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它既是人們表情達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映。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學難點,在語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而作文一直是令學生頭痛的事。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時刻困繞著學生。一到習作訓練,學生就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作文成了他們的課業(yè)負擔和精神壓力,真是苦不堪言啊。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在此,我結合自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與感受,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維,多積累;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時捕捉寫作素材
作文課堂上,令學生最頭痛的就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原因很簡單,就是無米下鍋,缺乏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針對這種情況,我認識到,作文與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密不可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這句話道出了寫作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只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學生一定會寫出真實感人的作文來。文學巨匠魯迅先生曾說過:“必須像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同學們長期身在學校,閱歷膚淺,沒有社會經驗,又不懂得觀察生活,不能及時掌握自己身邊的所見所聞,正所謂“身在深山不識寶”。因此,引導學生注重觀察,注重分析,注重積累,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生活中的事物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有多有少,有簡有繁,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先觀察一些動態(tài)的、明顯的、簡單的人和事。譬如:“我們的校園”、“我的老師”、“我的同桌”、“我們的課外活動”、“我的父母”、“難忘的一件事”等等。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充實寫作內容,我常常帶領學生春游、參觀、家訪、登山、打球等等。引導他們善于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有所得就動筆記,有感受就動筆寫。這樣,久而久之,堅持不懈,學生們就感覺到“有話要說,有事可寫”了。另外,我還注意教育學生多讀名篇佳作,多背名詩佳句,注重積累語言,擴展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
二、重視營造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的材料的興趣”。可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對此,我主要是通過在班級中營造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①我通過引導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營造氛圍。通過引導,學生搜集了“書猶藥也,善讀則可以醫(yī)愚。”;“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等多個熱愛讀書的名人名言。學生收集名言后,我還組織學生交流,并選擇代表性的名言請書法好的學生寫出來,張貼在班級墻上。②動員、引導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書充實班級圖書柜,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讀書的神圣感。③利用家長會的機會,由學生向家長匯報從課外閱讀中得到的收獲,請家長介紹自己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和經驗。實實在在的人和事,打動了廣大家長,他們自覺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此外,堅持引導學生定期去圖書館看圖書、借圖書,定期更換從家中帶來的與大家“共享”的書籍。
三、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作文教學必須按照從說到寫的順序進行訓練,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
四、重視作文評價 ,促進學生發(fā)展
作文的評價,既是對本次作文的總結,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導。教師的評價對學生非常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評價不能千篇一律。應該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于寫得好的給予表揚、激勵,樹立他們的信心,取長補短;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如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一個平時作文較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引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快的詞語“白駒過隙”,于是我作批改時寫道:今后你只要用心多看點書,認真做好筆記,我相信你的作文會有很大的進步。這樣做,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敢于作文,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不斷總結經驗,能夠與學生多合作、多互動,教學效果就會不斷提高,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
作者簡介:
張佐琴,工作單位系甘肅省岷縣十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