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毅
【摘 要】21世紀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個競爭與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現代職業教育對中職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改力度加大、教育理念轉變、教學內容豐富更新、教學方法日益多樣、教學手段網絡信息化。作為一個中職學校的教師,我覺得唯有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投入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轉變更新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促進自己業務能力的成長,才會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和挑戰。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中職教師
一、要熱衷本職,與時俱進,堅持給自己“充電”
我們處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當前,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時代呼喚具有更多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優秀教師。要求教師要以合理的知識結構適量地將科學前沿的內容介紹給學生,并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首先,做為一名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引導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就業觀,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心理。其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看重學生的優點,淡化他們的缺點。贊賞每一個同學的獨特性以及每個極其微小的進步。教師熱愛學生,必然感染和感化學生,使學生揚長避短,克服自卑。同時,教師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愛。這是一種雙向的,互相吸引的人際關系。再次,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要豐富自身的底蘊、傾情投入、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尤其在當今信息化網絡時代,要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綜合素質,課堂教學才會有吸引力,被學生接納。
二、要依托教研興校,實施專業引領,提高自身發展
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促進了業務能力由“單一型”向“全能型”發展,教育科研由“經驗型”向“專家型”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要在教師的自覺自醒的基礎上展開的,但教師的成長不可能完全只依靠自己,因此要踴躍參加各種校本培訓、教學研討、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在相互學習中取長補短,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水平。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不斷地研究總結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上成長起來。以教研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
三、創新評價方法,教學相長,走師生共同成長的內涵發展之路
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就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思路和空間,加強教師之間在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互相學習、協調和合作、分享經驗。有一群真誠合作的好同事,課后又給予我客觀的評價,往往有利于教學水平穩步提升。教研活動中信息交換、交流做法、交流觀點及心得體會。分享、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這些措施會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與學生的交流將有利于轉化學困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使學生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思考和質疑他人意見,豐富彼此的思想,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增強學習和溝通的效果。通過交流溝通,使成熟的想法不斷地付諸于自己的教學行為中,為自己的不斷成長注入新的活力,促成師生共同成長的內涵發展之路。
四、要謙虛好學,以教學行為研究為方法進行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要做一名善于思考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要帶著反思去總結教學環節每一細節問題,帶著結論去驗證得失成敗問題。教學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卓有成效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一般而言,要注重在教前、教中、教后三個階段進行反思。教前反思,課前分析教材、學生,通過深思準備出符合班情、生情的個性化教案,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根據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問題即時反思,抓住契機,調整自已的教學策略,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后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教師要善于通過反思比較分析實踐效果,從中發現差距。有人說:“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其局限性并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先進的教學觀念和個人化教育哲學。”
綜上所述,只有時刻告誡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職業教育事業,才能成為一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的中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