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生普遍存在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不良的現象,其根源大多可以歸因于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本文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中職學生“自我制”優勢品格進行研究,對中職學校開展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思路借鑒。
關鍵詞: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學;自我控制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2-0028-03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簡介:趙雅紅(1980-),女,廣州增城市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廣東 廣州/511300)
一、中職學生 “自我控制”優勢品格培養研究背景
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為主題,根據情境需要和主體意圖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施加影響,并制定某種標準或規范,從而對行為做出執行或停止。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高中階段(15-18歲)是個體自我意識的高速發展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高中生認識外界客觀事物的條件,也是改善高中生自身主觀因素的有效途徑。而自我控制作為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因素,情緒控制、行為控制及情緒敏感性,這些指標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研究表明高中生自我控制越好,其主觀幸福感也越強。我們可以看到,自我控制在學生穩定情緒,快樂學習,培養健全人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國國內更多的是在消極心理學背景下“找問題” 、查原因,或是關注中職生的擇業、就業等發展類研究。事實上,中職生作為一個高中階段的特殊群體,他們比之普通的高中生心理更復雜、更脆弱。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看待正常人性,關注人類美德、力量等積極品質,研究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認知過程、積極的人格特征以及創造力和人才培養等?;诜e極心理學,關注中職生對于成功的渴望,肯定他們的成就動機,在方式方法上予以引導,幫助其疏導情緒、調整心理落差、正視自己的優缺點。
中職教育區別于普通的高中教育,專業課程的實操性強,靈活度大,學生可自由支配、自主學習的時間和課程會更多。因此,中職教育的課程屬性要求學生必須學會有效的自我管理。
二、中職學生 “自我控制”優勢品格培養目的和意義
積極心理學眼中的教育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著眼于積極心理學的大背景,科學的分析如中職學生自我控制現狀,自我控制優勢品格的影響因素,能有效的解決中職教育中的管理困擾,為當代職業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
自我控制力是各種學習和生活教育的前提,是各種能力培養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當代中職生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有效開展中職生自我控制力的培養,結合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等方面培養中職學生的自我控制優勢品格有助于幫助年輕的職校學生從容面對社會,積極面對成長,處理好與他人,尤其是群體的關系,為以后長足的發展提供準備。
三、影響中職學生自我控制力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主要有社會文化,家庭,學校,同輩群體,大眾媒體的刺激干擾,以及要完成的任務的特點等。
中職學生正在自我控制力形成的過程中。當今世界處于信息高度發達的時期,書刊、廣播、影視、尤其是網絡給了學生很多接觸各種文化思想的機會。很多不良信息也同時大肆沖擊著學生的感官,使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進行過濾。同時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群體之間的交流與模仿也常常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職學生自我控制力。氛圍好、競爭性強的集體中個體的自我控制力會不自覺提高,反之則相反。另外來自己外界的過大壓力會讓學生有時候有無力感,很想逃避。要完成任務的特點,也是一個影響因素。任務量太大、過難,會打擊到自信心使自己難以堅持下去。而任務過多、又無聊時也很使自己容易放棄當前任務,進而影響自我控制力的培養形成。
(二)內部因素
主要表現為情緒、注意力、意志力、自信、興趣、行為習慣、以往的經驗體會以及生理原因等。
每個學生天生氣質是有差異的,有的急躁、有的安靜。生活中不良情緒影響自我控制力。雖然中職學生已經告別初中懵懂走向人生相對成熟的階段,但是仍然存在著自控能力缺乏的問題。尤其是剛進入中職學校,學業目標的不同和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會讓部分學生自我認識產生階段性的突變,導致自控能力較差的現象。思想封閉,情緒善變,意志薄弱,獨立性相對較差,容易受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和暗示,經不起挫折和磨難考驗,緊急情況處理能力差;缺乏自信、興趣,以往的成敗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失去信心,甚至習得無助。
四、中職學生自我控制力培養方法
(一)集體約束,行為矯正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系性,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因此學校這個大的生態系統就十分重要。學校方可開展紀律教育活動月,通過對《學校日常管理各例》系統解讀,規范學生各種日常行為讓學生適應自我控制。從制度上約束學生適應自我控制。采用角色扮演、實施反饋和現場指導技術,通過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正強化、塑造、鼓勵等方法建立和增加學生對自己的期望行為的自我控制力,使用優時獎勵,減少問題行為。充分利用新生軍訓、課間操、第七節課外活動,以及每周的德育活動課、儀容儀表檢查的機會,加強學生紀律性、意志力教育。將宿舍內務,個人平時德育分數納入學生就業實習、工作推薦的重要考察指標。在集體約束中實現教育目標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責任感增強自制力。同時在學校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氛圍又能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通過這些舉措把日常行為的自我控制內化成了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
(二)聆聽心靈,改變認知
自我控制力單單從行為上提高技能,并不能解決控制不良,改變認知尤為重要。積極心理學重點關注積極品質從而影響自我控制品質的培養。但中職學生由于群體的特殊性,常常不能正確的認知。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內心的聲音,尋找影響自控力的不良思維行為等,改變對自身不良行為的認知,帶著積極的心去面對缺點和惡習,去接納它,了解它,從而有針對性的控制它??赏ㄟ^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小組活動等,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及他人的積極品質,學會對24個優勢人格的進行解析,了解自我控制積極品質對人生發展的重要影響。開展法制案例及心理案例分析,讓學生運用ABC理論分析案例,了解改變認知,加強自我控制力和不會控制自身情緒,悲觀消極的心態放任極端行為兩種情況對對自己、家庭、他人和對社會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增強對自我控制力的培養力度。
(三)擁抱情緒,調整情緒
個體情緒調節能力越好,自我控制能力越高。不穩定情緒和消極情緒削弱了個體控制沖動的能力,使人們更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和做出沖動的選擇。可過心理健康課、團體心理輔導、班團隊活動等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情緒、情緒的產生機制、情緒的種類、情緒的作用、以及情緒調節的具體方法等。對學生進行情緒調節訓練,
促進自我控制力的提高。班級活動及心理課可開展:“鏡子中的我”,“我是誰”,“心理悄悄話”“開懷大笑-創造快樂”“擁抱我的不良情緒”等活動,同時讓學生每周記錄自己情緒的變化,進行自我監控。幫助學生認知和學會調整情緒,有效實現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同時自我鼓勵法,和積極自我暗示法也較有成效。自我激勵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進行斗爭,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安排好必須做好與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然后給自己做出獎勵。積極自我暗示,作用在于使學生獲得信心,進而提高自制力。當你為不良情結所壓抑的時候,可以通過積極暗示,來調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
(四)小組合作,意志訓練
意志是指個體能自覺地確定目的,并且主動地克服困難以實現目的的過程。讓學生列出自己的不良行為,如:上課遲到,睡覺,玩手機,不愿意參加班級活動,抽煙,學習積極性不足等,以小組為單位,互動交流,分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以上不良行為的干擾因素、分析自己,進一步通過注意力集中的訓練學會抵抗干擾??梢孕〗M為單位,通過設置困難情境,進行模擬訓練。當學生在某項活動中,不能很好的進行自我控制后,可以模擬過去活動中的具體環節,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后開始的新的活動,訓練學生在困難和干擾面前不屈不撓,堅持任務直到完成任務。從中發現良好策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質。
(五)特別關注,特別輔導
積極心理學要求師生之間要有積極的人際關系,這些積極關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關心、時間投入、陪伴、體貼、安全、善良、鼓勵、有趣等。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用一種欣賞的、發展性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動機。每一個不良習慣實際上都是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著自己的深層需要。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班集體中可將違紀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為習慣多的學生個體作為跟蹤對象,建立學生個體自我控制能力發展檔案。對重點學生的自我控制教育在基于積極的師生關系上,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方法??刹扇M向研究和縱向研究,通過積極關注、個別教育、了解成長背景,積極鼓勵表揚等方法和途徑實施教育實踐。個體關注,家庭的配合極為重要。充滿激勵情緒情感氣氛家庭生活環境,可以使學生感到安全和愉快,產生親切感,易于接受要求。所以要讓家長參與培養過程,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以便觀察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中的各種表現,及時反饋,掌握多手資料。同時引導學生與家長進行良性有效溝通,讓學生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愛,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肩上的責任,激發了學生加強自我控制、矯正不良行為、合理規劃人生的強烈欲望。
自控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需要多方面配合,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個方面探討“自我控制”優勢品格的培養及策略,探索提升中職生自控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學校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其不良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得到矯正,對營造安寧和諧的校園環境、優化學校日常教育管理,乃至對學生今后個人人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朱明龍.中職生自我控制能力培養的教育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1(7).
[2]馬丁·塞林格曼.真實的幸福[M].上海:萬卷出版公司,2010.
[3]苗元江,余嘉元.試論幸福教育的起點、核心與目標[J].教育評論,2001(5).
[4]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2003(2).
[5]曹新美,劉翔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與積極心理學取向[J].教師教育研究,2006(3).
[6]李潔春.中職生危險行為研究概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
[7]郭梅華.中學生學習自我控制力及其培養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09.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