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這篇文章主要探討闡釋五個方面的技巧,它們分別是如何把握新聞標題、導語、結構編輯,新聞編輯組織指導,編輯對DV拍攝素材的運用,編輯中模糊化處理,后期控制指揮。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編輯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是一個思維過程,一個信息選擇、加工、組織和傳播體現價值標準的過程,編輯的主觀意識體現在編輯內容上,因而編輯部的建設關乎新聞媒體的定位與傳播效果。如今的新聞傳播過程中編輯技巧越發顯著重要,新聞編輯對時事的評估關乎國家政治、思想,篩選出來的稿件既要典型又要文明健康,符合主旋律,作為人民的精神糧食,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有限的新聞資源煥發無窮生命力,是指擁抱熱度與新鮮度。
一、把握好新聞標題、導語、結構編輯技巧
廣播新聞編排是一門藝術,編輯人員當用一定的藝術功力,用正確的輿論指導思想,在具備強烈的新聞敏感的同時,當學習必備的技巧,在編輯過程中對內容進行合理配置,優化整合結構,挖掘人們的視野習慣與聽覺規律,是新聞有意思、有趣味、有深度。廣播新聞編輯的標題要比報紙更為實在更有熱度新鮮感。例如報紙標題不能直截了當完全表露稿件主要內容,加副標題適當引出文章中心思想。而廣播電視新聞標題則要鮮明、生動,具有吸引力,既能喚醒觀眾的觀看興趣,亦能是新聞主題鮮明呈現,如果二者兼得,則新聞標題擬定成功。虞城廣播電臺的訪談節目《大愛結成大家庭》觀點鮮明,主題直截了當的標題,令聽眾聽之酣暢淋漓,效果立竿見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曼切認為,好的導語應該具有這樣的魔力,導語一唱歌,讀者就跟著哼哼。廣播新聞的導語與報紙文章導語有共同之處,但與之比較又有不同點。共同點在于導語既要開門見山,又要簡單形象,中心思想突出。不同點在于廣播新聞導語只要簡單明了突出新聞時間即可,對于多余的事件再試試敘述過程中交代即可,導語擬定為一句話最好,導語的精煉在于不繁文冗雜。廣播新聞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廣播新聞的結構形式。如何讓聽眾對廣播新聞長時間收聽,那么它的結構形式就要結合它的特點構建。在報紙中,如果采訪對象為兩人,那么在文章的內容中可以對二人的話語進行穿插安放,以對話結構構建文章形式。而廣播新聞則不然,二人對話不可穿插,要單獨分離開來,順序要有先后,內容具有層次感,結構簡單明了,內容簡潔化就是廣播新聞的最突出特點。
二、新聞編輯組織指導技巧
官方媒體要求對黨的政策動向,政府的行政制度必須了如指掌,編輯部對此需要深入研究,因為廣播新聞編輯決定著媒體的生死命運。社會上的重大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及背景,編輯部一定要知道了如指掌,心中有數,以此把握好新聞報道的方向,制定好報道策劃,正確引導輿論。
戰役性報道是編輯部常常采用的報道方式,開辦欄目、組織拍攝系列報道、收集群眾反饋意見等等都是戰役性報道的內容。通訊聯系網絡在如今的電視新聞報道過程中極其重要,設備不全系統就容易癱瘓,這個系統主題必須包含記者站與廣大通訊員。編輯部與他們的關系形同魚水關系,二者之間信息交流當頻繁,二者信息不可間斷,通報有關的稿件要定期有序二者相互發表意見,互換訊息,二者指點錯誤,相互促進在新聞業務方面可以適當選時培訓。
三、新聞編輯對DV拍攝素材的運用技巧
如今,各類行業和部門對自身的宣傳看得特別重要,而媒體便是他們宣傳的重要陣地有的單位還會設置自己的專門機構,安排相關人員,什么資料科、宣傳科.....單位的活動內容都有這些相關部門進行拍攝整理,文字記載,以便媒體宣傳時將信息供給他們使用。這些相關的單位部門與媒體的聯系十分緊密,宣傳隊伍逐漸日益壯大。與此同時,數字影像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DV攝像設備正以驚人速度普及國內,不僅是媒體和單位部門,普通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進入拍攝行列,成為自由的攝影記錄者。
當前,電視臺已經啟用了來自民間的拍攝的視頻資料,充分利用這些樸實的畫面,將其剪切編輯成片子,做新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這些新聞素材來之不易,擁有天然優勢,作為新的新聞資源,必將在未來的時間里大放光彩,豐富媒體的多樣性。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來,這兩者也略顯不足,此時就需要通聯編輯在處理選擇稿件之時高度重視,因為民間拍客專業素養良莠不齊,視頻與內容的真實性也不能得到證實。專業記者與攝影師有一定的保質的專業素養新聞敘事與內容組織方面強于民間拍客,所以來自民間的視頻資料存在專業性的質疑,與媒體的新聞視頻差距也就相距甚遠。尤其是大量的DV拍攝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攝主體常常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社會體驗也不盡相同,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拍攝的內容與事實的實質相背離。
四、新聞編輯的模糊化處理技巧
模糊處理在編輯新聞寫作時能時常運用到,在新聞處理中不可避免。所以,新聞模糊處理的常識性技巧知識的掌握在這里非常必要,什么要模糊處理,什么不需要處理,什么要模糊清晰處理等等都要巧妙結合。當我們遇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是稿子要及時必須播發每次當以謹慎,不可盲目,可以采用模糊技術,既保證新聞新鮮熱度,又不至于喪失新聞時效性。
當然,模糊處理在新聞報道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有道德要求,尊重他人。在新聞報道中,對于報道對象的個人隱私要從分尊重,比如未成年人的肖像、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在刑事案件中被害者的可能會引發名譽爭端的信息,此時當以模糊處理。此外,側面拍攝與馬賽克也當以利用,凡是涉及個人的隱私,我們必須慎之又慎,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崇尚社會道德。如今模糊技術與方式正在不斷探索中,編輯部門在工作中也在挖掘與創新。
作者簡介:張繼偉,大慶新聞傳媒集團,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