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思遠
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國家在國際法中占主導地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傳統國際法中基本沒有直接與個人相關的國際法內容,個人只有通過國家才能與國際法發生關系,在唯一的與個人權利和義務相關的國際法內容中,個人還是以國家的僑民或在國家境內的外國人的身份出現的。[1]而在二戰后,以《聯合國憲章》對人權問題的關注為標志,國際法中出現了大量關于個人的內容,比如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又通過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盟約》以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盟約協定書》,這些文件構成了“國際人權憲章”,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開始受到學者的關注,而關于個人是否是國際法上的主體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熱烈討論。
目前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一種認為國家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個人不是國際法主體;一種認為個人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因為國際權利義務歸根到底是由個人來享受或承擔的;最后一種認為國家是國際法的主要主體,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國際法的主體。第二種觀點由于較為絕對和激進,不符合國際法的基本理論,支持者較少,一、三兩種觀點受到學者較多的擁護。
對于第一種觀點,周鯁生先生認為,承認個人為國際法的主體會在“國際法方面抬高個人地位,削弱國家主權,乃至以個人對抗其本國,因此具有反動的政治意義,必須予以根本否定。”但我們認為這種觀點并不成立,國際社會的秩序和規范在根本上仍取決于各國實力的消長和平衡,個人與國家的對抗是微不足道的。[2]同樣在王鐵崖先生主編的《國際法》一書中對國際法主體這樣定義:“國際法主體是指獨立參加國際關系并直接在國際法上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并具有獨立進行國際求償能力者。”[3]其認為國際法主體必須獨立參加國際關系,所以外交代表與國家元首所享有的國際法上的特權與豁免權,均是由于其國家代表的身份所代表國家進行的活動,并不因此說明其個人獨立參與了國際關系。
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否認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大多出于國家管轄、國家財產訴訟豁免等國家利益方面的考慮,即“國家主權學說”的過分影響。但筆者認為如今時代已經變遷,個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展現,所以必須在一定限度內賦予個人合法的國際法主體身份。
國際上已有相關肯定個人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作用的相關實踐,其中在“聯合國求償案”中,國際法院曾明確表述其認為“國際法主體”是能夠享有國際權利、承擔國際義務,并且具有為維護其權利而提起國際訴訟能力的實體。同樣在二戰后的紐倫堡審判中,確立了著名的“紐倫堡規則”,即個人對違反國際法的戰爭罪犯行為所應承擔的個人責任的原則,并在之后一再重申了個人應對國際法直接承擔義務的立場。這些均說明個人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僅僅是緊緊捆綁于國家的附屬體,其已日漸凸顯其獨立地位。
有學者反對認為,個人獨立承擔國際罪行恰恰說明個人是國際法的客體,但趙廷光先生指出,行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確定的,一方只能是實施犯罪行為的犯罪人,另一方只能是國家。[4]我們認為,國家作為處罰者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但它并不能因此將犯罪人降格為客體。
在個人的國際人權保護方面,傳統國際法對于一個主權國家如何對待其本國國民一般不予過問,但是一國如何對待在其境內的外國人卻是國際法的重要內容。個人作為保護的對象,主要表現為對外國人民和難民的保護,尤其是對難民的保護方面。國際法對難民的保護完全不同于對外國人的保護,它的實現主要不是依靠國家之間的對等關系的相互制約,而是依靠國際公約使國家承擔保護難民的國際義務。國際法對難民的保護是直接的,它的作用不是協調國家之間的對等關系,而是通過國際機構促使國家進行有效的合作。[5]
另外,在國際環境和國際經濟領域也有相應的關于個人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作用的表述。在國際經濟領域,在我國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關于促進和相互保護投貿的協定》中規定了“自然人”是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自然人”和“在本協定有效范圍內有住所的德國人”,由此顯示,自然人在國際經濟領域內的合理地位也得到了承認。在國際環境領域,越來越多的越國界污染事件的受害者為自然人,自然人在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承擔了國際環境保護的權利和義務。在立法實踐上,大多數國際環境法都規定了個人參與國際環保的關系。可見在國際環境領域,個人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已經較明顯被確立下來。[6]
盡管對于個人是否是國際法主體的爭論還在繼續,但正如有學者認為,對于這一問題的持續爭論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重要的是澄清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實際地位和作用。可以確定的是,在國際法的主體結構日益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在個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國際環境下,賦予其國際法主體的地位是一個必然性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I.A.Shearer.StarkesInternationalLaw[M].Buttterworths.1994.
[2]王曉真.對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的一點思考[J].理論與現代化,2005,(7).
[3]王鐵崖主編.國際法[M].法律出版社,1995.
[4]趙廷光主編.中國刑法原理(總論卷)[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5]白桂梅.國際法中的國家和個人[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4).
[6]杜元貞.論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J].法制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