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剛, 李政林, 章 帆
(廣西科技大學 電氣與信息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6)
?
移動通信直序擴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何偉剛, 李政林, 章 帆
(廣西科技大學 電氣與信息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6)

為克服移動通信傳統教學方法內容枯燥,難于理解,實驗設備有限等弊端,我們在該課程的教學實驗中突出技術實用性和現代性等特點,采用移動通信調制解調聯合建模方法,基于Verilog語言在QuartusⅡ開發平臺上進行仿真,結果用二維圖顯示出來,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信號的波形,為學生直觀展示偽隨機的寬帶信號,擴頻調制與解調變化以及 碼元判決等相關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擴頻調制與解調及信號分析。學生易于掌握綜合性相關知識點,增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教學方法; 仿真; 知識點; 應用效果; 直接序列擴頻系統
移動通信課程是大學本科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既有豐富的基礎理論,又有一定的電子實踐知識,同時又包含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方法[1-2]。由于資金短缺,儀器設備不足。設備的更新換代比較慢,實驗開展受到硬件實驗設備的限制,硬件實驗資源緊張,易于損壞[3-4]。該學科存在數學推導多,理論性強,抽象理論偏重公式推導,計算工作量大,計算復雜,難以理解的特點和難點[5-6]。缺乏創新引導,不便于學生具體實踐"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7]。
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移動通信課程為例,根據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闡述移動通信課程內容特點基礎上,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基礎理論教學與 仿真模擬實踐環節聯系到一起,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深度結合在一起,采用了移動通信調制解調聯合仿真建模方法,通過開展仿真實驗教學改革活動,以移動通信系統的直接序列擴頻通信仿真建模技術為基礎,利用擴頻通信原理和FPGA的相關知識,以及,各個模塊的Verilog語言在QuartusⅡ開發平臺上進行仿真,得出各模塊的仿真波形圖。優化移動通信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讓學生直面實驗目標,并引導本科生進入到實驗項目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
直擴系統是將要發送的信息用偽隨機(PN)序列擴展到一個很寬的頻帶上去,在接收端,用與發送端擴展用的相同的偽隨機序列對接收到的擴頻信號進行相關處理,恢復出原來的信息。干擾信號由于與偽隨機序列不相關,在接收端被擴展,使落入信號頻帶內的干擾信號功率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系統的輸出信噪比,達到抗干擾的目的[8-10]。一種典型的擴展頻譜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擴頻通信原理圖
信息理論中香農的信道容量公式是擴頻通信的基本理論,根據香農公式,得出信道中的信噪比和傳輸信息的信道帶寬以及無差錯傳輸信道傳輸信息的能力與之間的關系。當噪聲信號功率比N/S在任意給定情況下,只要對傳輸信息的帶寬B進行增加,無差錯地傳輸信息的速率C在信道中也就同樣得以增加[11]。當傳輸系統的信號噪聲功率比S/N在信道中下降時,要維持信道容量C的不變可以對系統傳輸帶寬B進行增加。換言之信號的噪聲功率比S/N下降且傳輸速率任意給定時,要獲得比較低的信息差錯率就應該增大系統的傳輸帶寬[12]。這意味著隨著信道帶寬B的增加,信道即便是在比較低的信噪比情形下還是能夠在相同容量下傳輸信息。即使在噪聲把信號淹沒的情況下,只要增加相應的信號帶寬就可以保持通信的可靠性[13]。所以根據上述理論,擴頻系統把待傳輸信息信號通過高速率擴頻碼帶寬擴展的手段,從而使系統抗干擾性能得以實現,通常的通信系統的帶寬和擴頻的帶寬相比要小好幾百倍到幾萬倍,因而在信號功率以及信息傳輸速率都一樣的情況下,在擴頻通信系統抗干擾能力得以更強的表現出來[14]。
鑒于本門課程在基礎理論部分涉及大量公式推導及計算,計算工作量大,計算復雜,用其強大的仿真計算功能完成移動通信復雜公式計算及圖形繪制。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直觀認識,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可以增強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 直序擴頻系統的PN碼發生器
直序擴頻系統的PN碼發生器采用M序列發生器,本設計則采用5級移位寄存器來實現M序列發生器。本設計借用Matlab軟件仿真參數的M序列,并將系數存入FPGA的ROM里面,通過調用ROM實現M序列輸出。圖2是通過調用ROM里面的系數的M序列的仿真圖。

圖2 5級M序列發生器波形仿真圖
從圖2中可以清楚的看出,m_end表示5級M序列碼發生器一個周期結束的信號,在一個周期中可以看出產生了31 bit數字碼,完成了該模塊的設計要求。觀察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的波形相位及頻率變化M序列可以產生最大長度的碼序列是2n-1位偽隨機碼載波是一種不可預測的,或稱之為偽隨機的寬帶信號。
2.2 擴頻調制模塊設計和仿真驗證
擴頻調制模塊是完成用戶信息擴頻的功能,擴頻系統用高速率的擴頻碼把待傳輸信息信號帶寬展寬的手段,達到了優化抗干擾能力的效果[15]。本設計采用如下方法實現擴頻:首先用Matlab生成M序列系數、反向M序列系數分別存入FPGA的ROM_m、ROM_n_m兩個ROM里面,通過改變兩個ROM的地址實現擴頻信號的輸出。當用戶數據為41時,ROM_m的輸入地址累加,并且該ROM數據輸出有效,從而輸出該M序列;當用戶數據為0時,ROM_n_m的輸入地址累加,并且該ROM數據輸出有效,從而輸出該反向M序列,從而實現了擴頻調制的功能。
由圖3 RTL電路圖可以看出信源發生器的模塊,source_data是信源發生器輸出的端口,m_xulie是5級M序列碼輸出的端口,mod_data是經擴頻后信息輸出,m_end代表M序列一周期結束的時間。

圖3 發送端的RTL電路圖
在圖4擴頻調制的仿真波形中,clk_rb是碼片速率即M序列的時鐘,clk_rb的周期是31ns,clk是信源速率即用戶信息時鐘,clk的周期是1ns,就得出調制信號mod_data。載波的帶寬比調制數據的帶寬要寬得多。通過課程實驗,可以繞開繁瑣的計算!讓學生學習變得更直觀。

圖4 擴頻調制的波形仿真圖
2.3 擴頻解調模塊設計和仿真驗證
首先要對采集到的信號進行匹配濾波,經過匹配濾波得到所需要的脈沖,根據脈沖就可以判定是上支路碼元匹配還是下支路碼元匹配,從而達到解調判定的效果[16]。數據會經過兩個匹配濾波器,這兩個匹配濾波器分別有M序列和反相M序列的系數,當信號與其中一個濾波器匹配的時候,會輸出一個脈沖峰值。根據輸出的峰值,可以進行抽樣判決,進行碼元恢復。

圖5 接收端模塊的RTL電路圖
在圖5的接收端模塊的RTL電路圖中,sync_cnt是時間控制模塊模塊,它的作用找出峰值對應的時間點;sync_sp是碼元判決模塊,該模塊內部有一個峰值寄存器和時間估算寄存器,峰值寄存器存儲每個碼元周期內出現的最大的峰值,時間估算寄存器存儲每個碼元周期內出現最大峰值相對應的時間點,時間點由時間控制模塊計算得出,在每個碼元周期結束時峰值查找模塊內部的峰值寄存器和時間估算寄存器同時清零重新計數。這樣每次得出的大峰值相對應的時間點作為下一次采樣的時間點,以這樣的形式給采樣模塊提供采樣的定時信息,完成碼元采樣同步。

圖6 接收端的仿真波形圖
從圖6接收端的仿真波形可清楚地看出,輸入信號source_data由M序列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經過擴頻調制后發送出去,經過兩次匹配濾波器后,對應匹配會出現峰峰值,把峰峰值經過碼元判決模塊級可以得到解擴獲得數據 de_spread,de_spread可以看出和輸入信號是一樣的,除去延時的影響,得到了和原信號一樣的輸出信號,接收過程是通過將本地產生的寬帶載波信號的復制信號與接收到的寬帶信號相關來實現的。所以,接收端成功完成了還原原始信號的功能。
基于移動通信理論課程形成的知識架構,針對該學科數學推導多,理論性強,抽象難以理解的特點和難點。利用仿真技術開發具有典型意義的移動通信仿真實驗,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真實驗的應用活躍了教學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移動通信系統和擴頻技術的相關理論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了學生的仿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熟悉移動通信系統調制解調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掌握各類信息獲取、處理、傳輸等技術。能夠熟練地使用仿真分析工具,掌握常用的移動通信系統開發工具同時具備較強的工程設計和開發應用能力。
[1] 孫愛晶,盧光躍,劉 毓. 通信專業核心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5): 91-93.
[2] 李新春. 移動通信實習實驗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 2009(6): 33-34.
[3] 林連冬.技術開放實驗室研究型實驗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5): 216-218.
[4] 戴翠琴,冉海霞,鮑寧海.移動通信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平臺建設[J].北京: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 144-147.
[5] 蘇良昱,王 武,葛 瑜. 電力電子技術仿真實驗教學與創新思維拓展 [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 39(1): 170-173
[6] 王月琴,張 進,陸衛娟. 機械設計實驗教學改革[J]. 機械設計開發, 2005(4): 50-53.
[7] 李曉寧,胡天友,葛一楠,等.電氣自動化專業綜合實驗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6):694-709
[8] 李新春. 移動通信實習實驗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 2009(6): 33-34.
[9] 金鳳蓮,蘭振平,牛悅苓.仿真虛擬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1): 125-127.
[10] 廖 芳.擴頻通信中偽隨機序列編解碼器的FPGA實現[J].電子技術應用,2007(11):159-162.
[11] 孫愛晶,盧光躍,劉 毓. 通信專業核心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5): 91-93.
[12] 趙鳳君,張秀燕.直接序列擴頻發射系統的FPGA實現[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13] 張全良,李宥謀,杜會民.基于Verilog的FPGA設計基礎[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2006.
[14] 暴 宇,李新民.擴頻通信技術及應用[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15] 袁超偉,陳德容,馮志勇,等.CDMA蜂窩移動通信[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3.7.
[16] 暴 宇,李新民.擴頻通信技術及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Virtual Experiment Teaching for Direct Spread Spectru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HEWei-Gang,LIZheng-Lin,ZHANGFa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uch as content boring, difficult to understanding, experiment equipment limited, malpractice,etc., we highlight practical and modern features of the cours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By mobile communications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joint method, based on Verilog language in Quartus II the authors develop a platform for simulation, and the simulating results are displied with 2-dimension figures such that waveform of every signal can be seen clearly. Students can intuitively understand pseudo random of broadband signals, spread frequency modulations and demodulation changes. It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ignal analysis, make students easy to acqui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Students are familiar with electronic systems design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 are mobilized their enthusiasm and scientific interest.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related content lear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simulation; knowledge nod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direct sequency spread spectrum system
2015-01-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464001);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3JGA195)
何偉剛(1962-),男,壯族,廣西柳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信號處理,通信系統,認知無線電技術應用等研究。
Tel.:0772-2687203; E-mail:hewgang@126.com
TP 46
A
1006-7167(2015)10-0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