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燕
(江蘇省儀征中學,江蘇儀征211900)
關于物理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方略
熊小燕
(江蘇省儀征中學,江蘇儀征211900)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了當前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面對問題意識日益喪失的教學現狀,每一個教師都應當把問題意識的培養納入教學目標之中。本篇文章,從保護好奇心、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實驗手段、培養觀察能力這樣四個方面分析,談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對改變當前物理教學中問題意識的缺失能夠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
高中物理;問題意識;思維活動
問題意識的缺失是我國當今教育教學工作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在長期的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已經習慣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喂食”式的被動學習方式。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逐漸失去了原本對世界的好奇,取而代之的是逆來順受的一味地接受,這種態度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缺失。要知道,創新是現代化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缺少了創新能力的人才也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才了。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下定決心改變灌輸教學模式,創新物理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問題意識的培養為途徑,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好奇心是一種對未知事物表現出來的一種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狀態。強烈的好奇心可以有效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度,換句話說,好奇心越強的人,越容易發現新的問題,并進行積極的思考。高中生正處于一個思維活躍的年齡段,高中生具有的旺盛的好奇心對于培養問題意識具有很高的價值,然而,傳統教學觀念中卻并不看重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的價值,而總是千方百計的讓學生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不斷的抹殺學生的好奇心。長此以往,學生的好奇心會被逐漸湮沒,對外界信息的反應也變得遲鈍不已,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也失去了興趣,問題意識也就逐漸被磨滅了。因此,我們要努力改變現行的不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借以保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創新的本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能夠自由的馳騁在物理科學世界。一旦學生能夠長期保持著對物理學科強烈的好奇心,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
問題意識的形成歸根結底是學生對所探究的對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樣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教師可以結合著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圍繞著教學相關內容創設一些能夠激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以情境來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第一,以直觀材料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學習“平拋物體的運動”時,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直觀的情境畫面,可以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轟炸機投擲炸彈的視頻,當最后的畫面定格在投擲的三枚炸彈上時,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并提出了一些
問題進行引導:轟炸機現在做的是什么運動?轟炸機上投擲下的三枚炸彈做的是什么運動?思考一下為什么投擲下的三枚炸彈并沒有在同一條垂線上?就這樣,在一段視頻資料和幾個問題的引導下,引發了學生對“平拋物體運動”的深入思考,并在頭腦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第二,利用大膽的想象創設問題情境。豐富的想象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是很多時候,這種想象力由于不恰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而長期處于被壓抑的狀態。事實上,想象力豐富與否往往決定了人們思維的活躍度。因此,教師一定要善加利用學生的想象力,以豐富大膽的想象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講“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就給學生展示了一副畫有蘋果樹的圖片,看到這幅圖片,學生很快想到了牛頓通過觀察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這樣一個典故。然而,接下來,教師對這幅圖畫的解釋并沒有停留在典故上,而是鼓勵學生繼續觀察圖片,這時候,有學生發現在圖片上除了蘋果樹,還有一輪月亮,于是鼓勵學生看著這幅圖片展開大膽的想象,并可以提出任何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問題。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之間開始熱烈地討論了起來,一段時間的討論過后,有學生就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月亮不會像蘋果一樣落下來?”“如果蘋果樹是長在月亮上,蘋果還能落到地面上嗎?”隨著各種問題的出現,學生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開闊了,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都給予了鼓勵。在學生豐富想象力的激發下,問題意識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第三,利用思維沖突創設問題情境。按照人們的心理特點,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物和現象往往很難激起人們探究的興趣,而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和現象卻很容易引起人們一探究竟的欲望。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積累出各式各樣的知識和經驗,而這些知識和經驗中并不都是與科學概念相一致的,有些與科學概念是存在一定的沖突的。每當遇到這類問題,學生都會產生疑問并引發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利用一些思維沖突來創設問題情境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講到“牛頓第三定律”的時候,就給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拔河比賽中,是不是獲勝的一方的拉力要大于失敗一方的拉力?對于這個問題,所有學生都毫不猶豫的給予了肯定答復,然而這時教師卻否定了學生的答案,對于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所有學生都感到吃驚不已,從而使得自己的常規認知和既定結論產生了沖突,在這樣一個心理狀態下,學生的問題意識自然被激發了出來,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原因。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再來進行相關問題的教學工作,學生自然十分投入,而思維也會更加活躍。
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直觀生動的場景越容易激活人們的思維活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相較于枯燥的知識理論講解,物理實驗活動往往更加生動直觀,而這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對于學生提出問題,強化問題意識也是大有幫助。因此,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盡量多的開展一些物理實驗活動,積極利用直觀生動的實驗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講到“力的分解”的時候,就在課堂上給學生表演了一段“大力金剛指”一根手指斷鋼絲的實驗。當學生看到這個畫面以后,感到十分不可思議,有些學生甚至要求自己上臺驗證一下鋼絲是否有問題。結果經過學生親自驗證,鋼絲的確是普通的鋼絲,并沒有動過什么“手腳”,為了增加學生的信任,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可以找學生把剛才的實驗做了一遍,結果還是一根手指就輕松地截斷了一根鋼絲。這個時候,學生中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開始圍繞著剛才的實驗現象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就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起來,在直觀的實驗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開始了主動的思考和學習。
觀察活動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個步驟,觀察能力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能力。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方面,觀察能力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只有人們觀察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和現象時,頭腦中才會產生疑問,進而形成問題意識。由此可見,觀察能力是問題意識形成的前提條件。因此,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就成為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雖然觀察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經過后天的訓練是完全可以得到提升的。因此,在實施物理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長期的科學的觀察能力的訓練,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推敲的習慣,而在觀察和推敲的過程中,各種問題也會自然涌現,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養成多看、多思考、多提問題的好習慣,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強化也是非常有利的。
問題意識的培養歸根結底是對學生思維活躍度和主動性的訓練,只有學生的思維活動時刻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才可能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認知,取得新的成就。物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自然學科,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上具有很多的學科優勢,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學會利用物理學科的優勢,大膽創新物理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問題意識,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
[1]高雪梅.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1,(04).
[2]顧成綱.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01).
[3]周久璘.探究性教育理念下的中學物理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5,(10).
編輯∕岳鳳
熊小燕(1985-),女,江蘇儀征人,本科,研究方向: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