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少敏
【摘 要】生物作為21世紀高科技三大支柱之一,越來越受到重視和發展。但由于不是中考科目等原因,我們的學生和家長總體上還不太重視這一學科,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必然會影響中學的生物教學和今后我國生命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態,涉及因素很多。但初中教師來說,如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一、學習初中生物的意義
生物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生物,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人類文明的進步乃至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生物和人的生活、農業生產、以及環保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了解食品的保存方法、移植樹木以及環境問題等等,都需要生物學的指導。生物學在一些與人類發展相關的一些技術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試管嬰兒、轉基因食品、克隆技術等等,這些技術給人類帶來了不少的福音,對生物方面的進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學習生物還可以促進初中生心理的發展,滿足他們喜歡探索、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總之,初中生物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對世界的認識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二、改善生物教學質量的途徑
1.以學生為本
生物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科思維,完善學生的健康人格。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整個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能從生物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獨立主體意識、有獨立人格尊嚴的人,讓學生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我,獲得成功和生命價值的體驗,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與尊嚴。
2.加強對生物課的重視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物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我國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規定生物課不是專業課,也不是勞動技術課,而是每一個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都應該加強對生物學科的重視,改變教學現狀,探索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應該增加投資,切實改善生物學教學環境,引進各種實驗設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改進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只有深入進行各種課堂教學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生物學教學應使學生學習比較系統的生物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分類、遺傳、進化和生態的基礎知識,并了解這些基礎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在教學中要注意開展師生雙向活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因勢利導,結合講授課、討論課和實驗課,不斷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更多地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獲取基本的實驗技能,了解生物學發展的前景以激發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4.改變教學手段
中學生物教學應該結合中學生的特點,采取形式多樣的教法,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實現教學過程智能化、現代化,使生物教學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學習成為興趣,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現代的探究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把文字教材按大綱要求改編成電子教科書,圖、文、聲并茂,把教師難以說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難懂的重點、難點,跨越時間與空間,跨越學科與領域的知識,形象、生動、有趣地向學生展現,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5.實行探究式教學
探究性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愿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例如在講解“綠色植物的色素種類及功能”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蓋?這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樣的聯系?然后通過合作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隨著生物學科重要性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應該改革評價機制,使評價結果更為客觀、公正、合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使學生學習比較系統的生物基礎知識,讓學生更多地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獲取基本的實驗技能,了解生物學發展的前景以激發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從而發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麗萍.教改后如何引導初中生物教學.出處:《考試周刊》,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