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奇
導語:你不喝酒、不抽煙,但是你能不呼吸嗎?一夕之間,霧霾成為國內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而這個話題里又有多少真相和陰謀論,是能被公眾獲知的呢。
正文:
關于柴靜最新推出的視頻《穹頂之下》中,有不少霧霾對健康的危害、霧霾與癌癥及其他疾病的關系等內容,有一個疑問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所有人都在重視2.5,而不是10或者是其他的數字?
顯然,在呼吸系統中,肺本身就是對外開放的器官。如果空氣質量不好的話,我們每天吸進來的空氣中會有些有害的成份,可能對肺臟造成不好的影響。現在關心PM2.5,2.5(微米)是指顆粒的直徑。為什么我們特別重視2.5,而不是10或者是其他的數字,是因為PM2.5可以被吸到肺里去,叫做可吸入顆粒物。它能對肺泡里的細胞造成破壞,這是第一個,是直接對肺的影響。而且,它被吸進去的時候,小顆粒甚至可以直接進入血里,進入其他器官。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最多的是呼吸和心血管,像高血壓、冠心病,以及神經系統。因為霧霾主要是直接或間接通過肺這個途徑產生影響,即使我們每天不去跑步,不去運動,一天可以有將近一萬升的氣體被吸進來,如果空氣質量不好,長期的積累對肺的影響非常大。另外現在人們也關心對生殖系統有沒有相類似的影響。
現在呼吸系統里很重要的一個病叫做慢阻肺,這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一樣,都是慢性病。我們在全國各地做調查,發現這可能跟生活習慣有關系,比如吸煙或者是家里燒柴火做飯,至于跟空氣污染有沒有關系,我們現在也還在看。現在有一些使慢阻肺發病率增高的數據。還有大家關心的肺癌,有些數字可能只是說有關聯性,是不是直接導致的,我覺得可能現在還不好說。
PM2.5可怕在于吸附物質?
視頻內容中有一段是關于吸附物質的危害,這種危害有多大程度?我們搜集到公共衛生方面的專家更加細致嚴謹的解讀。在柴靜關于霧霾的視頻中,提到了顆粒物對健康的危害,危害最大的實際上真的不是顆粒物本身,還有更可怕的吸附物質,真的嗎?其實在本質上講,顆粒物對健康的危害,實際上是PM2.5表面所吸附的、大氣里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PM2.5表示吸附什么東西決定它產生什么危害。如果這個地區主要吸附的是重金屬,那可能這個地區產生重金屬中毒的就多;如果吸附的是苯并[a]芘這類致癌物,那它就可能更多是產生人群癌癥的高發,如果這個地區PM2.5表面吸附的很多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那它可能產生的生殖生育危害比較大。不同的地區,同樣霾的濃度,或者說污染物的濃度,對健康的危害是不一樣的,可能關鍵在于成分。
霧霾天氣是否致癌?
二氧化硫、碳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部分,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而在可吸入顆粒物中,那些粒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就叫做PM2.5,也叫細顆粒物。研究認為,人類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空氣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塵礦物質凝結核后會迅速包裹,形成混合顆粒,再遇到較大的空氣相對濕度后,就會很快發生吸濕增長,顆粒的粒徑增長2倍至3倍,消光系數增加8倍至9倍,也就是能見度下降為原來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通俗地講,空氣中原本存在的較小顆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變成人們肉眼可見的大顆粒物,隨即發生灰霾事件。
霧霾對人體健康比較顯著的影響是加重呼吸道疾病。毛友生主任醫師介紹道,目前主要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等。這是因為灰霾的懸浮物質會刺激呼吸道,另外細菌、病毒會黏附在PM2.5的小顆粒上,進入呼吸道,誘發感染。同時,灰霾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影響,因為心衰的病人,在呼吸道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引起呼吸困難或氣促,加重心衰。另外,霧天肌肉較緊張,易出現肌肉勞損。霧霾天由于紫外線照射不足,人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易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等現象,還可能導致缺鈣。
霧霾導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起初并沒有引起大家太多的關注,直到肺癌被牽扯進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委員就曾在公開場合說過:“霧霾比‘二手煙’對人肺部造成的損傷更加嚴重,很可能取代吸煙成為肺癌頭號致病殺手。人每次呼吸往肺部深處吸入大約50萬個微粒,但是在霧霾天氣中,比這個多100倍。”之后鐘南山院士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重申道:“霧霾目前看來比SARS更可怕,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這一片討伐霧霾的浪潮中,“打假名人”方舟子卻針對鐘院士的觀點進行了反駁,“鐘院士的這個說法犯了三個錯誤。”首先,他質疑鐘南山關于肺癌患病率增加的數據;其次,他質疑鐘南山霧霾導致肺癌的說法;最后,他稱即使能確定霧霾與肺癌的關系,病因是10年前或更早就有了。
兩方的觀點各有支持者,而毛友生主任醫師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霧霾致癌理論上是成立的,因為霧霾里含有許多有害物質,包括工業生產排放的有害氣體、城市汽車尾氣污染、建筑粉塵、這些物質形成一些細微顆粒,其內含有上述排放氣體和粉塵中的有害成分,其中有些是致癌物質,長期吸入這些霧霾氣體是有害的。
毛友生主任醫師繼續說道,“目前并不是沒有辦法證明霧霾與肺癌的因果關系,只需要調查城市與周邊空氣質量好的郊區即可得出大概結論。但是這種項目需要時間較長,可能需要10-20年的時間來長期觀察兩個大的對列才能得出結論。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等10-20年后才來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呢?顯然不可能。”
霧霾導致肺癌并非空穴來風
意大利學者研究發現,苔蘚是一種對空氣污染非常敏感的生物,常用來進行相關實驗。他們對意大利東北部威尼托區苔蘚的不同種類和分布,與當地人口死亡率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苔蘚變異同當地男性的肺癌有很相似的誘因,都與大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灰塵有聯系,且苔蘚死亡率高的地區,也是肺癌發病率高的地區。
此外研究人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接觸PM10以下的顆粒可增加男性患肺癌的危險。特別是PM2.5及更小的顆粒對人的影響更大。恐怕很多人都還記得,從2013年1月1日到29日,北京霧霾日數為24天,僅有5天不是霧霾日。在京津冀霧霾天氣的專項研究中,“大氣灰霾溯源”專項組檢出了大量含氮有機顆粒物,這在專家看來是“最危險的信號”,因為這就是“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之一”。
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曾讓800余人喪命,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是煙霧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頭炎及不同程度的頭痛。在嚴重情況下,也會造成死亡事件。美國政府在后來的調查中稱,石油揮發物(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產生一種有刺激性的有機化合物,這個過程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不管是含氮的霧霾天氣,還是含硫、鉻等其他有機顆粒物的霧霾天氣,長期吸入對人體都會產生氧化或過氧化的損傷。”毛友生主任醫師說,“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和霧霾的形成。包括關閉高耗能污染和環抱不達標企業,應用電動汽車、清潔能源、提倡綠色出行方式等。”
遇到灰霾天,少出門、戴口罩
怎么防止霧霾天空氣里有毒有機物?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毛友生主任醫師說,少出門,少去霧霾濃度高的地方,不得已要出門,建議戴口罩,普通的口罩就行。雖然,普通口罩不能阻擋PM2.5以下的顆粒物,但可以阻擋空氣中有毒有害、比較大的有機顆粒。不過口罩一定要戴嚴實,尤其是鼻梁處,否則,顆粒物還是會通過縫隙進入呼吸系統。
最好,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盡量保護好環境,如果只注重發展經濟,缺乏環抱意識和道德規范,我們吃到的是有農藥和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吸入的是污染有害的空氣,喝到的是受污染的水,可以預見未來癌癥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因此,一切要以預防為主,不能用犧牲環境和未來持續發展的潛力來換取一時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