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梅
摘要: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影響教學順利開展的因素,無論是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空間,都需要在教學中進行深入改進。教師針對這些制約因素,應當以創新的理念與措施,開展教學優化,實現教學突破。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制約因素;突破研究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廣大教師要深入研究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制約因素,以新課程理念為根本遵循,以教學優化為有力抓手,以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空間等方面的突破為內生動力,促進教學工作開展。
一、制約高中政治教學的因素分析
一直以來,政治學科存在著諸多不利于教學成效提升的方面,大多數時候沒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他們還是習慣于灌輸模式、填鴨式教學,經常會出現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筆者認為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制約因素:
(一)枯燥灌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興趣是整個政治教學最為強烈的內生動力,只有充滿興趣投入政治學習,才能夠更加有效開展教學活動。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沒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沒有將學生有效吸納到教學互動過程之中,整個教學以單向的方式進行。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難以滿足學習需求,導致教學沉悶枯燥,興趣低下。缺乏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整個高中政治課堂會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況,這也是政治教學成效難以提高的最直接因素。
(二)信息匱乏導致教學缺乏吸引效果。學生在政治學習中希望獲得豐富的信息,尤其是形象的信息,在這樣的過程中愉快接受教師的講解,和教師開展互動。部分教師沒在教學手段優化上下功夫,總是認為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完全可以勝任政治教學工作,導致政治教學中缺乏生動案例,缺乏生動信息演示,沒有能夠將政治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沒有能夠將課堂與實踐的發展一脈相承,這樣的教學課堂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無法產生有效的吸引效果,這一點應當成為廣大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
(三)理論與實際的脫節影響理解程度。政治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以及上升到理論聯系實踐的高度去掌握知識點、培養能力。實際教學中,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將應試知識點作為重中之重,這本也無可厚非,但是他們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而忽略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學生雖然背上了答案,但是內心一定缺少深切感悟,導致政治教學成為書本的政治,成為理論的政治,沒有能夠更好地發揮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的引領作用,沒有能夠全面體現政治學科的引領效應。 (四)教學資源整合乏力制約教學成效。教學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課內資源的整合,還是課外資源的拓展,將其有效運用起來,可以對政治教學發揮積極的促進功能。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集資源,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也可以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開展調查研究,還可以結合學校的一些專題活動進行分析探討。許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研究不夠深入,甚至在教學中忽視這樣的教學資源,導致教學工作中沒有能夠形成合力,制約了政治教學生動性、形象性和深刻性的提升。
二、直面存在不足,以更加務實的理念突破教學困境
針對當前影響政治教學成效提升的諸多因素,廣大教師不要懼怕、不要氣餒,要勇于直接困難,不要回避、不能推諉。因此,廣大教師要以更加務實的理念、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開展教學突破。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突破。
(一)以“師生互動模式”賦予課堂生機活力。廣大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一點應當始終貫穿于整個政治教學過程。正是由于教師沒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才導致學生在教學中被動接受知識,興趣索然。所以應當強化師生互動模式的有效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在各學科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是體現課改精神、促進教學成效提高的有力抓手。廣大教師應當在政治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例如在《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中,筆者針對教學內容設置了思考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我國當前宗教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為什么出臺這樣的宗教政策,有著什么樣的積極意義,讓學生對照思考題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筆者還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打擊邪教勢力是否沖突?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同時也提出一些問題,筆者隨機進行點撥,讓學生既深刻理解宗教政策的內容、背景、原因、意義,同時也對宗教政策與打擊邪教這樣的理念具有了清晰的認識。
(二)以“現代信息手段”增添生動教學信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一定是整個政治教學中最為亮麗的風景,生動的演示讓課堂充滿了生機活力,豐富的信息也讓學生學得更加有趣味,同時讓學生理解的深度更深,知識面更廣,還可以設置思維引領的平臺,讓學生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研究。例如《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教學中,筆者從當今時代的發展主旋律、我國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等不同角度,向學生展示了豐富的信息。從我國東海主權沖突、南海主權紛爭這樣的角度入手,向學生播放了海軍在南海修筑永久性軍事設施,海軍艦艇在釣魚島海域巡邏等場景,既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思想震撼,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國力的強大、國際地位的提升和主權領土維護能力的躍升,增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也通過演示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維護和平,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們面臨的壓力千鈞,增強了學生維護和平的責任感。這樣的演示讓政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快樂,讓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
(三)以“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學習理解效果。政治教學中的許多內容來自于生活,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筆者在政治教學中注意創設平臺,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課堂學習的理解效果。如《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事先進行了了解,搜集所居住地區村委會或者居委會選舉的資料,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研究分析,對我國民主選舉制度的理解就會更加形象生動,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情況。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將教材內容與自身生活結合起來,與自己熟悉的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善于研究、善于發掘、善于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好地體現對教材的理解。可見,理論聯系實際是提高學生政治學習成效的有力抓手,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在教學設計中融入這樣的環節,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開展。
(四)以“課外實踐調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高中生獨立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都有了顯著增強,這就為教師進行教學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明確的課題,讓學生進行研究,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例如在《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教學后,筆者要求學生結合依法治國的理念,結合權力清單清理、精簡審批事項等當前最為熱門的話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上網搜索資料,到本地區一些行政機關走訪,了解這一場變革中究竟發生哪些事。同時還深入到群眾、企業之中,了解這場政治變革給普通群眾帶來了哪些便利,給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動力。研究活動更加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尤其對依法行政、權力監督等方面的認識更為深刻。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廣大教師要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張靜. 用創新思維點綴高中政治教學[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2,(01).
[2]孫佰玲. 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0,(03).
編輯 ∕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