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 要】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處理技術發展并不十分完善,相關的技術和設備與國外的同類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城市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掌握監測和處理城市環境的技術,對于維持良好的環境狀況,保證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研究了城市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處理技術,并對其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環境污染 監測 處理
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處理技術發展并不十分完善,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進行有效的環境監測與處理,并積極完善我國現有的環境檢測與處理系統成為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1 城市環境污染現狀
其一,噪聲污染日趨嚴重。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噪音擾民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大問題癥狀,受到噪音污染的人們會產生精神上的煩躁甚至是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噪聲的來源主要是交通、施工以及工業噪聲。其二,水體污染嚴重,生活及生產廢水的排放使得水體遭到嚴重污染以及水體富營養化。其三,空氣質量差,現代城市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有毒有害氣體的污染物濃度較高。其四,生態環境結構欠佳,人們生活的環境結構主要是突出建筑物而非城市綠化,植被面積較少導致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質量差。
2 城市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處理技術分析
2.1 監測技術及其應用
我國的城市環境監測技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仍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第一,監測系統的整體協調能力不足,我國現在使用的在線監測儀器與產品的技術含量普遍低于國外同類產品,無法與其競爭;第二,總體技術水平較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第三,檢測技術的配套性較差,可以進行精確測量的項目不多,這對于環境污染的監測來說是極其不方便的;第四,從監測分析技術上來看,對于一些污染物缺少標準的分析方法,相應的檢測技術也并不十分規范和成熟,所以應該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應用監測分析技術水平。例如,在專用環境監測時應該使用空氣及廢氣檢測儀器還有污染源和環境水質在線監測的相關儀器。而常用的COD測定儀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庫倫法等測定方法,這些方法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根據不通過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測定方法。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則主要有空氣和廢氣自動檢測系統、噪聲自動監測系統以及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和3S技術等,監測平臺以其簡便和長效性優勢在我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及應用。隨著我國十二五計劃的規劃,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建設的投入也隨之加大,監測應用技術也必定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監測與處理技術也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環境治理之中。
2.2 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我國城市環境治理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中小城市環境治理相關的設備落后,對于環境污染的治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一些關鍵的治理污染的設備國內并沒有相應的設備支持,還需要從國外進口,且綜合治理能力尚為薄弱。此外,我國目前指定的相關的污染指標較為寬松,新興技術的發展速度緩慢滯后,對于那些廢棄物的回收率也較為低下,這樣一來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治理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都制約著我國城市污染的治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對于大氣污染的治理技術主要包括對顆粒污染物的治理及氣態污染物的治理,其中,對顆粒污染物的治理相關的技術主要有機械除塵、靜電除塵以及過濾除塵;對氣態污染物的治理技術則包括吸收法、催化法、生物法、膜分離法以及吸附法、燃燒法等方法。對噪音的處理則包括隔音降噪、減震降噪以及吸聲降噪、消聲降噪等。對于廢水的處理包含化學方法、生物處理法以及物理方法、物理化學法,就目前的發展情形來看,生物技術在污水處理上的應用逐漸得到推廣,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廢水的分離、轉化以及稀釋處理來說運用以上方法不失為有效的選擇。我國的城市污染處理技術尚待完善,只有技術跟上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污染處理,從而達到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的目標,為人們打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存環境。
2.3 相關技術發展分析
城市環境污染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一,對實驗室管理系統的推廣及廣泛應用;其二,加強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預警監測系統的研究和推廣;其三,創建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污染監測體系,建立國家級的環境污染監測網絡;其四,從對環境污染物的分析方面來看,是以對有機污染物的監測為主,向痕量甚至是超痕量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廣泛使用自動化監測技術和現場分析技術,對于監測分析儀的研發使用逐漸趨于便捷化、小型化和操作簡單化。在城市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發展方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如手,第一,對水環境的治理與水生態系統的修復技術的發展;第二,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高科技設備產品來減少煙氣污染的排放量,優化空氣質量;第三,強化對綜合治理設備的研發使用;第四,加大對特殊材料的研發以及對新興技術的研究使用,例如對生物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2.4 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城市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重大,要改善城市的環境,首先應該致力于產業結構的轉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盡量轉變以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積極發展集約型產業,激勵企業更新技術,以此轉變社會的經濟發展方式。其次,要加大對城市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以往城市建設難以持續發展的狀況,加大對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以及粉塵處理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還要加大對城市的綠化建設的投入,讓城市多一點綠色,從而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 結語
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對其不斷探索和為之努力,在城市的環境污染監測與處理中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原則,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技術來減輕污染,解決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城市中的居民將環保觀念深入到自己的意識之中,自覺維護城市環境,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狀況。
參考文獻:
[1] 溫麗麗,俞博凡,許偉寧.《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風險源監控技術規范》總體設計[J].環境科學研究,2011(3):47-48.
[2] 宋國君,錢文濤.城市空氣質量連續監測數據處理方法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2(12):84-85.