建瓴的對企業的遠景發展做出全面規劃。
系統性是指企業戰略要圍繞企業的遠景目標,從長遠發展出發為企業發展設定階段目標和實現各階段目標的策略、措施,并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戰略目標體系。
競爭性是指企業戰略要通過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明確自己的資源優勢,通過設計合適的經營模式,進行特色經營,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風險性是指企業戰略的選擇也存在風險。如果不能對行業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預測,那么企業所制定的戰略也會產生偏差。如果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階段性目標及實施策略,那么就很可能產生管理失誤,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企業破產。
1.4企業戰略的構成要素
企業戰略有四大構成要素:經營范圍、資源配置、競爭優勢和協同作用。其中:
經營范圍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范圍或領域,既包括企業所在的行業,也包括企業的產品、市場等所屬的范圍。該要素既反映企業當前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情況,也反應企業打算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要求。
資源配置是指企業過去、現在和將來資源和技術配置所能達到的水平和方式。資源配置的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企業實現自身目標的程度。如果資源配置不合理,則不僅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而且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
競爭優勢是指企業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經營范圍決策在市場上形成與其競爭對手不一樣的競爭地位。
協同作用則是指企業在制定戰略時將自身已有的設備、技術、資源等進行合理組合,從而形成相互協同的合力。
二企業戰略的研究方法—PEST研究方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宏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是指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力量。雖然不同行業和企業所面臨的具體分析內容會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通常都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大因素,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ic),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因此稱之為PEST分析法[7]。
1)政治法律環境
指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實際或潛在影響的政治因素和法律法規。包括國家的社會制度,執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等。在不同的國家,或者是在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于執政黨的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不同,或是政府的法律法規發生變化等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2)經濟環境
指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資源狀況、產業布局、經濟發展水平已經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經濟環境是指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包括總供給和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其主要比例關系和其增長速度;物價和勞動就業的總體情況等。微觀經濟環境是指單個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包括個別企業的生產、銷售、價格、產品等。由于企業本身就是處在宏觀經濟環境中的微觀個體,經濟環境對其戰略的制定起著重要的影響和決定作用,因此經濟形態、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費模式、財政政策、居民消費傾向、貸款的難易程度等諸多經濟變量都是企業應該高度重視的因素。
3)社會文化環境
指企業所在社會的文化傳統、民族特征、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教育水平等。其要素包括人口總量、種族情況、年齡層次,收入與消費水平以及人口流動性等。其中,人口數量決定著市場容量,年齡結構影響著消費品的種類及營銷方式,收入水平決定消費力的強弱。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往往都具有很深的歷史沉淀,它具有很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這主要是因為其傳播途徑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域的社會文化都會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往往都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4)技術環境
技術環境除了包括一些引發革命性轉變的發明,還包括那些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各種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等的出現。可以說當今世界正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8]。
參考文獻:
[1]李丁品牌價值與顧客忠誠2002
[2]牟克顯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CRM系統應用研究[學位論文]2005
作者簡介:房冬雪,海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