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平
摘要: 語文教師的“點撥”藝術(shù)是實施課堂調(diào)控的有效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學生理解不到位、思維受阻、感悟膚淺時都需要教師精心預設(shè),抓住學生的問題,回答準確地進行引導、匡正,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語言文字運用。
關(guān)鍵詞:點撥; 預設(shè);提示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多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語文課堂的開放性,這對語文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課堂調(diào)控能力和應答能力,尤其重要。學生課堂回答的問題,大都是膚淺的,甚至是片面的、支零破碎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能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敏銳地判斷出學生的答問是否正確,并及時進行點撥、匡正,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入學習。教師怎樣進行有效點撥?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
一、前后聯(lián)系,思路點撥
對于文章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生肯定有難度,教師要充分預設(shè):如果學生的回答淺嘗輒止,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在文章研讀中加深認識;如果學生的回答片面機械,教師要引導學生變化思維角度,前后聯(lián)系,在對比閱讀中準確理解文章的意蘊。當然,對于文本的解讀應該是個性化的,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文本,只有教師在課前充分的預設(shè)了,課堂上的點撥才會準確、傳神。
如教學《船長》一文,老師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上空”。老師提問:“為什么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敢違抗船長的意志?”學生想了想,有一位說:“是船長命令大副隨時準備開槍搶先跑的男人,把大家給嚇壞了?!憋@然學生的理解還不到位?!澳愕睦斫庥悬c道理,但還不完全正確,還有誰補充?”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作聲。這時,老師及時誘導點撥“乘客僅僅是害怕船長命令開槍嗎?再聯(lián)系前面船長說的話想想看?”同學們閱讀文本,一會兒有同學說:“我從船長指揮人們脫險的話語當中體會到船長一心想到的是乘客和船員的安危,唯獨沒有想到自己,人們被他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感動了,所以都不違抗他的意志。”“言之有理,還有誰想補充?”又有學生回答道:“我從船長的話‘夠了體會到人們認為船長完全有時間指揮大家脫險,被船長的鎮(zhèn)定果斷、指揮有方感染了,更被他的臨危不懼、忠于職守的精神所震撼了,所以大家都自愿服從船長的指揮?!苯?jīng)過老師的精心點撥,“再聯(lián)系前面船長說的話想想看?”讓學生再次閱讀船長的對話,一位臨危不懼、鎮(zhèn)定果斷的船長巍然屹立在學生們的眼前,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開闊了,當讀到“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薄?0分鐘,夠了!”學生的理解豁然開朗,完全解答出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教師有效提示下,學生的理解從膚淺逐步走向深刻,直至讀懂了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
二、有效提示,發(fā)散點撥
由于受知識背景和理解力的局限,小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單方面的,缺乏多角度的思考。當學生的理解感悟僅停留在一個層面時,教師就應該有效提示,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散點撥,從而深刻地體悟文章的內(nèi)涵,整體把握人物的形象。
如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學習理解第二小節(jié)重點語句“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老師引導理解:“談遷經(jīng)過20多年奮斗才完成的《國榷》一夜之間被小偷偷走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此時此刻,談遷茶飯不思,夜難安寢,他內(nèi)心會想些什么呢?”學生想了想,有的說:“談遷內(nèi)心無比痛苦,20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只有眼淚陪伴著他?!边€有的說:“談遷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巨著被小偷偷走了,他飯不吃,覺不睡,心如刀絞?!比奈粚W生的發(fā)言都是講談遷內(nèi)心怎么痛苦、難過,一個也沒有說到其它的心理活動。其實細細琢磨這段話,能夠讀出談遷復雜的心理活動,除了痛苦,還有憤怒、悔恨、埋怨、懷疑、責備。學生的思維停留于一個層面,發(fā)言形成了思維定勢,這時,教師就應該發(fā)散點撥:“此時,談遷的心理除了痛苦外,還有什么?”如果學生還是說不到位,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如果此時談遷的心理還有悔恨,他會后悔什么?如果談遷的心理還有憤怒,他會指責什么?”這樣的引導點撥,層層深入,學生就會思如泉涌,談遷丟失《國榷》后痛苦復雜的心理就會呈現(xiàn)于學生的面前,對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會更加豐滿。
三、抓住關(guān)鍵,深入點撥
對于學生答問中的話語,教師應認真傾聽,特別是閃現(xiàn)著智慧火花的“關(guān)鍵詞”,值得再次探究追問的,教師要及時抓住不放,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由表及里,舉一反三,直到全面、深刻理解為止。
如學習《二泉映月》一文,在初讀了文章后,老師放樂曲讓學生欣賞《二泉映月》。凄苦舒緩的二胡曲響起,激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樂曲終了,老師設(shè)問:“聽了《二泉映月》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阿炳在清冷的街頭賣唱,仿佛聽到了他深沉的嘆息。”老師探問:“阿炳在嘆息什么?”“他在嘆息自己的命為什么這么苦啊,一個人孤苦伶仃,為什么沒有人同情他?!庇钟袑W生說:“我仿佛看到了阿炳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的行走,仿佛聽到了他倔強的吶喊?!崩蠋熥穯枺骸八麉群笆裁??”“他吶喊,為什么命運對他如此不公平,難道我就不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嗎?難道我就不能和悲慘的命運抗爭到底嗎?”……老師抓住學生話語中的關(guān)鍵詞“嘆息”“吶喊”再次追問,學生再次應答,在一次次的探問,一次次的喚醒中,學生對阿炳的悲慘遭遇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一個熱愛音樂、雖窮困潦倒但泯滅不了對光明向往的阿炳深深烙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點撥”藝術(shù)是語文教師駕馭課堂的基本功,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磨煉,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豐富的專業(yè)素養(yǎng)。面對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只有教師適時、適度進行有效點撥,在課堂上做到細觀察、巧捕捉、善點撥,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精彩無限、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九俊主編.小學語文課堂診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顧燕茹.“理答”:提升師生對話有效性的引擎[J].小學教學參考,2014,(13).
編輯 ∕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