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慧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學在課程目標的具體內容上更加貼近生活,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打通教學活動與學生現實生活世界間的界限,將書本知識、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生活化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關鍵詞 高中政治 教育教學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31-01
新時期,越來越多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政治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生活中教學,在教學中生活,提高教學高效性。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對于新時期高中政治教學與生活間的聯系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明確高中政治教學與生活間的關系,方能加以重視
在教育史上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經提出過教學生活化的主張,陶行知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教、學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主張,他認為“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相結合。這些教育家的主張表明,從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是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向。這也為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奠定教育學基礎。一般認為,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既定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在教學主體的共同參與下,教學走進生活世界,實現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互動,從而達到以生活來促進教學和以教學來影響生活的一種教學活動狀態。教學生活化應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不僅包括教學內容、課程的生活化,還包括教學方式、方法、途徑等的生活化。而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講政治,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互動,體現“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從而達到以生活來促進教學和以教學來影響生活的一種教學活動狀態。
二、在政治教學中尋找生活
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將學生生活中的片段、表象提升為學科知識,納入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中”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必須牢牢把握各教學模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素材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另一方面,必須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搜集同教材知識密切聯系的相關“素材”;雙向結合,把兩方面的內容對應起來,并做到有機的統一,以確保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可能性。教師在編寫教案時,要有目的地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把來自于社會生活中的新理論、新方法、新問題,特別是學生關心的問題,及時地納入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其實,高中思想政治課有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即政策性強,時效性強,針對性強。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等素材引入課堂,要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尋找案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真實的感受。這樣,可以把課堂內外連在一起,把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也有利于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增強政治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生活與政治教學相聯系的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首先需要改革的是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樹立新時期的教學理念才能在組織教學實踐中滲透生活化,思考怎樣在政治課中體現生活化的理念,怎樣增強政治課的生活關聯度。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善于觀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促進政治教學生活化。同時還應該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能夠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對學生認知的發展、品德的形成、情感的陶冶和智能的提高都具有積極意義。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要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導入教學內容,用生活情景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選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要實現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手段,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和過程化。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以全面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對于高中政治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提高生活與教育間的關系,大力提高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