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百香 趙海
【摘 要】數學使人明智,也就是說數學是一門會讓人變得聰明的學科。一旦人對于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它必然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用盡一切辦法去解決數學問題,這也就使得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情。而這種對于數學興趣的培養,自小學開始就是非常關鍵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保持興趣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數學本來就是一項比較困難的學科,如果缺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不能夠心情愉快的去學習數學,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僅僅是激發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興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持久的保持這種興趣,讓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欲罷不能,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成績。
一、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興趣
教學過程中的興趣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從知識的出發點、知識結構的演變過程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等等為根據,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規劃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持久的保持下去,由最傳統的“要我學”模式變為“我要學”,進而轉化為“我會學”,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圖形的周長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測量周長的過程中,然后由老師導出周長公式,當學生發現用公式得出的結果與自己測量出的結果不謀而合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就會不自覺的被吸引到課堂中了。而且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的時候可以以正方形的周長做出引導,比較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差別所在,讓學生理解的更加的透徹,也會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趣味,保持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在知識應用中保持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其知識應用比較廣泛,而課堂教學又比較抽象。以抽象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的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最終目的,所以在數學教學的活動中,要將課堂中的各種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去理解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比如在學習到“小數”的時候,將一些生活中的價格標簽帶到課堂,讓學生感到熟悉又新奇,課后讓他們自己去超市通過觀看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印象。在學習“圓形的周長”的時候,組織學生對于操場做出測量,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對于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一方面既保持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學生培養出良好的數學學習的品質。
三、在體驗成就感中保持興趣
對一件事物的成就感體驗式提高并保持興趣的特效強化劑,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又可以很好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把握。如果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首先體驗到了成功,享受到了學習的成就感,就會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對學生布置作業或者是測試的過程中分層次進行,最好或者是盡量的不要給學生打出不及格的分數,而且在提問測試的時候所涉及的知識點要廣一些,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去回答問題,獲得內心的成就感。這樣既可以在完成教學的同時有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就感,保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在表揚評價中保持興趣
鼓勵可以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自我榮譽感特別的強,他們對于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卻絕于他們所受到的關注。小學生們通常是由于取得的好成績或者老師的表揚以及同學的贊賞而產生內心的榮譽感,從而為了保持這種榮譽感就會更加的努力學習,對于學習的興趣也就更加的會保持下去。
在學生回答問題是的后,教師應當認真的注視著學生,讓他們看到自己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說出想說的答案。經常性的表揚和鼓勵特別是對于一些在學習上比較吃力的學生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推動力,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揚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常用手段,也是保持學生對于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手段。
五、在競爭活動中保持興趣
通常情況下,競爭是為了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和取得良好成績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競爭的過程中,學生的求勝欲望會更加的強烈,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加的濃厚,這對于克服學習困難的動力也會大大的增強,學習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的結合現實生活和課堂知識,開展一些課外或課內的競爭活動,比如“計算比賽”,“口算比賽”等競爭形勢,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獲得內心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在競爭中加強對于知識的熟悉和應用。
孔子曾經說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才能使得學生做到“樂之”,必須要讓學生保持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這與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性格也相符合,也有利于小學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嵐清.《李嵐清教育訪談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勞凱聲.《教育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